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59)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智能减振器技术相关资料:原理、构造、参数、设计原则、实验验证及阀系设计调校
去年参与的一个项目,通过改变节流阀的倒角角度(从45°调整到60°),成功让油液流速提升了22%,这让阻尼力的线性区间拓宽了15%。用ANSYS做的流场仿真显示,当阀门开度在30%-70%区间时,油液会产生明显的涡旋效应——这解释了为何中段行程的阻尼力会有非线性突变。设计时最头疼的是平衡三个参数:最大阻尼力不能超过车重的1.2倍,响应延迟必须控制在10ms以内,还得留出30%的功率余量。下次当你的车碾过减速带时,不妨感受下座椅下方那套精密系统正在上演的微观战争——上千次的运算调整,只为给你最平稳的那一秒。
2025-11-26 11:45:00
272
原创 comsol 热管旨在通过工作流体的蒸发、质量传递和冷凝有效地传递热量,广泛用于热控制具有重要...
简单来说,热侧的热量使工作流体蒸发,蒸汽在压差的驱动下流向冷侧,在冷侧冷凝释放热量,然后液态工作流体通过多孔芯回到热侧,形成一个循环。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在COMSOL中模拟热管内部的热传递过程,并比较蒸汽输送和管壁传导的重要性。热管旨在通过工作流体的蒸发、质量传递和冷凝有效地传递热量,广泛用于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应用中,电子冷却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热管内部,冷热侧之间的温差加上蒸汽压的温度依存性,会在整个蒸汽室引起压差,这种压差反过来又会驱使蒸汽从热侧流向冷侧。
2025-11-26 11:30:00
342
原创 最近在研究图像加密,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方案——基于DNA计算、混沌系统和哈希函数的混合模型。这个方案在MATLAB里实现起来还挺酷的,今天就来聊聊它
接着,用DNA计算对混乱后的图像进行编码,增加数据的复杂性。哈希函数的作用是把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成固定长度的哈希值,而且这个映射是单向的,不可逆。总之,基于DNA计算、混沌系统和哈希函数的混合模型,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图像加密方案。这段代码把输入数据转换成哈希值,哈希值通常是一个固定长度的字符串,看起来像乱码,但它对输入数据的任何改变都非常敏感。,生成的序列就会完全不同。这样,数据就变成了一个看起来像DNA的序列,增加了加密的复杂性。这段代码把输入的数据转换成DNA序列,每个二进制对对应一个DNA碱基。
2025-11-26 11:15:00
109
原创 谐波平衡法:动力学方程求解的通用工具,适用于线性与非线性方程
毕竟这方法的核心假设就是存在周期性稳态解,当系统本身不按套路出牌时,再优雅的数学技巧也得跪。今天咱们不聊数值积分那套老办法,直接上手谐波平衡法——这玩意儿处理周期响应就跟玩音游似的,能直接抓住振动节奏的命门。重点来了:当遇到强非线性时(比如beta=100),传统的谐波平衡可能需要手动调参。把谐波平衡解和数值解画在同一张图上,会发现前几个周期可能对不上——这很正常,谐波平衡法抓的是稳态解。这种时候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些论文里的公式长得像外星文字——好在代码实现时可以用张量运算优化,不然嵌套循环能跑出咖啡凉。
2025-11-26 11:15:00
558
原创 comsol水力压裂岩石损伤耦合模型。 MATLAB裂缝函数、模型以及参考文献 含裂缝制作代码...
MATLAB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在实际的数值模拟中,我们还需要考虑裂隙多孔介质中流体注入引起的天然裂隙扩展和岩石新损伤的产生。这个过程涉及到流体的流动、岩石的应力变化以及损伤的演化,是一个典型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和边界条件的合理性。因此,在进行数值模拟之前,我们需要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和边界条件进行详细的实验测定和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在COMSOL中实现一个完整的水力压裂岩石损伤耦合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
2025-11-26 10:45:00
191
原创 基于MPC控制器的四旋翼无人机跟随圆形轨迹模型预测控制设计与实现
最近在研究四旋翼飞行器(UAV)的轨迹跟踪问题,特别是如何让无人机在保持0航向的情况下,以0.1 rad/sec的角速度在5米高度跟踪一个圆形轨迹。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断预测未来的状态,然后调整当前的控制输入,使得系统能够沿着我们期望的轨迹运动。四旋翼飞行器(UAV)跟随圆形轨迹模型预测控制(MPC)控制器设计 MPC控制器设计,用于无人机在保持0航向的情况下,以0.1 rad/sec的角速度在5米高度跟踪圆形轨迹。在实际应用中,MPC控制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型的准确性和优化算法的效率。
2025-11-26 10:30:00
179
原创 隧洞开挖流固耦合模型。 采用COMSOL多物理场建模,渗透系数与渗透率均为应力的函数。 通过平...
