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 博客(15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最近在研究多变量时序预测,发现了一个基于贝叶斯算法优化Transformer结合LSTM的Matlab代码,效果相当不错。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这个代码的使用和解析

Bayes-Transformer-LSTM多变量时序预测Matlab代码 基于贝叶斯算法(Bayes)优化Transformer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数据多变量时序预测(可以更换为分类/单变量时序预测/回归,),Matlab代码,可直接运行,适合小白新手。代码的评价指标包括R2、MAE、MSE、RPD、RMSE等,图也很多,非常适合需要这些指标的同学。代码的注释也非常清晰,质量极高,适合新手小白直接上手。2、评价指标包括:R2、MAE、MSE、RPD、RMSE等,图很多,符合您的需要。

2025-11-25 17:19:00 129

原创 深入解析:基于Matlab Simulink的丰田THS混合动力汽车全模型构建与仿真开发流程—...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丰田THS混合动力汽车建模仿真模型,包含发动机模型、发电机、电机模型、电池模型,变速箱,驾驶员模型,车轮,整车VCU控制器模型等。——仿真结果显示有发动机扭矩,电机扭矩,SOC变化曲线,车速跟随情况,电池电流、能量变化,累计燃油消耗量,行驶距离等都能看(整车能量管理策略详细直观)——此模型同为本人研究生开发模型(纯手工搭建)全网独一份,提供工况数据、仿真数据,发动机,电机等整车数据(到手可直接运行仿真,不能仿真不收费)基于模型的整车策略开发思路、整车模型搭建流程。

2025-11-24 19:30:00 388

原创 当遗传算法撞上神经网络:让自动驾驶控制更“聪明

MLP多层感知器自适应LPV_MPC控制算法(Python+Matlab代码)(包含有构建和训练的Keras网络)传统LPV-MPC控制就像个老实人,规规矩矩算最优解,遇到参数变化大的场景就冒汗。这个操作相当于给控制器装了个"实时调参助手",弯道时自动加大横向误差权重,直道时侧重速度跟踪。这里把权重参数当作基因编码,通过200代进化,算法自己找到了比手动调参更优的组合。但权重参数Q、R选得对不对,直接决定控制效果——就像炒菜放盐,全看手感。[1] 模型预测控制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20。

2025-11-24 19:30:00 257

原创 基于Bayes-KELM回归的交叉验证Matlab代码:数据预测与模型定制的便捷工具

下面直接上干货,咱们边看代码边唠。最后给个实用小技巧:如果发现优化时间太长,可以把bayesopt里的'MaxTime'参数调小,或者减少最大迭代次数。举个例子,核参数sigma的搜索范围是1e-3到1e3,但贝叶斯会自动聚焦到有效区域,避免了暴力搜索的耗时问题。基于贝叶斯算法(BO/Bayes)优化核极限学习机(KELM)的数据回归预测(可以更换为单、多变量时序预测/分类,前选一),可直接运行,适合小白新手。2、评价指标包括:R2、MAE、MSE、RPD、RMSE等,图很多,符合您的需要。

2025-11-24 19:15:00 163

原创 基于卡尔曼滤波与四轮轮速估计的车速算法验证

轮胎碾过减速带时突然的转速波动,工程师老张盯着屏幕上的轮速曲线直皱眉——这要直接拿来当车速用,控制算法还不得抽风?他们发现固定参数的卡尔曼滤波在车辆紧急制动时会有约0.3m/s的滞后,而动态调整后滞后缩短到0.1s以内——对自动驾驶的跟车场景来说,这0.2秒的进步可能就是追尾与否的区别。在苏州阳澄湖边的封闭测试场,算法经历了魔鬼测试:让车辆以40km/h压过搓板路,此时轮速信号会出现10Hz的剧烈振荡。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车速估计,基于四轮轮速估计车速,利用实车测试数据进行验证,该算法应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

