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 OOP介绍

本文深入探讨了面向方面编程(AOP)的概念、原理与应用,包括其与面向对象编程(OOP)的区别、核心思想、实现方式及在Java平台和.NET平台下的主流框架。重点介绍了AspectJ、AspectWerkz、JBossAop、SpringAop等AOP框架,并阐述了它们在实际开发中的价值与优势。

奋斗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介绍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介绍

面向方面编程 (AOP) 是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 (Xerox PARC) 在上世纪 90 年代发明的一种编程范式,它使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将本不该彼此纠缠在一起的任务(例如数学运算和异常处理)分离开来。 AOP 方法有很多优点。首先,由于操作更为简洁,所以改进了性能。其次,它使程序员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重写相同的代码。总之,AOP 能够为不同过程提供更好的封装性,提高未来的互操作性。

一 面向对象思想(oop)

在面向对象的软件思想中,一切皆对象,软件系统的构建就像搭积木---用一组对象及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将软件系统形象地表示出来。在一个面向对象系统中,到处可见封装、继承,多态等基本特征。应用面向对象思想,在设计规模更大、逻辑更复杂的系统时,开发周期反而能变的更短。然而,面向对象设计的唯一问题是,它本质是静态的,封闭的,任何需求的细微变化都可能修改原有对象系统的结构关系,如何没有良好的结构,复用性将会很差。

可能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设计模式。GOF将面向对象软件的设计经验作为设计模式纪录下来,它使人们可以更加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帮助开发人员做出有利于系统复用的选择。设计模式解决特定的设计问题,使面向对象设计更灵活、优雅,最终复用性更好。然而,设计模式虽然给了我们设计的典范与准则,通过最大程度的利用面向对象的特性,诸如利用继承、多态,对责任进行分离、对依赖进行倒置,面向抽象,面向接口,最终设计出灵活、可扩展、可重用的类库、组件,乃至于整个系统的架构。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模式体现了对象的行为,暴露的接口,对象间关系,以及对象分别在不同层次中表现出来的形态。

然而鉴于对象封装的特殊性,设计模式的触角始终在接口与抽象中大做文章,而对于对象内部则无能为力。

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方面编程,AOP)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允许开发者动态地修改静态的OO模型,构造出一个能够不断增长以满足新增需求的系统,就象现实世界中的对象会在其生命周期中不断改变自身,应用程序也可以在发展中拥有新的功能。AOP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命名为“Aspect”,即方面。所谓方面,简单地说,就是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例如事务处理、日志管理、权限控制等,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二 面向方面思想(Aop)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方面编程),可以说是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ing,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和完善。OOP引入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对象层次结构,用以模拟公共行为的一个集合。当我们需要为分散的对象引入公共行为的时候,OOP则显得无能为力。也就是说,OOP允许你定义从上到下的关系,但并不适合定义从左到右的关系。例如日志功能。日志代码往往水平地散布在所有对象层次中,而与它所散布到的对象的核心功能毫无关系。对于其他类型的代码,如安全性、异常处理和透明的持续性也是如此。这种散布在各处的无关的代码被称为横切(cross-cutting)代码,在OOP设计中,它导致了大量代码的重复,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

而AOP技术则恰恰相反,它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名为“Aspect”,即方面。所谓“方面”,简单地说,就是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AOP代表的是一个横向的关系,如果说“对象”是一个空心的圆柱体,其中封装的是对象的属性和行为;那么面向方面编程的方法,就仿佛一把利刃,将这些空心圆柱体剖开,以获得其内部的消息。而剖开的切面,也就是所谓的“方面”了。然后它又以巧夺天功的妙手将这些剖开的切面复原,不留痕迹。

使用“横切”技术,AOP把软件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业务处理的主要流程是核心关注点,与之关系不大的部分是横切关注点。横切关注点的一个特点是,他们经常发生在核心关注点的多处,而各处都基本相似。比如权限认证、日志、事务处理。Aop 的作用在于分离系统中的各种关注点,将核心关注点和横切关注点分离开来。正如Avanade公司的高级方案构架师Adam Magee所说,AOP的核心思想就是“将应用程序中的商业逻辑同对其提供支持的通用服务进行分离。”

实现AOP的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采用动态代理技术,利用截取消息的方式,对该消息进行装饰,以取代原有对象行为的执行;二是采用静态织入的方式,引入特定的语法创建“方面”,从而使得编译器可以在编译期间织入有关“方面”的代码。然而殊途同归,实现AOP的技术特性却是相同的,分别为:

1、join point(接合点):代码中定义明确的可识别点。
2、point cut(切点):通过配置或编码指定接合点的一种方法。
3、advice(通知):表示需要执行交叉切割动作的一种方法。
4、mixin(混入):通过将一个类的实例混入目标类的实例引入新行为。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术语,可以将接合点看作程序流中定义好的一点。说明接合点的一个很好的示例是:在代码调用一个方法时,发生调用的那一点被认为是一个接合点。切点用于指定或定义希望在程序流中截获的接合点。切点还包含一个通知,该通知在到达接合点时发生。因此,如果在一个调用的特定方法上定义一个切点,那么在调用该方法或接合点时,AOP 框架将截获该切点,同时还将执行切点的通知。通知有几种类型,但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将其看作要调用的另一个方法。在调用一个带有切点的方法时,要执行的通知将是另一个要调用的方法。要调用的这个通知或方法可以是对象中被截获的方法,也可以是混入的另一个对象中的方法。我们将在后面进一步解释混入。