先说清楚哈,这可不是简单的土方开挖,水和应力在这儿搞起了双向互动——土变形影响水流,水流反过来又拽着土体变形,典型的相爱相杀。最后上张云图,看这渗流场和位移场的缠绵姿势:隧洞拱顶下沉量比预估大30%,侧壁出现蝴蝶形塑性区。先甩个硬核设定:渗透系数k和渗透率α都是应力的小弟,跟着应力变化那种。把隧洞周界设为自由排水边界,这招能防止出现渗流鬼影。记得切换到瞬态求解器,时间步长别太浪,建议用自动步长控制,毕竟应力重分布可能突然暴走。通过平衡地应力求出初始平衡状态,再在此基础上求解开挖后的土体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
2025-11-26 10:15:00
85
原创 基于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电网电压全前馈控制策略研究
总的来说,这种全前馈控制方案通过精确分析电网电压的谐波成分,并据此调整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电流畸变。论文中提出的新方案是采用电网电压全前馈,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电网电压谐波引起的注入电流失真。对于带有LCL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采用电容反馈和注入电流的双回路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抑制谐振,但不能减小电网电压谐波引起的电流畸变。传统施加电网电压前反馈的解决方案可以抑制这种电流畸变,但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谐波次数较高的情况下。在这个函数中,我们根据每个谐波成分的幅值和相位来调整电流信号。
2025-11-26 10:00:00
197
原创 Transformer与Mamba2模型的结合预测:实现简洁高效的数据特征权重学习
把它放在Transformer前面,相当于先用轻量级模型筛一遍特征权重,再让Transformer专注关键部分。最近在折腾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试了个有意思的架构——把Mamba2怼在Transformer前面当"特征筛选器"。这个组合最大的惊喜是处理长周期数据时,Mamba2能自动过滤掉高频噪声,Transformer专注低频趋势。Mamba-2 建立在 Mamba-1 的基础上,对某些 SSM 参数施加了额外的限制,使其状态维度更大,训练速度显著提高。(蓝色为纯Transformer,红色为组合模型)
2025-11-26 10:00:00
172
原创 最近在研究多变量时序预测,发现了一个基于贝叶斯算法优化Transformer结合LSTM的Matlab代码,效果相当不错。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这个代码的使用和解析
Bayes-Transformer-LSTM多变量时序预测Matlab代码 基于贝叶斯算法(Bayes)优化Transformer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数据多变量时序预测(可以更换为分类/单变量时序预测/回归,),Matlab代码,可直接运行,适合小白新手。代码的评价指标包括R2、MAE、MSE、RPD、RMSE等,图也很多,非常适合需要这些指标的同学。代码的注释也非常清晰,质量极高,适合新手小白直接上手。2、评价指标包括:R2、MAE、MSE、RPD、RMSE等,图很多,符合您的需要。
2025-11-25 17:19:00
272
原创 深入解析:基于Matlab Simulink的丰田THS混合动力汽车全模型构建与仿真开发流程—...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丰田THS混合动力汽车建模仿真模型,包含发动机模型、发电机、电机模型、电池模型,变速箱,驾驶员模型,车轮,整车VCU控制器模型等。——仿真结果显示有发动机扭矩,电机扭矩,SOC变化曲线,车速跟随情况,电池电流、能量变化,累计燃油消耗量,行驶距离等都能看(整车能量管理策略详细直观)——此模型同为本人研究生开发模型(纯手工搭建)全网独一份,提供工况数据、仿真数据,发动机,电机等整车数据(到手可直接运行仿真,不能仿真不收费)基于模型的整车策略开发思路、整车模型搭建流程。
2025-11-24 19:30:00
441
原创 当遗传算法撞上神经网络:让自动驾驶控制更“聪明