2025-11-24 19:15:00 153

原创 探索先进绝热压缩技术:空气储能系统的创新与突破,基于EBSILON 13.02的优化实践

这时候就得祭出论文里看来的骚操作:在储气阶段混入少量液氮(代码里对应PHASE_CHANGE模块),硬是把高温下的效率拉回79%。最后发现是冷却水泵的启停逻辑和电网调度指令撞车了——所以模型里那个看似多余的优先级设置器,其实救过整个项目的命。之前用传统材料死活压不到5%以下,直到用了某篇论文里提到的气凝胶复合夹层(顺手把DOI扔在参考文献里了),直接把热损干到2%。这波操作的关键在触发阈值,35℃的临界点取自某篇沙漠电站的实测数据。这串代码里的频率范围设置暗藏玄机,55Hz上限其实是给新能源波动留的余量。

2025-11-24 19:00:00 280

原创 COMSOL案例:详解石墨烯可重构超反射镜与超透镜的应用

不过实际调谐速度受限于离子凝胶层的响应,用固态电解质比液态的靠谱,虽然电导率差点但稳定性好。在材料定义里塞进这个电导率模型,记得把化学势mu设置为全局参数,方便后面扫参。微纳加工时的侧壁粗糙度、石墨烯转移时的褶皱,分分钟教你做人。今天咱们来聊怎么用COMSOL整活——做个电压调谐的超反射镜。这种C形结构在2μm周期下,对10μm中红外波的相位调控效果拔群。重点在于让结构尺寸小于波长,但又不能太小导致加工翻车——玩的就是纳米尺度上的微操。薄层近似在强耦合时会翻车,特别是当结构尺寸接近石墨烯费米波长时。

2025-11-24 19:00:00 94

原创 江湖救急!最近搞边坡滑坡模拟被PFC5.0折腾得够呛,今天把几个关键操作掰碎了说说。咱直接上硬菜,先整不规则颗粒这档子事

这里有个骚操作——用Python批量生成模板文件,直接循环读取地质勘探的颗粒扫描数据。之前手输坐标把键盘都磨秃了,后来发现用numpy处理点云数据转clump模板,效率直接起飞。实测效果拔群,颗粒飞溅的轨迹特别带劲。更野的路子是直接调用PFC的FISH语言写随机地形生成器,加入断层系数和起伏参数,这样出来的边坡才有那味儿。代码跑起来之后,记得泡杯枸杞看着屏幕发呆——这纷飞的颗粒,多像当年头发茂密的自己啊!pfc5.0代码 土石边坡滑坡,代码包括不规则clump导入,生成边坡,诱导破坏。

2025-11-24 19:00:00 76

原创 LabVIEW深度学习实践:基于TensorFlow框架的调用与应用教程

想着能不能把之前用Python训好的TensorFlow模型直接塞进LabVIEW里用,结果踩了三天坑终于跑通了,顺手整理个野路子教程。最后上个效果图:用LabVIEW控制USB摄像头采集图像,实时调用YOLO模型做目标检测,FPS能跑到25左右。核心操作就是把训练好的模型导出成.pb格式,然后用LabVIEW的Python节点调库预测。前端用LabVIEW的JSON工具包处理数据打包,实测720p图像处理能跑到30fps,比用TCP通信中转快得多。labview调用TensorFlow深度学习教程。

2025-11-24 18:45:00 156

原创 强鲁棒预测控制与预测电流误差补偿仿真模型——解决电机参数不准确导致的性能恶化问题

实验室里调得倍儿溜的控制器,装到实际设备上发现电感值飘了10%,电阻热得发红,这时候传统预测控制就像蒙眼走钢丝,电流波形抖得亲妈都不认识。跑个仿真对比下效果:当把电感参数故意设偏50%时,传统PCC的电流环直接表演正弦波变锯齿波,而DPCC的波形稳得就像老司机的方向盘。注意看分母里的delta项,相当于把预测误差转化为参数补偿量,这种以毒攻毒的思路让控制器对参数误差钝感度飙升。这里的lambda就像个调音旋钮,当电感参数误差大时,把lambda调低能增强扰动项的话语权。这种方法不需要精确的电机参数。

2025-11-24 18:00:00 167

原创 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耦合垂向时域程序 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编写 Matlab代码 ...

