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太网的MAC和PHY

本文介绍了单片以太网微控制器的实现方法,包括整合微控制器、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器(MAC)和物理接口收发器(PHY)的技术细节。探讨了以太网MAC与PHY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MII接口,并解释了曼彻斯特编码和4B/5B编码的工作原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转载出处:http://blog.youkuaiyun.com/woodstar123/archive/2008/11/18/3324368.aspx

 

 

2007-12-05 16:41
问:如何实现单片 以太网 微控制器?

答:诀窍是将微控制器、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器(MAC)和物理接口收发器(PHY)整合进同一芯片,这样能去掉许多外接元器件。这种方案可使MAC和PHY实现很好的匹配,同时还可减小引脚数、缩小芯片面积。单片以太网微控制器还降低了功耗,特别是在采用掉电模式的情况下。

问:以太网MAC是什么?

答:MAC就是媒体接入控制器。以太网MAC由IEEE-802.3以太网标准定义。它实现了一个数据链路层。最新的MAC同时支持10Mbps和100Mbps两种速率。通常情况下,它实现MII接口。

问:什么是MII?

答:MII即媒体独立接口,它是IEEE-802.3定义的以太网行业标准。它包括一个数据接口,以及一个MAC和PHY之间的管理接口(图1)。数据接口包括分别用于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两条独立信道。每条信道都有自己的数据、时钟和控制信号。MII数据接口总共需要16个信号。管理接口是个双信号接口:一个是时钟信号,另一个是数据信号。通过管理接口,上层能监视和控制PHY。

问:以太网PHY是什么?

答:PHY是物理接口收发器,它实现物理层。IEEE-802.3标准定义了以太网PHY。它符合IEEE-802.3k中用于10BaseT(第14条)和100BaseTX(第24条和第25条)的规范。

 

问:造成以太网MAC和PHY单片整合难度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PHY整合了大量模拟硬件,而MAC是典型的全数字器件。芯片面积及模拟/数字混合架构是为什么先将MAC集成进微控制器而将PHY留在片外的原因。更灵活、密度更高的芯片技术已经可以实现MAC和PHY的单芯片整合。

问: 除RJ-45接口外,还需要其它元件吗?

答:需要其它元件。虽然PHY提供绝大多数模拟支持,但在一个典型实现中,仍需外接6、7只分立元件及一个局域网绝缘模块。绝缘模块一般采用一个1:1的变压器。这些部件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护PHY免遭由于电气失误而引起的损坏。

问:10BaseT和100BaseTX PHY实现方式不同的原因何在?

答:两种实现的分组描述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两者的信令机制完全不同。其目的是阻止一种硬件实现容易地处理两种速度。10BaseT采用曼彻斯特编码,100BaseTX采用4B/5B编码。

问:什么是曼彻斯特编码?

答:曼彻斯特编码又称曼彻斯特相位编码,它通过相位变化来实现每个位(图2)。通常,用一个时钟周期中部的上升沿表示“1”,下降沿表示“0”。周期末端的相位变化可忽略不计,但有时又可能需要将这种相位变化计算在内,这取决于前一位的值。

以太网设计FAQ:以太网MAC和PHY

问:什么是4B/5B编码?

答:4B/5B编码是一种块编码方式。它将一个4位的块编码成一个5位的块。这就使5位块内永远至少包含2个“1”转换,所以在一个5位块内总能进行时钟同步。该方法需要25%的额外开销。

 

网卡的MAC和PHY

网卡工作在osi的最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送与接收所需要的电与光信号、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数据编码和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物理层的芯片称之为PHY。数据链路层则提供寻址机构、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传送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以太网卡中数据链路层的芯片称之为MAC控制器。很多网卡的这两个部分是做到一起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pci总线接mac总线,mac接phy,phy接网线(当然也不是直接接上的,还有一个变压装置)。