MLP多层感知器自适应LPV_MPC控制算法(Python+Matlab代码)(包含有构建和训练的Keras网络)传统LPV-MPC控制就像个老实人,规规矩矩算最优解,遇到参数变化大的场景就冒汗。这个操作相当于给控制器装了个"实时调参助手",弯道时自动加大横向误差权重,直道时侧重速度跟踪。这里把权重参数当作基因编码,通过200代进化,算法自己找到了比手动调参更优的组合。但权重参数Q、R选得对不对,直接决定控制效果——就像炒菜放盐,全看手感。[1] 模型预测控制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20。
2025-11-24 19:30:00
308
原创 基于Bayes-KELM回归的交叉验证Matlab代码:数据预测与模型定制的便捷工具
下面直接上干货,咱们边看代码边唠。最后给个实用小技巧:如果发现优化时间太长,可以把bayesopt里的'MaxTime'参数调小,或者减少最大迭代次数。举个例子,核参数sigma的搜索范围是1e-3到1e3,但贝叶斯会自动聚焦到有效区域,避免了暴力搜索的耗时问题。基于贝叶斯算法(BO/Bayes)优化核极限学习机(KELM)的数据回归预测(可以更换为单、多变量时序预测/分类,前选一),可直接运行,适合小白新手。2、评价指标包括:R2、MAE、MSE、RPD、RMSE等,图很多,符合您的需要。
2025-11-24 19:15:00
189
原创 基于卡尔曼滤波与四轮轮速估计的车速算法验证
轮胎碾过减速带时突然的转速波动,工程师老张盯着屏幕上的轮速曲线直皱眉——这要直接拿来当车速用,控制算法还不得抽风?他们发现固定参数的卡尔曼滤波在车辆紧急制动时会有约0.3m/s的滞后,而动态调整后滞后缩短到0.1s以内——对自动驾驶的跟车场景来说,这0.2秒的进步可能就是追尾与否的区别。在苏州阳澄湖边的封闭测试场,算法经历了魔鬼测试:让车辆以40km/h压过搓板路,此时轮速信号会出现10Hz的剧烈振荡。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车速估计,基于四轮轮速估计车速,利用实车测试数据进行验证,该算法应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2025-11-24 19:15:00
191
原创 探索先进绝热压缩技术:空气储能系统的创新与突破,基于EBSILON 13.02的优化实践
这时候就得祭出论文里看来的骚操作:在储气阶段混入少量液氮(代码里对应PHASE_CHANGE模块),硬是把高温下的效率拉回79%。最后发现是冷却水泵的启停逻辑和电网调度指令撞车了——所以模型里那个看似多余的优先级设置器,其实救过整个项目的命。之前用传统材料死活压不到5%以下,直到用了某篇论文里提到的气凝胶复合夹层(顺手把DOI扔在参考文献里了),直接把热损干到2%。这波操作的关键在触发阈值,35℃的临界点取自某篇沙漠电站的实测数据。这串代码里的频率范围设置暗藏玄机,55Hz上限其实是给新能源波动留的余量。
2025-11-24 19:00:00
341
原创 COMSOL案例:详解石墨烯可重构超反射镜与超透镜的应用
不过实际调谐速度受限于离子凝胶层的响应,用固态电解质比液态的靠谱,虽然电导率差点但稳定性好。在材料定义里塞进这个电导率模型,记得把化学势mu设置为全局参数,方便后面扫参。微纳加工时的侧壁粗糙度、石墨烯转移时的褶皱,分分钟教你做人。今天咱们来聊怎么用COMSOL整活——做个电压调谐的超反射镜。这种C形结构在2μm周期下,对10μm中红外波的相位调控效果拔群。重点在于让结构尺寸小于波长,但又不能太小导致加工翻车——玩的就是纳米尺度上的微操。薄层近似在强耦合时会翻车,特别是当结构尺寸接近石墨烯费米波长时。
2025-11-24 19:00:00
135
原创 江湖救急!最近搞边坡滑坡模拟被PFC5.0折腾得够呛,今天把几个关键操作掰碎了说说。咱直接上硬菜,先整不规则颗粒这档子事
这里有个骚操作——用Python批量生成模板文件,直接循环读取地质勘探的颗粒扫描数据。之前手输坐标把键盘都磨秃了,后来发现用numpy处理点云数据转clump模板,效率直接起飞。实测效果拔群,颗粒飞溅的轨迹特别带劲。更野的路子是直接调用PFC的FISH语言写随机地形生成器,加入断层系数和起伏参数,这样出来的边坡才有那味儿。代码跑起来之后,记得泡杯枸杞看着屏幕发呆——这纷飞的颗粒,多像当年头发茂密的自己啊!pfc5.0代码 土石边坡滑坡,代码包括不规则clump导入,生成边坡,诱导破坏。
2025-11-24 19:00:00
120
原创 LabVIEW深度学习实践:基于TensorFlow框架的调用与应用教程
想着能不能把之前用Python训好的TensorFlow模型直接塞进LabVIEW里用,结果踩了三天坑终于跑通了,顺手整理个野路子教程。最后上个效果图:用LabVIEW控制USB摄像头采集图像,实时调用YOLO模型做目标检测,FPS能跑到25左右。核心操作就是把训练好的模型导出成.pb格式,然后用LabVIEW的Python节点调库预测。前端用LabVIEW的JSON工具包处理数据打包,实测720p图像处理能跑到30fps,比用TCP通信中转快得多。labview调用TensorFlow深度学习教程。