今天咱们就扒开这个耦合模型的代码骨架,看看它怎么在时域里蹦迪。这里把车辆位移速度、轨道位移速度、弹簧力打包成375维的超级向量——别数了,光车轮子就挂了32个自由度,轨道节点更是直接飙到200+。先看模型的三板斧:车辆用多刚体建模,轨道用Euler梁,中间夹着非线性钢弹簧阻尼元件。跑完程序盯着这三张图,你会明白为啥地铁经过时楼板会哆嗦——那些扭成麻花的滞回曲线,分明是钢弹簧在疯狂diss振动能量。特别注意第7行的tanh函数,这里用光滑函数模拟了钢弹簧刚度随载荷变化的特性,比论文里生硬的折线模型更带感。

2025-11-24 13:26:08 115

原创 清晨五点盯着满屏的代码,突然意识到优化算法和炒菜其实挺像——火候过了容易糊,欠了火候又夹生。今天要聊的这个BES-RF组合,就是个需要精准把控的“硬菜

实测某电力负荷数据集,传统网格搜索需要2小时找到的次优解,BES在35分钟内就能找到更优配置。不过要注意秃鹰数量别设太多,15-20只是比较经济的配置,超过30只反而可能引发"种群内卷"。想象一下同时预测股票价格、交易量和市场情绪,传统的随机森林直接套用就像把不同时区的时钟硬塞进一个表盘。原本三维的时间-变量矩阵被压成二维特征平面,保留时序关系的同时适配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入结构。最后奉劝一句:运行代码前务必检查Matlab版本,笔者曾因2018a和2018b的随机数生成器差异,白白浪费了一整晚的电费。

2025-11-24 11:45:00 246

原创 COMSOL数值模拟研究:多隔热材料对水平巷道通风降温效果的深度探索与优化分析

见过有人偷懒用自动网格,结果热边界层都没捕捉到。模型简介:基于COMSOL软件复现CSCD核心(游波,崔大雄,刘何清,等.不同隔热材料下的深井巷道隔热降温模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4,34(02):153-160.),研究隔热材料对水平巷道通风降温影响的数值模拟。最近用COMSOL6.2复现了个挺有意思的模型,把巷道结构拆成四层来玩——围岩层、锚喷层、隔热层、巷道空气,咱们边操作边唠。不过有意思的是,并非所有断面都线性降温,在45米拐弯处出现了局部热点,这说明气流扰动对降温效果有显著影响。

2025-11-24 11:30:00 454

原创 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建模仿真模型 新能源混动控制模型 增程式混动模型搭建 (增程纯电

有个老司机反馈说增程器启动时"脚感不对",查了三天发现是扭矩补偿模块的单位搞成N·m instead of N·m/s,所以啊,量纲检查永远不嫌多。最近在项目里发现个坑:电机扭矩响应比发动机快两个数量级,不做延迟补偿的话,切换瞬间能给你抖出交响乐。实际项目里这张map表要装下上百个工况点,标定工程师的头发就是这么没的。(增程纯电,与日产的e-power整车配置策略类似),包含增程器模型、电机模型、电池模型,驾驶员模型,整车VCU控制模型等。纯手工搭建,包括工况数据、仿真数据,发动机,电机等整车数据9f。

2025-11-24 11:15:00 280

原创 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与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PFM控制,谐振变换器...

