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是嵌入式系统的宝贵资源,在没有复杂操作系统进行内存管理的情况下,程序直接访问实地址,因此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在调试过程中积累的内存方面问题的一些案例。
1.变量初始化
不同编译器对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会做不同处理,有些会将其分配在bss段,即初始化为零,而有些将其分配在data段,并且不做显式初始化,则上电为随机值。而同样处理器在生成输出文件的ABI格式不同时也有可能会做不同处理。
在某驱动代码中定义了一个结构体,该结构体中嵌套另一个结构体,其中有一个标志位字段。在定义时未做初始化,而代码中依靠该标志位做分支。在ELF格式下TI的C6000编译器v7.4.2将其初始化为零,然而同样的编译器当生成COFF格式代码时却未做初始化。因此某次代码总是运行出错,断点单步调试才发现这个低级错误。
2.DDR未初始化
变量和代码在链接文件中分配到DDR中,但DDR却未进行初始化,因此访问自然出错。这发生在对链接文件和对启动过程不熟悉的情况下。
《DDR引发的问题(上)》中深入一步研究了变量初始化的问题,《DDR引发的问题(下)》进一步说明了一个DDR未初始化引发的问题。
3.多核共享变量初始化冲突
C6678的8个核都可以任意访问片内的RAM,因此需要在逻辑上为每个核划分内存区,相互之间不重叠,体现在链接控制文件中。但是有些情况下多核要共享一部分内存,这时对这块内存的初始化时序要特别注意。一是如果用变量来访问一个内存地址,不同工程中同一个变量要定义到同一位置。二是要避免多次初始化造成的不一致。三是在访问时要加互斥保护。
某次设计中,C6678上电后由主核配置多核导航器,然后启动从核。这里主从核共享了几个变量,但都对其做了初始化和访问,结果从核后启动后将主核写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