2025-11-24 18:45:00
209
原创 强鲁棒预测控制与预测电流误差补偿仿真模型——解决电机参数不准确导致的性能恶化问题
实验室里调得倍儿溜的控制器,装到实际设备上发现电感值飘了10%,电阻热得发红,这时候传统预测控制就像蒙眼走钢丝,电流波形抖得亲妈都不认识。跑个仿真对比下效果:当把电感参数故意设偏50%时,传统PCC的电流环直接表演正弦波变锯齿波,而DPCC的波形稳得就像老司机的方向盘。注意看分母里的delta项,相当于把预测误差转化为参数补偿量,这种以毒攻毒的思路让控制器对参数误差钝感度飙升。这里的lambda就像个调音旋钮,当电感参数误差大时,把lambda调低能增强扰动项的话语权。这种方法不需要精确的电机参数。
2025-11-24 18:00:00
189
原创 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垂向时域程序 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编写 Matlab代码 ...
今天咱们就扒开这个耦合模型的代码骨架,看看它怎么在时域里蹦迪。这里把车辆位移速度、轨道位移速度、弹簧力打包成375维的超级向量——别数了,光车轮子就挂了32个自由度,轨道节点更是直接飙到200+。先看模型的三板斧:车辆用多刚体建模,轨道用Euler梁,中间夹着非线性钢弹簧阻尼元件。跑完程序盯着这三张图,你会明白为啥地铁经过时楼板会哆嗦——那些扭成麻花的滞回曲线,分明是钢弹簧在疯狂diss振动能量。特别注意第7行的tanh函数,这里用光滑函数模拟了钢弹簧刚度随载荷变化的特性,比论文里生硬的折线模型更带感。
2025-11-24 13:26:08
136
原创 清晨五点盯着满屏的代码,突然意识到优化算法和炒菜其实挺像——火候过了容易糊,欠了火候又夹生。今天要聊的这个BES-RF组合,就是个需要精准把控的“硬菜
实测某电力负荷数据集,传统网格搜索需要2小时找到的次优解,BES在35分钟内就能找到更优配置。不过要注意秃鹰数量别设太多,15-20只是比较经济的配置,超过30只反而可能引发"种群内卷"。想象一下同时预测股票价格、交易量和市场情绪,传统的随机森林直接套用就像把不同时区的时钟硬塞进一个表盘。原本三维的时间-变量矩阵被压成二维特征平面,保留时序关系的同时适配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入结构。最后奉劝一句:运行代码前务必检查Matlab版本,笔者曾因2018a和2018b的随机数生成器差异,白白浪费了一整晚的电费。
2025-11-24 11:45:00
249
原创 COMSOL数值模拟研究:多隔热材料对水平巷道通风降温效果的深度探索与优化分析
见过有人偷懒用自动网格,结果热边界层都没捕捉到。模型简介:基于COMSOL软件复现CSCD核心(游波,崔大雄,刘何清,等.不同隔热材料下的深井巷道隔热降温模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4,34(02):153-160.),研究隔热材料对水平巷道通风降温影响的数值模拟。最近用COMSOL6.2复现了个挺有意思的模型,把巷道结构拆成四层来玩——围岩层、锚喷层、隔热层、巷道空气,咱们边操作边唠。不过有意思的是,并非所有断面都线性降温,在45米拐弯处出现了局部热点,这说明气流扰动对降温效果有显著影响。
2025-11-24 11:30:00
580
原创 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建模仿真模型 新能源混动控制模型 增程式混动模型搭建 (增程纯电
有个老司机反馈说增程器启动时"脚感不对",查了三天发现是扭矩补偿模块的单位搞成N·m instead of N·m/s,所以啊,量纲检查永远不嫌多。最近在项目里发现个坑:电机扭矩响应比发动机快两个数量级,不做延迟补偿的话,切换瞬间能给你抖出交响乐。实际项目里这张map表要装下上百个工况点,标定工程师的头发就是这么没的。(增程纯电,与日产的e-power整车配置策略类似),包含增程器模型、电机模型、电池模型,驾驶员模型,整车VCU控制模型等。纯手工搭建,包括工况数据、仿真数据,发动机,电机等整车数据9f。
2025-11-24 11:15:00
429
原创 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与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PFM控制,谐振变换器...