这次在Simulink里折腾的双向CLLLC模型,输入760V输出380V的设计目标,重点要解决的是宽电压范围下的效率与稳定性问题。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与控制Matlab/Simulink仿真,PFM控制,谐振变换器专业硕士研究生搭建,开环闭环控制可同时 实现,输入输出电压760/380V,输出电压稳定,可实现动态特性。仿真模型中变压器子系统用了两个耦合电感实现,记得勾选Simulink里磁性元件的饱和特性选项,否则动态响应会失真。这代码看似简单,实际操作中发现频率步进值直接影响输出电压纹波。

2025-11-24 10:00:00 294

原创 TDC 的 INL、DNL 仿真:Matlab 代码全解析

在深入代码之前,先简单回顾一下 DNL 和 INL 的定义。DNL 呢,就是实际台阶宽度与一个 LSB(最低有效位)的差距。简单来说,就好比你爬楼梯,正常楼梯每个台阶高度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 LSB),但实际的楼梯台阶高度可能会有差别,这个差别就是 DNL。而 INL 是 DNL 的积分,相当于把每个台阶高度的差别累加起来,能反映出整个楼梯高度的偏差情况。

2025-11-23 20:15:00 798

原创 探索基于 PLC 的物料分拣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物料分拣控制系统设计基于西门子 S7-1200PLC 的自动分拣系统设计全套资料直接,资料.提供软件下载,并且有详细匹配的仿真教程。v15及以上均可打开在此基础上修改为其他应用场景的仿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物料分拣控制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基于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设计更是其中的主流方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基于西门子 S7 - 1200PLC 的自动分拣系统设计,并且还会有全套资料供大家探索学习。

2025-11-23 20:15:00 572

原创 MATLAB/Simulink异步电机转子磁链模型参考自适应 MRAS无速度传感器仿真模型

MATLAB/Simulink异步电机转子磁链模型参考自适应 MRAS无速度传感器仿真模型 附参考文献模型包含磁链环PI(可切换成开环)、转速环PI、电流环PI、参考模型,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法。模型模块清晰,可设置不同的负载Tm以及不同的转速参考值,仿真表明,转速和角度跟踪效果好,波形好,附相关参考文献。358大家好呀,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在MATLAB/Simulink里搭建的异步电机转子磁链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无速度传感器仿真模型。

2025-11-23 20:15:00 604

原创 探索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 ,混动汽车能量管理模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1.利用DQN算法控制电池和发动机发电机组的功率分配2.状态量为需求功率和SOC,控制量为EGS功率t913.奖励函数设置为等效油耗和SOC维持4.可以将DQN换成DDPG或者TD3嘿,各位汽车技术爱好者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超火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混动汽车可是当下汽车领域的热门,它结合了燃油发动机和电池电机的优势,能在不同工况下灵活切换动力源,既能减少油耗又能降低排放。

2025-11-23 20:15:00 1509

原创 COSL超声相控阵列声场分布与聚焦深度仿真

仿真结果显示,当阵元数增加到16个时,-6dB焦斑尺寸缩小了38%,但旁瓣电平也上升了5dB。今天咱们用COMSOL搞个简单的二维仿真,看看怎么让声场在特定深度聚成一坨,顺便分析下代码里埋了哪些坑。有次仿真显示旁瓣在-20dB以下,实测却冒出来-15dB的杂波,最后发现是代码里漏了阵元之间的串扰模型。这段循环建了八个矩形阵元,重点在xStart的计算——相邻阵元之间留了0.2mm间隙。假设要在深度20mm处聚焦,每个阵元到焦点的距离差决定延迟时间。假设阵列有8个阵元,每个宽度1mm,间距0.2mm。

2025-11-23 16:23:37 215

原创 探索电机观测器新玩法:SMO+PLL与MARS二合一

SMO+PLL滑膜观测器、MARS模型参考自适应观测器二合一(1)SMO+PLL滑膜观测器通过SMO估计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信息,并利用PLL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跟踪和校正,以实现高精度的电机控制;(2)MARS是一种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理论的观测器。它通过比较参考模型与实际系统输出之间的误差,并利用自适应算法调整观测器的参数,使得观测器的输出能够逼近实际系统的输出。