三 Java平台下的Aop框架

1. AspectJ

    AspectJ通过定义一套Java语言的扩展系统,使开发者可以方便的进行面向方面的开发。AspectJ在2002年被转让给Eclipse Foundation,从而成为在开源社区中AOP技术的先锋,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AOP工具。

2. AspectWerkz

    AspectWerkz是基于Java的动态的、轻量级AOP框架。2005年1月,AspectJ和AspectWerkz达成协议,同意将二者的成果综合到一起,取其精华创建一个单一的工具。他们合作的第一个发布版本为AspectJ 5,它扩展了AspectJ语言,以支持基于Annotation开发风格而又支持类似AspectJ代码风格。AspectJ 5也为Java 5的语言特性提供完全的AOP支持。目前,AOP的功能完全集成到了Spring事务管理、日志和其他各种特性的上下文中。

3. JBoss Aop

4. Spring Aop

作为轻型的Framework,Spring在开发轻量级的J2EE时,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通过IoC模式(Inversion of Control,控制反转模式)来实现AOP,通常被称为Spring AOP。

四 .NET平台下的Aop框架

1. Aspect#

一个针对CLI的AOP联合兼容框架,提供声明和配置方面的内置语言,利用了反射、代理等机制。Aspect#是基于Castle动态代理技术来实现的。Castle源于Apache Avalon项目,其目的在于实现一个轻量级的IoC容器。Aspect#于2005年6月被收录为Castle的其中一个子项目。

2. Sping.NET

   流行的Java Sping框架的一个.NET版本。在下一个版本中将实现AOP。

3. Rail(Runtime Assembly Instrumentation Library)

   Rail框架在虚拟机及时编译类代码时,应用方面。参考:http://rail.dei.uc.pt/index.htm

4.AspectDNG

   它的实现技术是基于rail的静态织入。Rail属于IL级别下的代码织入,它自定义的一套xml格式的ILML语言,能够将原有的程序集拆散成ILML格式,以便于对静态程序集进行修改和扩展,从而达到静态织入的目的。因为AspectDNG是属于IL级别下的代码织入,因此在.Net平台下,并不受具体的编程语言限制。

5. Eos

   用于C#的一个面向方面扩展。Eos AOP与AspectDNG一样,仍然采用静态织入的方式,但从语法定义上,它更近似于AspectJ关于AOP的实现。它扩展了C#语法,引入了aspect、introduce、before、after等关键字,并且提供了专用的Eos编译器。

 

再见

03-12
<think>嗯,用户想了解OOPAOP的概念及区别。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这两种编程范式的定义和特点。根据引用中的内容,OOP是将事物抽象为对象,封装属性和行为,通过继承和多态来处理问题。而AOP则是对OOP的补充,处理横切关注点,比如日志、事务等,通过切面模块化这些功能。 接下来要比较它们的差异。可能需要从核心思想、设计目标、代码结构、应用场景这几个方面展开。OOP强调对象和类,处理纵向的业务逻辑,而AOP处理横向的通用功能。比如日志在多个模块中都需要,用AOP可以避免代码重复。 然后,要说明两者的关系,AOPOOP的补充,不是替代。结合使用时能提高代码的模块化和可维护性。需要举例子,比如Spring框架中的事务管理就是AOP的应用。 还要注意用户可能的应用场景,比如他们可能在开发中遇到代码重复的问题,或者想了解如何更好地组织代码结构。这时候解释AOP的优势会更有帮助。 最后,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使用用户提供的引用资料来支持观点,并正确添加引用标识。同时检查是否遵循了系统级指令,比如数学表达式的格式是否正确,是否有生成相关问题等。</think>### 面向对象编程(OOP)与面向切面编程(AOP)的概念与差异 #### **1. 核心思想** - **OOP(面向对象编程)**: 将客观事物抽象为**对象**,通过封装、继承、多态等特性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例如,将“用户”抽象为一个类,包含属性(如用户名、年龄)和方法(如登录、注销)[^4]。 - **AOP(面向切面编程)**: 关注**横切关注点**(Cross-Cutting Concerns),即多个模块中重复出现的功能(如日志、事务管理)。通过将这些功能抽取为“切面”(Aspect),实现代码复用和解耦[^2][^3]。 --- #### **2. 设计目标** - **OOP**: 解决**纵向的业务逻辑划分**,通过类与对象的层次结构组织代码,提升模块化和可维护性。例如,电商系统中“订单类”与“商品类”的交互[^1]。 - **AOP**: 解决**横向的通用功能分离**,避免代码重复。例如,在多个业务方法前后统一添加日志记录或权限校验。 --- #### **3. 代码结构差异** - **OOP代码示例**: ```java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login() { // 登录逻辑 } } ``` 核心逻辑集中在类的方法中。 - **AOP代码示例**(以Spring AOP为例): ```java @Aspect public class LogAspect { @Before("execution(* com.example.service.*.*(..))") public void logBefore() { // 记录日志 } } ``` 通过注解定义切面逻辑,与业务代码解耦。 --- #### **4. 主要差异总结** | 维度 | OOP | AOP | |------------|------------------------------|------------------------------| | **关注点** | 业务实体与逻辑 | 横切关注点(日志、事务等) | | **代码结构** | 类与对象的层次结构 | 切面与切入点的声明式配置 | | **耦合度** | 高(逻辑与对象绑定) | 低(逻辑独立于业务代码) | | **应用场景** | 业务核心功能实现 | 非功能性需求(如权限、性能监控) | --- #### **5. 协同关系** AOPOOP的补充而非替代。例如,在Spring框架中,业务逻辑通过OOP组织,而事务管理、日志等通过AOP实现,两者结合提升系统可维护性[^3]。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