这次在Simulink里折腾的双向CLLLC模型,输入760V输出380V的设计目标,重点要解决的是宽电压范围下的效率与稳定性问题。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与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PFM控制,谐振变换器专业硕士研究生搭建,开环闭环控制可同时 实现,输入输出电压760/380V,输出电压稳定,可实现动态特性。仿真模型中变压器子系统用了两个耦合电感实现,记得勾选Simulink里磁性元件的饱和特性选项,否则动态响应会失真。这代码看似简单,实际操作中发现频率步进值直接影响输出电压纹波。
2025-11-24 10:00:00
405
原创 TDC 的 INL、DNL 仿真:Matlab 代码全解析
在深入代码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 DNL 和 INL 的定义。DNL 呢,就是实际台阶宽度与一个 LSB(最低有效位)的差距。简单来说,就好比你爬楼梯,正常楼梯每个台阶高度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 LSB),但实际的楼梯台阶高度可能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 DNL。而 INL 是 DNL 的积分,相当于把每个台阶高度的差别累加起来,能反映出整个楼梯高度的偏差情况。
2025-11-23 20:15:00
882
原创 探索基于 PLC 的物料分拣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物料分拣控制系统设计基于西门子 S7-1200PLC 的自动分拣系统设计全套资料直接,资料.提供软件下载,并且有详细匹配的仿真教程。v15及以上均可打开在此基础上修改为其他应用场景的仿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物料分拣控制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基于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设计更是其中的主流方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基于西门子 S7 - 1200PLC 的自动分拣系统设计,并且还会有全套资料供大家探索学习。
2025-11-23 20:15:00
671
原创 MATLAB/Simulink异步电机转子磁链模型参考自适应 MRAS无速度传感器仿真模型
MATLAB/Simulink异步电机转子磁链模型参考自适应 MRAS无速度传感器仿真模型 附参考文献模型包含磁链环PI(可切换成开环)、转速环PI、电流环PI、参考模型,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法。模型模块清晰,可设置不同的负载Tm以及不同的转速参考值,仿真表明,转速和角度跟踪效果好,波形好,附相关参考文献。358大家好呀,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在MATLAB/Simulink里搭建的异步电机转子磁链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无速度传感器仿真模型。
2025-11-23 20:15:00
659
原创 探索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 ,混动汽车能量管理模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1.利用DQN算法控制电池和发动机发电机组的功率分配2.状态量为需求功率和SOC,控制量为EGS功率t913.奖励函数设置为等效油耗和SOC维持4.可以将DQN换成DDPG或者TD3嘿,各位汽车技术爱好者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超火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混动汽车可是当下汽车领域的热门,它结合了燃油发动机和电池电机的优势,能在不同工况下灵活切换动力源,既能减少油耗又能降低排放。
2025-11-23 20:15:00
1647
原创 COSL超声相控阵列声场分布与聚焦深度仿真
仿真结果显示,当阵元数增加到16个时,-6dB焦斑尺寸缩小了38%,但旁瓣电平也上升了5dB。今天咱们用COMSOL搞个简单的二维仿真,看看怎么让声场在特定深度聚成一坨,顺便分析下代码里埋了哪些坑。有次仿真显示旁瓣在-20dB以下,实测却冒出来-15dB的杂波,最后发现是代码里漏了阵元之间的串扰模型。这段循环建了八个矩形阵元,重点在xStart的计算——相邻阵元之间留了0.2mm间隙。假设要在深度20mm处聚焦,每个阵元到焦点的距离差决定延迟时间。假设阵列有8个阵元,每个宽度1mm,间距0.2mm。
