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接口测试-简单分析结果数、聚合报告以及图形结果

博客介绍了接口调试结果树、聚合报告和图形结果的各项参数含义,如返回码、吞吐量等。并根据聚合报告和图形结果分析了并发线程数与接口参数、吞吐量的关系,以及请求数与服务器稳定性、吞吐量的关系,还总结了用户对系统响应时间的感受。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结果树

取样器结果:返回值报200,表示执行接口调试成功
请求:发送的数据
响应数据:返回的数据
Thread Name:线程组名称
Sample Start: 启动开始时间
Load time:加载时长
Latency:等待时长
Size in bytes:发送的数据总大小
Headers size in bytes:发送数据的其余部分大小
Sample Count:发送统计
Error Count:交互错误统计
Response code:返回码
Response message:返回信息
Response headers:返回的头部信息

2、聚合报告

Label:httpRequest name属性值。
Samples:测试的过程中一共发出了多少个请求即总线程数,(如果模拟10个用户,每个用户迭代10次,这里就显示100),对应图形报表中的样本数目。
Average:单个Request的平均响应时间,计算方法是总运行时间除以发送到服务器的总请求数,对应图形报表中的平均值。
Median:50%用户的响应时间。
90%Line:90%用户的响应时间。
Min:服务器响应的最短时间。
Max:服务器响应的最长时间。
Error%:本次测试中出错率,请求的数量/请求的总数。
Throughput:吞吐量,默认情况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请求数。
KB/Sec:每秒从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量,即每秒钟请求的字节数,时间单位均为ms
 

3、图形结果

样本数目:总共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数。
最新样本:代表时间的数字,是服务器响应最后一个请求的时间。
吞吐量:服务器每分钟处理的请求数。
平均值:总运行时间除以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数。
中间值:有一半的服务器响应时间低于改值而另一半高于该值。
偏离:表示服务器响应时间变化、离散程度测量值的大小。
 

针对这个接口对500,800,1000,1500个线程(即用户)进行测试,Ramp-up period(inseconds)的值设为0,即同时并发请求,循环1次。

1 根据聚合报告以及图形结果各项参数指标分析 
(1)每间隔一秒钟并发的线程数越多,接口99%Line参数值先增加后减小,1500个线程时基本达到峰值; 
(2)每间隔一秒钟并发的线程数越多,吞吐量先减后增,每秒钟完成的请求数减幅较大。 
2 据图形结果分析 
(1)随着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数越来越多,偏离数量越来越大,服务器越来越不稳定; 
(2)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数增加,吞吐量(即服务器每分钟处理的服务器的请求)先减少后增加。 
总结: 
一般情况下,当用户能够在2秒以内得到响应时,会感觉系统的响应很快;当用户在2-5秒之间 
得到响应时,会感觉系统的响应速度还可以;当用户在5-10秒以内得到响应时,会感觉系统的 
响应速度很慢,但是还可以接受;而当用户在超过10秒后仍然无法得到响应时,会感觉系统糟 
透了,或者认为系统已经失去响应,而选择离开这个Web站点,或者发起第二次请求。
 

 


--------------------- 
作者:go_pig 
原文:https://blog.youkuaiyun.com/go_pig/article/details/79570799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如何分析JMeter接口测试结果,包括查看测试报告分析性能据和获取最佳实践。首先,我需要回忆JMeter的基本功能和相关知识。JMeter可以用来进行性能测试和接口测试,生成的结果据需要借助监听器和报告生成工具来分析。 用户提到的参考引用里提到了添加HTTP请求默认值、使用JSON提取器获取token,以及查看结果树等步骤。不过现在用户更关注结果分析部分。JMeter结果分析通常涉及聚合报告图形结果、响应时间等指标。需要说明如何生成报告,并解释关键指标如吞吐量、错误率、响应时间的含义。 然后,用户可能需要了解如何优化测试结果,比如识别瓶颈,调整线程,参化等最佳实践。引用中提到的使用HTTP信息头管理器和变量引用可能也相关,但重点应放在结果分析上。 另外,用户的问题里提到需要生成相关问题,我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后续问题,比如如何导出报告、常见性能问题解决方法,或者如何与持续集成工具结合。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说明,并且引用正确,比如参考引用中的内容作为示例。 需要注意避免使用Markdown格式,使用自然的中文,同时按照系统指令正确使用LaTeX公式,比如如果有学表达式的话。不过JMeter结果分析可能更多是表格和据,可能不需要公式,但如果有统计方法比如计算平均值或标准差,可能需要用LaTeX。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所有系统级指令,比如中文回答、正确引用标识、生成相关问题等。确保回答真实可靠,参考了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但主要依据JMeter的标准功能进行说明。</think>### JMeter接口测试结果分析指南 JMeter的测试结果分析主要通过监听器组件实现,以下是关键分析步骤和性能指标说明: 一、基础结果分析工具 1. 查看结果树:可逐条查看请求响应据(建议测试完成后禁用该组件以节省内存) 2. 聚合报告(关键指标): - 吞吐量(Throughput):$$ Throughput = \frac{样本}{测试时间} $$ 单位:请求/秒 - 平均响应时间:$$ \bar{T} = \frac{1}{n}\sum_{i=1}^{n}T_i $$ - 错误率:$$ Error\% = \frac{错误请求}{总请求} \times 100\% $$ 二、进阶性能分析方法 1. 响应时间分布图(使用"Response Times Over Time"监听器) 2. 百分位报表(90%、95%、99%响应时间值) 3. 服务器资源监控(需配合PerfMon插件) 三、测试报告生成 1. 生成HTML报告: ```bash jmeter -n -t test.jmx -l result.jtl -e -o /path/to/report ``` 2. 报告包含: - APDEX指(应用性能满意度指- 请求统计热图 - 响应时间趋势曲线 四、关键性能指标阈值参考[^2] | 指标 | 优秀值 | 警告值 | |---------------|-------------|-------------| | 错误率 | <0.1% | >1% | | 平均响应时间 | <1秒 | >3秒 | | 90%响应时间 | <2秒 | >5秒 | 五、最佳实践建议 1. 参化测试据避免服务端缓存影响 2. 使用阶梯加压线程组(Stepping Thread Group)模拟真实场景 3. 分布式测试时控制$RMI$连接(建议不超过1000线程/节点) 4. 结合TPS与响应时间曲线定位性能瓶颈[^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