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ctivity有三个状态:
1、当它在屏幕前台时(位于当前任务堆栈的顶部),它是激活或运行状态。它就是响应用户操作的Activity。
当Activity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时,会调用以下保护方法来通知这种变化: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void onStart() void onRestart() void onResume() void onPause() void onStop() void onDestroy()
这七个方法定义了Activity的完整生命周期。实现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监视其中的三个嵌套生命周期循环:
- lActivity的完整生命周期自第一次调用onCreate()开始,直至调用onDestroy()为止。Activity在onCreate()中设置所有“全局”状态以完成初始化,而在onDestroy()中释放所有系统资源。例如,如果Activity有一个线程在后台运行从网络下载数据,它会在onCreate()创建线程,而在 onDestroy()销毁线程。
- Activity的可视生命周期自onStart()调用开始直到相应的onStop()调用结束。在此期间,用户可以在屏幕上看到Activity,尽管它也许并不是位于前台或者也不与用户进行交互。在这两个方法之间,我们可以保留用来向用户显示这个Activity所需的资源。例如,当用户不再看见我们显示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在onStart()中注册一个BroadcastReceiver来监控会影响UI的变化,而在onStop()中来注消。onStart() 和 onStop() 方法可以随着应用程序是否为用户可见而被多次调用。
- Activity的前台生命周期自onResume()调用起,至相应的onPause()调用为止。在此期间,Activity位于前台最上面并与用户进行交互。Activity会经常在暂停和恢复之间进行状态转换——例如当设备转入休眠状态或者有新的Activity启动时,将调用onPause() 方法。当Activity获得结果或者接收到新的Intent时会调用onResume() 方法。关于前台生命周期循环的例子请见PPT下方备注栏。
二、Activity的onSaveInstanceState()和 onRestoreInstanceState()方法:
Activity的 onSaveInstanceState() 和 onRestoreInstanceState()并不是生命周期方法,它们不同于 onCreate()、onPause()等生命周期方法,它们并不一定会被触发。当应用遇到意外情况(如:内存不足、用户直接按Home键)由系统销毁一个Activity时,onSaveInstanceState() 会被调用。但是当用户主动去销毁一个Activity时,例如在应用中按返回键,onSaveInstanceState()就不会被调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行为决定了不需要保存Activity的状态。通常onSaveInstanceState()只适合用于保存一些临时性的状态,而onPause()适合用于数据的持久化保存。另外,当屏幕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Activity会被摧毁并且被重新创建,如果你想在Activity被摧毁前缓存一些数据,并且在Activity被重新创建后恢复缓存的数据。可以重写Activity的 onSaveInstanceState() 和 onRestoreInstanceState()方法,如下:
public class Preferences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String name; protected void onRestoreInstanceSt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name = savedInstanceState.getString("name"); //被重新创建后恢复缓存的数据 super.onRestoreInstanceState(savedInstanceState); } protected void onSaveInstanceState(Bundle outState) { outState.putString("name", "liming");//被摧毁前缓存一些数据 super.onSaveInstanceState(outSta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