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现友盟错误反馈一条信息如下:
从信息中可以确定是TencentUtil类中某个匿名内部类出了问题,但是因为此类中匿名内部类过多,具体定位是哪一个倒是有点不确定了,所以抽时间研究了下匿名内部类相关知识。
匿名内部类属于内部类的其中一种,从内部类讲起,内部类类型共有如下:
1.成员内部类
B就是成员内部类,实例化B需要先实例化A对象(B b = new A().new B();),B会持有A对象的引用,所以鉴于这点,引出java中的内存泄漏问题。public class A { String s; class B{ } }
2.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是定义在一个方法或者一个作用域里面的类,它和成员内部类的区别在于局部内部类的访问仅限于方法内或者该作用域内。public class A { public C getB(){ class B extends C{ String s = "B"; } return new B(); } } class C{ String s; }
3.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应该是平时我们编写代码时用得最多的,在编写事件监听的代码时使用匿名内部类不但方便,而且使代码更加容易维护。
例如点击事件
view.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
再例如子线程的runnable对象
4.静态内部类
这个把前面的成员内部类拿过来,前面加个static就行了
然后实例化的时候就不需要先实例化A,(B b = new A.B();),B也不会再持有A的对象引用,所以将内部类改为static能解决内存泄漏这个说法原因是在这。public class A { String s; static class B{ } }
看完上面 回到本文的出发点上来,内部类命名规则。
这么记吧,所有内部类会在编译的时候产生相对应的class文件,非匿名内部类类名规则为 OutClass$InnerClass (外部类类名与内部类类名中间用$连接) 匿名内部类类名则为OutClass$数字(OutClass$1,OutClass$2,OutClass$3)
![]()
public class A { C c = new C(){ String s="i am c"; @Override public void demo() { } }; C c2 = new C(){ String s="i am c2"; @Override public void demo() { } }; } interface C{ public void demo(); }
Thread对象是本类中第六个匿名内部类,runnable对象是这个thread对象中的第一个匿名内部类,OK TencentUtil$6$1.run代表的意思就是这个runnalbe中的run方法了。===============================分割线===========================
最后说一个相关的问题。我们在用局部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时,都要求局部变量为final,这是为啥呢?
想必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过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下面这段代码:
1234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