每次敲IDAL层的时候 都是用的interface,如:
public interface IUpIDAL
并不是很理解,就去网上看了看,然后就明白多了
//interface为了降低耦合度。
//一个很好玩的例子:
//看看下面的程序: 一个学校里边,有两种人:学生、老师。他们都要吃饭和睡觉。
public interface 人
{
void 吃饭();
void 睡觉();
}
public class 学生 implements 人
{
public void 吃饭()
{
//去食堂吃饭 }
public void 睡觉()
{
//回寝室睡觉 }
//其他特有方法,比如恋爱、打游戏 }
public class 老师 implements 人
{
public void 吃饭()
{
//回家吃饭 }
public void 睡觉()
{
//回家睡觉 }
//其它特有方法
}
public class 学校
{
public void 开饭(人 ren)
{
ren.吃饭();
}
public void 放学(人 ren)
{
ren.睡觉();
}
}
//这里就用到了里氏代换原则,"开饭()"和"放学()"的参数都是人,那么这个地方如果换成学生和老师肯定也可以。
//人 a = new 学生();
//学校.开饭(a); 学校.放学(a);
//这样执行的结果就是学生回寝室吃饭。
//人 b = new 老师();
//学校.开饭(b); 学校.放学(b);
//这样执行的结果就是老师回家吃饭。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我在开饭的时候完全可以直接调用"学生.吃饭();"、"老师.吃饭();"啊。 接着看。 有一天,学校里来了第三种人,家长。 家长既不是去寝室睡觉也不是回家睡觉,而是旅馆睡觉,既不是去食堂吃饭也不是回家吃饭,而是去下馆子。 这个时候学校这个系统该怎么处理呢? 如果原来没有定义"人"这个接口那就麻烦啦,所有用到人的地方代码都要改。 现在不一样了,我可以直接定义一个类:家长,这个类实现人这个接口就可以了。
//好,看代码:
public class 家长 implements 人{
public void 吃饭(){
//下馆子 }
public void 睡觉(){
//去旅馆睡觉 }
//其它特有方法,比如会见老师,晓之以钱,动之以利等等,不一而足 }
//在调用的时候不需要修改任何代码,还和原来一样:
//人 c=new 家长();
//学校.开饭(c);
//学校.放学(c);
//轻松搞定家长的食宿问题!
//这样一来学校来再多的客人都没关系啊,绝对可以应付自如,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