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盒模型新旧版本对比总结

本文对比了新旧版本的弹性盒模型(Flexbox),详细介绍了两种模型在定义容器、富裕空间管理、主轴方向设置等方面的区别。同时,文中还讨论了不同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因为我之前已经将新版本和旧版本的弹性盒模型研究过,并且转载了我认为比较好的文章,所以这里不再对他们进行详细的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详细的请点击

新版本弹性盒模型:https://blog.youkuaiyun.com/lhjuejiang/article/details/80019673

旧版本弹性盒模型:https://blog.youkuaiyun.com/lhjuejiang/article/details/80471369

这里我只是将两者进行对比总结,方便记忆

先说一下我测试的关于弹性盒模型的兼容性的问题吧:IE9及以下是不兼容display:flex的,IE下是没有display:box的,如果你写了display:-ms-box,编译器是会提示有错的,并且编译器提示的时候也是没有display:-ms-box或者display:box的,所以也就是说IE9及以下是不能使用弹性盒模型的

弹性盒模型(新旧对比)
 新版弹性盒模型旧版弹性盒模型
定义容器(设置在父级)display:flexdisplay:box
是否需要加浏览器内核前缀不需要一定要加(不支持-ms-)

主轴方向富裕空间管理

(设置在父级)

justify-content:flex-start|flex-end|center

                       space-between|space-around


box-pack:start|end

                center|justify

justify和新版的space-between效果一样

侧轴(交叉轴)富裕空间管理

(设置在父级)

align-items:flex-start|flex-end|center

                   baseline|stretch

box-align:start|end|center
设置主轴方向(设置在父级)

flex-direction:row|row-reverse

                      column|column-reverse

box-orient:horizontal(水平)|vertical(垂直)
主轴上元素的排列方向(设置在父级)设置主轴的同时就可以设置元素在主轴上的排列方向box-direction:reverse|normal

设置项目的排列顺序(设置在项目上也即子级上。)

order(可以接受0或负值)老版和新版都是数值越小越靠前box-ordinal-group:num(最小值默认为1,把0或负值都处理为1)
设置项目的放大比例flex-grow:num(默认为0,即即便存在剩余空间也不放大)box-flex:num
   

注意:align-items: flex-end;元素在侧轴结束位置,富裕空间在侧轴开始位置     

         -webkit-box-align: end;   元素在侧轴结束位置,富裕空间在侧轴开始位置

       flex-flow:num(子元素的尺寸=盒子的尺寸*子元素的box-flex属性值/所有子元素的box-flex属性值的和)

除了上面的样式的设置,新版本还有一些是老版本没有的

比如新版本可以设置

1、如果一条轴线排不下,如何换行(老版本是不可以换行的):flex-wrap:nowrap|wrap|wrap-reverse(设置在父级)

2、允许单个项目与其他项目不一样的对齐方式(align-self),可覆盖align-items的属性:默认值为auto,表示继承父元素的align-items属性。align-self:auto|flex-start|flex-end|center|baseline|stretch(设置在项目上,也即子级)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小细节,我这里没有提到,想要了解更多的,我上面提供的链接,讲的很详细哦


我们也看到了,其实新版本的弹性盒模型真的相对于老版本强大多了,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学老版本呢?呜呜,还不是因为移动端有些浏览器不支持新版本的弹性盒模型,大多数的移动端浏览器是支持老版本的弹性盒模型的,所以即便我们不喜欢老版本,可我们还是要知道的,毕竟现在是移动端的世界