2025-11-23 15:31:48 666

原创 COMSOL仿真光纤光栅受力弯曲形变后的光谱变化

今天咱们聊点实操的——怎么用COMSOL模拟光纤被掰弯后的光谱漂移。别被专业名词吓到,其实就是看光纤变形后它的"光学指纹"怎么变,跟查案找线索差不多。最后秀个仿真结果:当光纤弯成彩虹状时,反射谱不仅整体红移,还会出现双峰结构——这可不是设备抽风,而是弯曲导致光栅周期呈现梯度变化。注意勾选"应力光学效应"——这货能把形变和光场变化耦合起来,相当于给模型装了双核处理器。遇到不收敛别慌,先把载荷步长砍半试试。跑完仿真记得对比文献数据,正常弯曲导致的波长漂移量级在0.1~1nm之间,要是算出5nm肯定哪里翻车了。

2025-11-23 12:15:00 150

原创 永磁同步发电机匝间短路故障MATLAB仿真设计——说明文档、Simulink仿真源文件及程序操作视频

永磁同步电机的故障仿真总带着点玄学色彩,尤其是绕组短路这种"内伤"故障。基于相坐标系,建立永磁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转子磁场损失的数学模型,基于matlab平台,编写永磁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转子磁场损失的计算得出永磁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转子磁场损失的时定子相电流,线电流及电磁转矩。记住,永磁电机的故障仿真,玩的就是微秒级的细节。这段代码生成的磁链衰减曲线,完美模拟了0.1秒时突发的失磁故障。这个函数返回各相绕组的有效匝数比,短路相的磁链方程就得乘上这个系数。文件包里那个"fault。

2025-11-23 10:45:00 334

原创 RBF神经网络时序预测模型(程序+报告) 这个只适合多入单出的预测模型 程序+报告

刚好手头有个MATLAB实现的案例,带大家看看怎么用这个工具包实现时序预测,顺便聊聊代码里藏着的门道。特别是结合智能算法调参时,简直打开新世界大门——当然,代价是等程序跑完的时间够泡两碗泡面了。总体来说,这段代码实现了使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以提高神经网络在回归任务上的预测性能,并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评估和可视化。实测某电力负荷预测场景中,PSO优化后的RBF比传统方法预测误差降低18%,收敛速度也快了不少。见过有人图省事分开归一化,结果模型效果稀烂,查了三天才发现是归一化姿势不对。

2025-11-23 10:30:00 540

原创 最近在时间序列预测的项目里折腾了个贝叶斯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记录点实战经验。直接上代码干货,边写边聊踩过的坑

8.评价指标计算:计算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相关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偏差误差(MB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3.数据集构造:使用历史数据作为自变量,通过设定的延时步长和预测跨度构造数据集,为机器学习模型提供训练数据。贝叶斯优化像自动驾驶找路,比网格搜索聪明太多。1.环境初始化:程序开始时清空所有变量,关闭所有图窗和警告信息,为数据处理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7.网络训练和预测:使用优化后的参数配置训练前馈神经网络,并对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预测。

2025-11-23 09:45:00 298

原创 搞位置控制遇到参数漂移真是头大,尤其是伺服系统里惯量和阻尼系数动不动就变。今天咱们直接上硬货,手把手整一个H∞鲁棒控制器,顺便把模型降阶的骚操作给安排了

先看个典型场景:电机转轴的实际惯量J可能在0.5~2倍标称值之间蹦迪,阻尼系数b也有±30%的波动。这时候拿标称模型设计的控制器分分钟翻车,得用不确定性建模大法。不过注意别在权重函数里把带宽设得太高,否则鲁棒性会扑街——这玩意儿跟走钢丝似的,得在性能和鲁棒之间找平衡点。工程狗们实际调参时,建议先拿标称模型整定基本参数,再用鲁棒控制处理边边角角的异常工况。一整套设计流程,设计依据惯量以及阻尼系数的不确定性得到模型集以及权滤波器,根据模型集设计鲁棒控制器,根据得到的鲁棒控制器进行模型降阶。