PHY和MAC之间是如何传送数据和相互沟通的。通过IEEE定义的标准的MII/GigaMII(Media Independed Interfade,介质独立界面)界面连接MAC和PHY。这个界面是IEEE定义的。MII界面传递了网络的所有数据和数据的控制。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以太网MACPHY的关系及配置的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相关知识。记得MAC属于数据链路层,而PHY属于物理层,对吧?用户可能想知道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及如何进行配置。 首先,应该从OSI模型开始解释。MAC在数据链路层,处理帧的组成错误检测,而PHY在物理层,负责信号转换传输。需要明确两者的分层职责,这样用户能理解基本结构。 接下来是MACPHY的连接方式。常见的接口有MII、RMII、GMII这些。不同的接口标准支持不同的速率,比如MII是10/100Mbps,GMII支持千兆。这部分需要详细说明,因为接口类型直接影响硬件设计。 然后是地址问题。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的地址,由厂商分配,而PHY本身没有地址,但可能有管理接口地址,比如MDIO管理时的PHY地址。这里需要区分清楚,避免用户混淆。 关于配置方法,MAC通常由处理器或交换机芯片集成,配置涉及寄存器设置,比如速度、双工模式。PHY的配置则通过MDIO/MDC接口,使用寄存器配置工作模式、自协商等。需要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寄存器配置PHY,比如设置0x00寄存器控制自动协商。 可能还需要提到硬件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比如时钟同步、阻抗匹配,这些影响信号质量。软件方面,驱动开发需要正确初始化MACPHY,确保两者协同工作。 用户可能的问题包括MACPHY的区别、配置流程、常见接口类型,以及如何排查连接问题。需要预见到这些问题,并在回答中涵盖,或者生成相关问题供用户进一步探索。 最后,确保引用正确,用户提供的参考中提到了MDIO的作用,需要在相关部分添加引用标识,比如在讨论PHY配置时引用[^1]。 需要检查术语是否正确,比如MII的全称是媒体独立接口,RMII是简化版。同时,确保配置步骤清晰,比如通过MDIO访问PHY寄存器,可能需要代码示例,但用户示例中没有代码,所以可能用伪代码或配置流程描述。 可能还需要提到自协商过程,PHY如何与对端协商速度双工模式,以及如何通过寄存器检查连接状态。这部分对配置故障排除很重要。 总结结构:先分述MACPHY的职责,再讲连接方式,接着地址区别,配置方法分MACPHY,最后硬件软件考虑。确保每个部分都有引用支持,特别是关于PHY处理信号转换的部分引用。</think>### 以太网 MACPHY 的关系及配置 #### 1. **MACPHY 的层级关系** - **MAC(介质访问控制层)**:位于 OSI 模型的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帧的组装/拆分、错误检测(如 CRC 校验)、流量控制等逻辑操作。MAC 地址是其核心标识,用于局域网内的设备寻址。 - **PHY(物理层芯片)**:位于 OSI 模型的物理层,负责将 MAC 层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如电信号或光信号),并通过物理介质(如网线)传输。接收时则执行反向操作,包括信号解码、时钟恢复等[^1]。 #### 2. **MACPHY 的连接方式** 两者通过标准接口协议连接,常见类型包括: - **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支持 10/100Mbps,数据位宽 4 位,时钟频率 25MHz。 - **RMII(Reduced MII)**:简化版,数据位宽 2 位,时钟频率 50MHz。 - **GMII(Gigabit MII)**:支持千兆速率,数据位宽 8 位,时钟频率 125MHz。 - **SGMII(Serial GMII)**:串行化接口,减少引脚数量,支持千兆速率。 #### 3. **MAC 地址与 PHY 地址** - **MAC 地址**:全球唯一的 48 位标识符,由 IEEE 分配厂商前缀后缀组成,固化在硬件或由软件配置。 - **PHY 地址**:PHY 本身无网络层地址,但在管理接口(如 MDIO)中,每个 PHY 在总线上需分配唯一地址(通常 5 位),用于寄存器配置。 #### 4. **配置方法** - **MAC 配置**: - **寄存器设置**:通过处理器或交换机芯片配置 MAC 工作模式(如速度、全/半双工)。 - **DMA 控制**:设置数据缓冲区与传输描述符。 - 示例代码片段(伪代码): ```c // 设置 MAC 为千兆全双工模式 mac_reg_write(CONTROL_REG, SPEED_1000M | FULL_DUPLEX); ``` - **PHY 配置**: - **MDIO/MDC 接口**:通过管理总线访问 PHY 寄存器,常用寄存器包括: - **寄存器 0x00(控制寄存器)**:启用自协商(Auto-Negotiation)、复位 PHY。 - **寄存器 0x01(状态寄存器)**:获取链路状态、协商结果。 - **寄存器 0x04(自协商通告)**:声明支持的速率与模式。 - 示例配置流程: 1. 复位 PHY:`phy_write(0x00, RESET_BIT);` 2. 启用自协商:`phy_write(0x00, AUTO_NEG_ENABLE);` 3. 检查链路状态:`status = phy_read(0x01);` #### 5. **硬件设计注意事项** - **时钟同步**:MACPHY 的接口时钟需严格同步(如 RMII 需外部提供 50MHz 参考时钟)。 - **阻抗匹配**:PCB 走线需控制特性阻抗(如 50Ω 单端或 100Ω 差分)。 - **电源隔离**:PHY 的模拟电源与数字电源需通过磁珠或电感隔离,避免噪声干扰。 #### 6. **软件驱动开发** - **初始化顺序**:先配置 PHY 建立物理链路,再初始化 MAC 层。 - **中断处理**:处理 PHY 的中断事件(如链路状态变化)。 - **状态轮询**:周期性读取 PHY 寄存器以监控链路健康度。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