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map转nc文件为TIFF格式(以逐月降水量数据集转年均数据为例)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提供了1901-2020年中国1km分辨率逐月降水量数据(中国1km分辨率逐月降水量数据集(1901-2020)-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数据集为nc格式。 使用Arcmap可将nc格式转化为TIFF格式,方便后续计算。总体流程:创建NetCDF栅格图层——转TIFF——组合波段——单元统计——栅格计算器+后缀.tif。

具体步骤:

一、点击工具Make NetCDF Raster Layer (创建NetCDF栅格图层)

本步骤目的:将12个月的降水数据以12个波段的形式形成一个图层

二、生成的图层转为TIFF(小区域尺度的研究可以缩放研究区,选择Data_Frame以减小数据量,注意空间参考)

此步骤目的:转化为TIFF,后续波段组合要用到。

 三、点击工具Composite Bands (组合波段)

此步骤目的:将12个波段(月降水数据)组合,生成1个带有数值波段。

 四、点击工具Cell statistics (单元统计)

本步骤目的:将步骤三生成的图层进行统计,统计方式选择平均,输出形成年均降雨数据。

 五、点击工具Raster Calculator (栅格计算器)

本步骤目的:原始数据单位为0.1mm,通过栅格计算器将数据单位转为mm。

完毕。

此方法是不考虑Matlab、Python、R语言等处理工具外最麻烦、最傻瓜的方法, 因为需要手动处理多年、多月份的数据,适合少量数据研究,批量处理还是上述工具省时省力,可惜暂时还没有学会。

放上几个其他工具的处理链接:

5分钟!利用MATLAB读取.nc(netCDF)文件并转Excel格式_哔哩哔哩_bilibili

matlab批量读取nc文件并转为tif_哔哩哔哩_bilibili

使用matlab转换nc数据到tif - 知乎

【python nc文件】10分钟教你python读取nc文件_东华果汁哥的博客-优快云博客_python读取nc文件https://www.jb51.net/article/239159.htm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在ArcGIS Pro中根据逐月降水量数据计算R值。首先,我需要明确用户提到的R值具体指的是什么,因为不同的领域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如,在气象学中,R值可能代表年降水量,或者是某种降雨侵蚀力指数。根据用户提供的参考引用,他们提到了处理逐月降水量数据换为TIFF格式,以及单元统计等步骤,可能R值涉及统计计算。 首先,用户的数据nc格式逐月降水量数据,需要先处理这些数据。根据引用[1],用户可能需要先将nc文件换为TIFF格式,并进行波段组合和统计。因此,步骤可能包括: 1. **数据准备**:将每个月份的nc文件换为TIFF,可能需要使用“创建NetCDF栅格图层”工具,然后导出为TIFF。如果用户已经有逐月TIFF数据,可能需要组合这些月份的数据为一个多波段的栅格,方便后续分析。 2. **确定R值的计算方法**:如果R值是年总降水量,那么需要对12个月的数据进行求和。如果是其他指标,比如降雨侵蚀力因子,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公式,比如使用Wischmeier和Smith提出的公式,涉及各月降水量的平方和年均降水量的乘积等。但用户没有明确说明,可能需要假设R值为年总降水量。 3. **使用栅格计算器或单元统计工具**:如果是求和,可以使用单元统计工具,选择SUM统计类型,处理多波段的逐月数据。或者使用栅格计算器逐个添加每个月份的栅格,如“Raster("Jan.tif") + Raster("Feb.tif") + ... + Raster("Dec.tif")”。 4. **验证结果**:确保计算后的R值栅格数据正确,检查单位是否正确,是否有异常值。 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数据量过大导致处理速度慢,或者波段顺序不正确影响统计结果。需要确保所有月份的栅格数据在空间范围和分辨率上一致,否则需要先进行对齐或重采样。 另外,根据引用[2],用户可能需要将结果进行编号或其他后处理,比如添加字段或导出表格。不过当前问题主要集中在计算R值上。 总结步骤大致为:数据格式→组合波段→使用单元统计或栅格计算器进行求和→输出结果。需要详细指导用户每一步的操作,并提醒注意事项,如数据一致性和工具选择。</think>在ArcGIS Pro中计算基于逐月降水量的R值(年总降水量),可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 ### **步骤1:准备逐月降水数据** 1. **加载NetCDF数据** - 使用“创建NetCDF栅格图层”工具(`Multidimension Tools > Create NetCDF Raster Layer`)导入每个月份的nc文件,并输出为栅格图层。 - 通过“导出栅格”工具(`Export Raster`)将每个月份数据保存为TIFF格式,命名如`Jan.tif`、`Feb.tif`等[^1]。 2. **组合为多波段栅格(可选)** - 若需统一处理,使用“波段合成”工具(`Data Management Tools > Raster > Composite Bands`)将所有月份TIFF合并为多波段栅格`Monthly_Precipitation.tif`。 --- ### **步骤2:计算年总降水量(R值)** #### **方法一:单元统计工具(推荐)** 1. 打开**单元统计工具**(`Spatial Analyst Tools > Local > Cell Statistics`)。 2. 输入栅格:选择所有月份TIFF文件或多波段栅格。 3. 统计类型:选择`SUM`。 4. 输出路径:指定结果名称如`Annual_Precipitation.tif`。 5. 点击运行,生成年总降水量栅格。 #### **方法二:栅格计算器** 1. 打开**栅格计算器**(`Spatial Analyst Tools > Map Algebra > Raster Calculator`)。 2. 输入公式(假设数据命名规则为`Month_01.tif`至`Month_12.tif`): ```python "Month_01.tif" + "Month_02.tif" + ... + "Month_12.tif" ``` 3. 输出路径设置为`Annual_Precipitation.tif`,点击运行。 --- ### **步骤3:结果验证与后处理** 1. **检查空间范围与单位** - 确保所有输入栅格的坐标系、像元大小一致。 - 确认输出值的单位(通常为毫米或米)。 2. **可视化与导出** - 右键图层属性调整符号化方案(如分级色彩)。 - 使用“导出栅格”工具保存为最终成果。 --- ### **注意事项** - **数据一致性**:若月份数据覆盖不同年份,需确保时间范围正确。 - **处理效率**:多波段栅格可提升计算速度,但需内存充足。 - **复杂R值计算**:若R值为降雨侵蚀力等指标,需在栅格计算器中输入对应公式,如: $$R = \sum_{i=1}^{12} (P_i^2 / P_{annual})$$ 其中$P_i$为月降水量,$P_{annual}$为年总降水量[^2]。 ---
评论 49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lemonade723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