2025-11-22 17:23:58 193

原创 Comsol仿真水下吸声超材料 通过亥姆霍兹共振实现可调节声学超材料,可实现对声波的完美吸收

我们开发了参数扫描工具包,用遗传算法优化了17组结构参数,最终使工作频带拓宽了43%。现场测试时,把样品放进消声水池,用矢量水听器检测到的反射脉冲几乎消失,效果相当震撼。最近实验室折腾出一种基于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可调超材料,实测在800-1500Hz范围内吸声系数突破0.98,效果堪比给声波装了个"黑洞"。实测数据与仿真对比显示,在1200Hz处的相位匹配度达到91.7%,证明模型足够可靠。代码里的t_gel参数控制着能量耗散强度,实验发现当硅胶层厚度达到腔体直径的23%时,会出现明显的双峰吸收现象。

2025-11-22 11:30:00 242

原创 单相图腾柱PFC双环(PLECS)仿真:电压外环与电流内环控制下的陷波器与PR控制器

玩过图腾柱PFC的朋友都知道,双环控制就像两个人配合跳舞——电压环负责踩准节奏,电流环把控每个动作细节。仿真跑完最大的感悟是:控制参数不是数学最优解,得给器件发热留点余量。下次准备试试变参数控制,让PI系数跟着温度自动调节,说不定又能压榨出0.3%的效率提升。最后上张效率曲线图:在230V输入时效率峰值达到98.7%,轻载时也稳在96%以上。实际调试时发现,当电网频率波动±2Hz时,锁相精度还能保持在0.5度以内,这性能足够让普通锁相环哭晕在厕所。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外环pi控制器陷波器。

2025-11-22 11:15:00 215

原创 M3C模块化多电平矩阵变换器仿真研究:双调制策略下的输入输出性能及风力发电配网运行优化方案

跑完仿真对比数据:NLC方案在满负载时效率98.2%,CPS方案98.5%,但后者开关损耗高了23%。实际运行时发现,当输入频率突变时,这种动态阈值能让THD保持在2%以下,比教科书方案稳得多。某次现场数据回传显示,没做动态均衡的系统电容偏差能达到15%,而咱们这个方案能压到3%以内。搞完仿真最大的感悟是:M3C的子模块交互比MMC复杂不止一个量级,特别是处理低频输入时,电容电压纹波管理真是门艺术。实测发现当风速突变导致输入电压波动20%时,这种移相策略能让环流降低37%,效果拔群。

2025-11-22 11:00:00 352

原创 三相储能变流器,2MW,恒功率充放电,两级式结构,DCAC级采用功率外环电流内环控制,并采用了...

三相储能变流器,2MW,恒功率充放电,两级式结构,DCAC级采用功率外环电流内环控制,并采用了DQ解耦;DCDC级采用电流环进行控制,DC级直流母线电压为30kV,储能电池电压为10kV,充放电电流为200A,仿真效果良好。注意这里的pid参数可不是随便填的,仿真时发现当Ki超过80系统就开始抽风,这跟IGBT的开关频率(这里设的5kHz)直接相关。文档里当然不能这么写,但自己跑仿真时真香!文件包括2021b,2018b版本的MATLAB仿真以及20页的详细说明,文档说明包括仿真部分和代码~~~