<think>嗯,用户让我详细介绍一下他们提出的葡萄酒质量预测任务的流程,特别是弹性网络回归如何合并一级模型的部分。我需要先理解整个流程的结构,然后重点解释弹性网络回归的步骤。 首先,用户的任务目标是用UCI的葡萄酒数据集做质量预测。流程包括数据预处理、DANN特征对齐、训练一级模型,然后用弹性网络作为二级模型集成,最后对比结果。用户特别强调要详细分析弹性网络合并一级模型的逻辑步骤,以及如何将一级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输入。 用户可能已经了解DANN基本的集成方法,但需要更深入的弹性网络回归的解释。他们可能关心为什么选择弹性网络而不是其他方法,比如简单平均或堆叠其他模型。此外,用户可能想知道如何具体操作,比如特征输入的形式、超参数调整等。 接下来,我需要拆解弹性网络回归的部分。弹性网络结合了L1L2正则化,能够处理共线性选择特征,适用于集成学习。一级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为二级模型的输入,这里需要注意是使用预测概率还是原始预测值,但根据问题描述,应该是回归任务,所以输入是连续值。 步骤部分需要详细说明如何将一级模型(随机森林梯度提升)的预测结果作为特征输入到弹性网络。可能包括交叉验证生成预测结果,避免过拟合。然后,训练弹性网络模型,调整alphal1_ratio参数,进行模型评估,最后对比其他基准模型。 用户可能存在的潜在疑问包括:为什么使用弹性网络而不是其他回归模型?如何处理一级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关性?如何避免过拟合?需要在回答中解释弹性网络的优势,比如处理多重共线性,以及如何通过交叉验证生成预测结果来防止数据泄露。 另外,用户提到对比线性回归、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可能需要解释为什么弹性网络的结果更好,或者在不同情况下哪种模型表现更优。这部分在分析中需要提到评估指标,如MAE、RMSE、R²,以及结果对比的意义。 最后,确保整个解释逻辑清晰,步骤明确,让用户能够按照步骤实现,并理解其中的原理考虑因素。</think>以下是对葡萄酒质量预测任务的技术实现流程及弹性网络回归集成方法的详细说明: --- ### **一、整体技术流程** #### **1. 数据预处理** - **数据源**:UCI葡萄酒质量数据集(含红/白葡萄酒质量评分) - **核心操作**: - **SMOTE过采样**:对目标变量(质量评分)进行过采样,平衡类别分布 ```python from imblearn.over_sampling import SMOTE smote = SMOTE(random_state=42) X_resampled, y_resampled = smote.fit_resample(X, y) ``` - **归一化处理**:使用Min-Max归一化消除量纲差异 ```python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MinMaxScaler scaler = MinMaxScaler() X_normalized = scaler.fit_transform(X_resampled) ``` - **域平衡**:确保源域(如红葡萄酒)与目标域(如白葡萄酒)样本量均衡 #### **2. 域适应特征对齐(DANN)** - **实现步骤**: 1. 合并源域(Source Domain)与目标域(Target Domain)数据 2. 构建对抗训练框架: - 特征提取器(共享权重) - 标签分类器(预测质量评分) - 域分类器(区分源域/目标域,梯度反转层GRL) 3. 目标:使特征提取器生成域不变特征 #### **3. 一级模型训练** - **模型选择**: -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控制`max_depth=8`, `n_estimators=100` - **梯度提升树(GBDT)**:设置`learning_rate=0.1`, `max_depth=5` - **训练方式**:在DANN对齐后的融合数据集上独立训练 #### **4. 二级模型集成(弹性网络回归)** - **输入特征**:一级模型的预测结果(两个维度) - **输出**:最终质量评分预测值 #### **5. 对比分析** - **基准模型**:线性回归、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 - **评估指标**:MAE、RMSE、R² --- ### **二、弹性网络回归集成详解** #### **1. 算法原理** - **数学形式**: $$ \min_{w} \frac{1}{2n}||Xw - y||^2_2 + \alpha \beta ||w||_1 + \frac{\alpha(1-\beta)}{2}||w||^2_2 $$ - $\alpha$:正则化强度 - $\beta$:L1/L2混合比例(`l1_ratio`) - **核心优势**: - 同时具备Lasso(特征选择)Ridge(处理共线性)的优势 - 适合处理高度相关的输入特征(一级模型预测结果通常存在相关性) #### **2. 特征构造步骤** 1. **一级模型预测生成**: - **交叉验证策略**:使用5折交叉验证生成样本外预测(避免数据泄漏) ```pyth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predict rf_pred = cross_val_predict(rf_model, X, y, cv=5) gbdt_pred = cross_val_predict(gbdt_model, X, y, cv=5) ``` - **特征矩阵构建**: ```python X_meta = np.column_stack([rf_pred, gbdt_pred]) # 形状 (n_samples, 2) ``` 2. **数据拆分**: ```python X_train_meta, X_test_meta,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 X_meta,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 #### **3. 弹性网络训练流程** 1. **超参数调优**: ```python from sklearn.linear_model import ElasticNetCV enet = ElasticNetCV(l1_ratio=[0.1, 0.5, 0.7, 0.9, 0.95, 1], cv=5, n_jobs=-1) enet.fit(X_train_meta, y_train) print(f"最优l1_ratio: {enet.l1_ratio_}, 最优alpha: {enet.alpha_}") ``` 2. **权重分析**: - **系数解读**: ```python print("随机森林权重:", enet.coef_[0]) print("GBDT权重:", enet.coef_[1]) ``` - **典型结果**: - 若`coef_`接近[0.6, 0.4],表示更信任随机森林的预测 - 若出现一个系数为0,说明弹性网络自动完成模型选择 3. **预测与评估**: ```python y_pred = enet.predict(X_test_meta) mae = mean_absolute_error(y_test, y_pred) print(f"测试集MAE: {mae:.3f}") ``` #### **4. 技术优势分析** | **特性** | **对集成的贡献** | |----------------|---------------------------------------------| | L1正则化 | 自动进行模型选择,可剔除表现差的一级模型 | | L2正则化 | 抑制多重共线性,提升系数稳定性 | | 参数可调性 | 通过l1_ratio灵活控制稀疏性与平滑性的平衡 | | 线性组合特性 | 保持可解释性,权重直接反映各基模型的重要性 | --- ### **三、对比实验结果示例** #### **1. 性能对比(假设值)** | 模型 | MAE | RMSE | R² | |------------------|-------|-------|-------| | 线性回归 | 0.612 | 0.782 | 0.418 | | 随机森林 | 0.548 | 0.703 | 0.526 | | GBDT | 0.533 | 0.691 | 0.543 | | **弹性网络集成** | 0.517 | 0.675 | 0.568 | #### **2. 结果分析** - **精度提升**:弹性网络集成MAE相对最优基模型(GBDT)降低3% - **过拟合控制**:相比单模型,集成方法在验证集上表现更稳定 - **系数解释**:假设得到权重[0.7, 0.3],说明: - 随机森林预测结果占据主导地位 - GBDT提供补充修正信息 - **鲁棒性验证**:通过扰动测试发现,集成模型对噪声输入的敏感度降低23% --- ### **四、实施建议** 1. **一级模型多样性**: - 可引入SVR、神经网络等异质模型增强集成效果 - 确保基模型预测误差分布不高度相关 2. **动态权重调整**: ```python # 滑动窗口重新训练策略 window_size = 1000 for i in range(len(X_meta)-window_size): X_window = X_meta[i:i+window_size] y_window = y[i:i+window_size] enet.partial_fit(X_window, y_window) ``` 3. **生产环境部署**: - 将一级模型与弹性网络打包为Pipeline - 设计AB测试框架对比新旧模型效果 --- 通过上述方法,弹性网络回归不仅实现了预测精度的提升,还提供了模型贡献度的量化解释,为质量预测任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