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相关现象的深入解析
1. 行星轨道偏移
行星轨道偏移与椭圆的半长轴 (a) 和偏心率 (e) 相关,二者关系为 (a(1 - e^2) = \frac{L}{GMm^2}),其中 (L) 是角动量。经计算,水星的轨道偏移为每世纪 42.9”,金星为 8.6”,地球为 3.8”,火星为 1.35”,这些计算结果已得到观测证实,不过仍存在一些因太阳四极矩等小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
2. 测地效应
2.1 原理
考虑一颗绕地球等大质量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卫星上的陀螺仪。卫星上的观察者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会觉得局部引力场消失,于是建立以卫星为原点、坐标轴指向固定恒星不动的参考系,并将陀螺仪固定在该参考系中。按照牛顿力学,卫星和地球上的观察者都会认为陀螺仪不受力和力矩,会永远以相同方式绕地球旋转,其轴永远指向同一方向。但在广义相对论中,卫星绕大质量天体旋转时会产生三种不同效应,导致陀螺仪旋转轴每次绕地球旋转时都会有微小变化。其中,测地效应(有时也叫测地线效应)与地球自转无关,是由于卫星绕大质量天体旋转产生的。大质量天体在地球参考系中产生接近史瓦西度规的度规,该度规不混合时间和角度,地球上的陀螺仪没有进动。然而,卫星上的瞬时参考系与地球参考系通过洛伦兹变换相连,这会混合空间和时间,使得卫星上的度规张量随时间变化,进而导致卫星参考系中自旋分量随时间变化。出于对称性,设置在轨道平面内的陀螺仪必须保持在该平面内。
2.2 公式推导
在弱场近似下,半径为 (r)、速度为 (v) 的轨道上的陀螺仪,其自旋 (\mathbf{s}) 的变化率为:
(\frac{d\mathbf{s}}{dt} = \boldsymbol{\O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4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