2025-11-23 16:23:37
218
原创 探索电机观测器新玩法:SMO+PLL与MARS二合一
SMO+PLL滑膜观测器、MARS模型参考自适应观测器二合一(1)SMO+PLL滑膜观测器通过SMO估计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信息,并利用PLL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跟踪和校正,以实现高精度的电机控制;(2)MARS是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理论的观测器。它通过比较参考模型与实际系统输出之间的误差,并利用自适应算法调整观测器的参数,使得观测器的输出能够逼近实际系统的输出。
2025-11-23 15:31:48
855
原创 COMSOL仿真光纤光栅受力弯曲形变后的光谱变化
今天咱们聊点实操的——怎么用COMSOL模拟光纤被掰弯后的光谱漂移。别被专业名词吓到,其实就是看光纤变形后它的"光学指纹"怎么变,跟查案找线索差不多。最后秀个仿真结果:当光纤弯成彩虹状时,反射谱不仅整体红移,还会出现双峰结构——这可不是设备抽风,而是弯曲导致光栅周期呈现梯度变化。注意勾选"应力光学效应"——这货能把形变和光场变化耦合起来,相当于给模型装了双核处理器。遇到不收敛别慌,先把载荷步长砍半试试。跑完仿真记得对比文献数据,正常弯曲导致的波长漂移量级在0.1~1nm之间,要是算出5nm肯定哪里翻车了。
2025-11-23 12:15:00
170
原创 永磁同步发电机匝间短路故障MATLAB仿真设计——说明文档、Simulink仿真源文件及程序操作视频
永磁同步电机的故障仿真总带着点玄学色彩,尤其是绕组短路这种"内伤"故障。基于相坐标系,建立永磁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转子磁场损失的数学模型,基于matlab平台,编写永磁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转子磁场损失的计算得出永磁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转子磁场损失的时定子相电流,线电流及电磁转矩。记住,永磁电机的故障仿真,玩的就是微秒级的细节。这段代码生成的磁链衰减曲线,完美模拟了0.1秒时突发的失磁故障。这个函数返回各相绕组的有效匝数比,短路相的磁链方程就得乘上这个系数。文件包里那个"fault。
2025-11-23 10:45:00
334
原创 RBF神经网络时序预测模型(程序+报告) 这个只适合多入单出的预测模型 程序+报告
刚好手头有个MATLAB实现的案例,带大家看看怎么用这个工具包实现时序预测,顺便聊聊代码里藏着的门道。特别是结合智能算法调参时,简直打开新世界大门——当然,代价是等程序跑完的时间够泡两碗泡面了。总体来说,这段代码实现了使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以提高神经网络在回归任务上的预测性能,并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评估和可视化。实测某电力负荷预测场景中,PSO优化后的RBF比传统方法预测误差降低18%,收敛速度也快了不少。见过有人图省事分开归一化,结果模型效果稀烂,查了三天才发现是归一化姿势不对。
2025-11-23 10:30:00
541
原创 最近在时间序列预测的项目里折腾了个贝叶斯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记录点实战经验。直接上代码干货,边写边聊踩过的坑
8.评价指标计算:计算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偏差误差(MB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3.数据集构造:使用历史数据作为自变量,通过设定的延时步长和预测跨度构造数据集,为机器学习模型提供训练数据。贝叶斯优化像自动驾驶找路,比网格搜索聪明太多。1.环境初始化:程序开始时清空所有变量,关闭所有图窗和警告信息,为数据处理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7.网络训练和预测:使用优化后的参数配置训练前馈神经网络,并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预测。
2025-11-23 09:45:00
298