2025-11-22 10:15:00 369

原创 路上突然蹿出只野猫怎么办?自动驾驶系统得在0.1秒内做出精准转向决策。今天咱们用C++手撸个LQR控制器,看看怎么让车辆像老司机一样丝滑过弯

自动驾驶控制-基于动力学跟踪误差模型LQR算法C++纯代码实现,百度apollo横向控制所用模型。代码注释完整,可以自己看明白,也可以付费提供代码和算法原理讲解服务。通过C++程序实现的路径跟踪仿真,可视化绘图需要安装matplotlibcpp库,已经提前安装好包含在头文件,同时需要安装Eigen库,文件内也含有安装教程。可以自定义路径进行跟踪,只需有路径的X Y坐标即可,替换下图中框框标出来的地方路径就可以了。图片是双移线和一些自定义的路线仿真效果。先上硬菜——动力学模型。这里用Apollo同款的

2025-11-21 17:57:17 184

原创 电弧仿真这玩意儿在高压开关、焊接工艺里可是个狠角色。今天咱们直接上手拆解COMSOL这个能模拟电极动态烧蚀的狠货——四个物理场联动作业,还能随便改参数玩出花

先看核心设定:两枚铜电极啪啪放电,中间夹着个0.5mm的初始间隙。模型最骚的操作在于网格会跟着电极移动实时变形,自动适应电弧形态变化。注意看求解器日志里的网格质量指标,低于0.3的时候可能会报错——这时候得祭出remeshing大法,直接重置网格。comsol电极触头动网格电弧瞬态仿真模型,耦合了流体传热、电磁场、层流等多个物理场,可以修改电极电压,电极移动速度,电极间隙,电阻等多个参数,共四个模型,调整电极间隙到3mm时,会发现热浮力主导流动方向,而1mm间隙下电磁力才是爸爸。想要捕捉电弧收缩效应?

2025-11-20 19:45:00 250

原创 Comsol光学仿真模型:纳米球/柱与Mie散射多级分解的探索

例如,在纳米光子学中,可以通过模拟纳米球/柱的散射和吸收行为,研究其在光子晶体、光子带隙材料中的应用。通过模拟纳米球/柱的散射和吸收行为以及应用Mie散射多级分解技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为光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在Comsol光学仿真模型中,Mie散射多级分解被广泛应用于模拟纳米球/柱等颗粒的散射过程。在Comsol光学仿真模型中,纳米球/柱是一种常见的模拟对象。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并设定适当的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可以模拟出纳米球/柱在光场中的散射和吸收等光学行为。

2025-11-20 19:45:00 192

原创 MATLAB机械臂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代码,机器人滑膜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4自由度机械臂

代码层面上看,PID的实现量不到20行,滑模大概30行,而模糊滑模加上模糊规则库后飙到80行。但要说抗干扰能力,在给机械臂突然加上5kg负载时,PID的跟踪误差直接破10度,滑模维持在2度左右但抖得厉害,模糊滑模则把误差压在1.5度还没明显抖动。实际测试时发现,当跟踪误差突然增大,模糊规则会自动增强控制力度,有点像老司机遇到突发状况时的那脚精准刹车。MATLAB机械臂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代码,机器人滑膜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4自由度机械臂,附带多种控制方法对比。这时候该上模糊滑模的骚操作了。

2025-11-20 19:00:00 311

原创 控制方法仿真复现:基于新型调制策略的DAB型双有源桥微逆变器高效率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

最近在复现一篇关于DAB型微逆变器的论文时,发现作者提出的这个"全工况无功功率最小化"调制策略有点意思。传统双有源桥(DAB)拓扑在光伏微逆变器应用里最大的痛点就是轻载时效率断崖式下跌,论文里用分段式混合调制搞定了这个问题。用powergui工具测得的THD从7.2%降到4.1%,这个优化幅度确实对得起论文标题里的"Highly Efficient"。下次可以聊聊怎么用这个架构做MPPT跟踪的联合调试,光伏板的电容效应和DAB的动态响应配合起来又是另一个深坑了。重点说说论文里的混合调制策略。

2025-11-20 19:00:00 347

原创 基于GADF-CNN-SSA-XGBoost的齿轮箱故障诊断 首先,利用格拉姆角场差(GADF...