原创 搞位置控制遇到参数漂移真是头大,尤其是伺服系统里惯量和阻尼系数动不动就变。今天咱们直接上硬货,手把手整一个H∞鲁棒控制器,顺便把模型降阶的骚操作给安排了
先看个典型场景:电机转轴的实际惯量J可能在0.5~2倍标称值之间蹦迪,阻尼系数b也有±30%的波动。这时候拿标称模型设计的控制器分分钟翻车,得用不确定性建模大法。不过注意别在权重函数里把带宽设得太高,否则鲁棒性会扑街——这玩意儿跟走钢丝似的,得在性能和鲁棒之间找平衡点。工程狗们实际调参时,建议先拿标称模型整定基本参数,再用鲁棒控制处理边边角角的异常工况。一整套设计流程,设计依据惯量以及阻尼系数的不确定性得到模型集以及权滤波器,根据模型集设计鲁棒控制器,根据得到的鲁棒控制器进行模型降阶。
2025-11-22 17:23:58
195
原创 Comsol仿真水下吸声超材料 通过亥姆霍兹共振实现可调节声学超材料,可实现对声波的完美吸收
我们开发了参数扫描工具包,用遗传算法优化了17组结构参数,最终使工作频带拓宽了43%。现场测试时,把样品放进消声水池,用矢量水听器检测到的反射脉冲几乎消失,效果相当震撼。最近实验室折腾出一种基于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可调超材料,实测在800-1500Hz范围内吸声系数突破0.98,效果堪比给声波装了个"黑洞"。实测数据与仿真对比显示,在1200Hz处的相位匹配度达到91.7%,证明模型足够可靠。代码里的t_gel参数控制着能量耗散强度,实验发现当硅胶层厚度达到腔体直径的23%时,会出现明显的双峰吸收现象。
2025-11-22 11:30:00
248
原创 单相图腾柱PFC双环(PLECS)仿真:电压外环与电流内环控制下的陷波器与PR控制器
玩过图腾柱PFC的朋友都知道,双环控制就像两个人配合跳舞——电压环负责踩准节奏,电流环把控每个动作细节。仿真跑完最大的感悟是:控制参数不是数学最优解,得给器件发热留点余量。下次准备试试变参数控制,让PI系数跟着温度自动调节,说不定又能压榨出0.3%的效率提升。最后上张效率曲线图:在230V输入时效率峰值达到98.7%,轻载时也稳在96%以上。实际调试时发现,当电网频率波动±2Hz时,锁相精度还能保持在0.5度以内,这性能足够让普通锁相环哭晕在厕所。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外环pi控制器陷波器。
2025-11-22 11:15:00
215
原创 M3C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仿真研究:双调制策略下的输入输出性能及风力发电配网运行优化方案
跑完仿真对比数据:NLC方案在满负载时效率98.2%,CPS方案98.5%,但后者开关损耗高了23%。实际运行时发现,当输入频率突变时,这种动态阈值能让THD保持在2%以下,比教科书方案稳得多。某次现场数据回传显示,没做动态均衡的系统电容偏差能达到15%,而咱们这个方案能压到3%以内。搞完仿真最大的感悟是:M3C的子模块交互比MMC复杂不止一个量级,特别是处理低频输入时,电容电压纹波管理真是门艺术。实测发现当风速突变导致输入电压波动20%时,这种移相策略能让环流降低37%,效果拔群。
2025-11-22 11:00:00
356
原创 三相储能变流器,2MW,恒功率充放电,两级式结构,DCAC级采用功率外环电流内环控制,并采用了...
三相储能变流器,2MW,恒功率充放电,两级式结构,DCAC级采用功率外环电流内环控制,并采用了DQ解耦;DCDC级采用电流环进行控制,DC级直流母线电压为30kV,储能电池电压为10kV,充放电电流为200A,仿真效果良好。注意这里的pid参数可不是随便填的,仿真时发现当Ki超过80系统就开始抽风,这跟IGBT的开关频率(这里设的5kHz)直接相关。文档里当然不能这么写,但自己跑仿真时真香!文件包括2021b,2018b版本的MATLAB仿真以及20页的详细说明,文档说明包括仿真部分和代码~~~
2025-11-22 10:15:00
369
原创 路上突然蹿出只野猫怎么办?自动驾驶系统得在0.1秒内做出精准转向决策。今天咱们用C++手撸个LQR控制器,看看怎么让车辆像老司机一样丝滑过弯
自动驾驶控制-基于动力学跟踪误差模型LQR算法C++纯代码实现,百度apollo横向控制所用模型。代码注释完整,可以自己看明白,也可以付费提供代码和算法原理讲解服务。通过C++程序实现的路径跟踪仿真,可视化绘图需要安装matplotlibcpp库,已经提前安装好包含在头文件,同时需要安装Eigen库,文件内也含有安装教程。可以自定义路径进行跟踪,只需有路径的X Y坐标即可,替换下图中框框标出来的地方路径就可以了。图片是双移线和一些自定义的路线仿真效果。先上硬菜——动力学模型。这里用Apollo同款的
2025-11-21 17:57:17
185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