首先,利用格拉姆角场差(GADF)时频分辨率高、可以深度反映时间序列内在结构和关系的特点,对采集到的一维故障数据信号转为二维图像,得到图像后并将图像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取CNN的全连接层结果作为极限梯度提升树XGBoost分类器的输入,并采用麻雀优化算法SSA对极限梯度提升树XGBoost分类器的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泛化能力,避免模型陷入局部最优。注意卷积核尺寸要匹配故障特征的尺度——比如轴承故障的特征通常在5-15个采样点跨度,对应到图像上就是中等尺寸的卷积核。最后附赠的IVY和POA算法也别浪费。

2025-11-20 14:20:53 329

原创 当麋鹿开始玩优化:聊聊这个奇葩算法IEHO

这算法把麋鹿的繁殖行为整成了数学模型,光看论文里的示意图我就笑出声了:公鹿们为了争夺交配权打得头破血流,最后赢家通吃带着一群母鹿生小鹿,这画面感太强了。(Elk herd optimizer,EHO)是一种新型的元启发式算法(智能优化算法),灵感来自麋鹿群的繁殖过程。所有群体的成员,包括领导者、追随者和新解决方案,都被组合在一起,在选择季节选择最适合的群体。这种灵感是在优化环境中设置的,其中优化循环由三个操作符组成:车辙季节,产犊季节和选择季节。在选择季节,所有的家族都合并在一起,包括公鹿、母鹿和小鹿。

2025-11-20 11:45:00 547

原创 在雷达隐身和天线设计中,编码超表面的RCS缩减就像在玩一场特殊的拼图游戏。咱们要找到那个能让电磁波“迷路“的编码序列,而遗传算法就是个擅长玩这种游戏的老司机

实际运行时会发现,2bit编码的优化空间比1bit大得多。在某次测试中,2bit编码经过200代进化后,RCS缩减效果比随机编码提升62%。最终得到的编码序列往往具有类似分形结构的自相似特征,这正是产生强漫反射的关键。代码中一个有意思的trick:在适应度计算时引入相位突变惩罚项,能有效抑制栅瓣产生。这个函数生成的二维数组,每一行都代表一个超表面编码方案。num=2时生成0-3的整数,完美适配不同编码需求。遗传算法优化编码序列,实现编码超表面rcs缩减。使用遗传算法,快速出结果,得到最佳编码序列。

2025-11-20 11:00:00 214

原创 基于51单片机与DAC0832运放技术实现直流电机智能调速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调试DAC时,可以先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端电压是否随按键变化,确保数模转换正常再连电机。遇到电机只抖不转的情况,多半是驱动电流不足,这时候得检查运放供电电压是否够高,或者换用更大电流的驱动芯片。我当年第一次做的时候,运放没选对型号,结果电机抖得像筛糠似的。核心就三件事:让电机正反转、调速、按键控制。整个项目最爽的时刻是当按下加速键,看着电机转速线性上升,那种对物理世界的精确控制感,正是嵌入式开发的魅力所在。硬件接线注意这几点:DAC的输入口接P0口,CS引脚接P2.0,按键接P1口低四位。

2025-11-20 10:45:00 319

原创 伪代码示意网格参数设置

在实验室折腾声表面波器件那会儿,最头疼的就是建模和工艺之间的断层——明明仿真曲线美如画,流片回来性能直接扑街。说到底,SAW器件开发就是个仿真和工艺互相打脸的过程。记住,所有理论曲线在第一次流片后都会变成草稿纸上的涂鸦,这才是搞器件的乐趣所在。声表面波(SAW)谐振器与滤波器器件,基于COMSOL有限元仿真软件的相关仿真模型,建模以及掩膜板绘制指导,SAW器件英文论文仿真部分复现,SAW器件工艺部分流程设计。注意输出前必须跑DRC校验,曾经有个兄弟漏了端头倒角,导致光刻时拐角处显影不彻底,整批晶圆报废。

2025-11-20 10:30:00 294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