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 Java 事务管理:性能与一致性的平衡
1. 性能与一致性的权衡
在事务处理中,隔离级别起着关键作用。一般而言,隔离级别越严格,系统性能越低。因为严格的隔离级别会阻止事务同时访问相同的数据。例如,当隔离级别达到可串行化(Serializable)时,所有事务,哪怕只是简单的读取操作,都得排队执行,这会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所以,对于需要处理大量并发事务且追求高速度的 EJB 系统,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会避免使用可串行化隔离级别。
不过,隔离级别也有助于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更严格的隔离级别能确保在执行更新操作时不使用无效数据,正所谓“输入垃圾,输出垃圾”。可串行化隔离级别能保证事务不会同时访问数据,从而确保数据始终一致。
选择合适的隔离级别需要对所使用的数据库及其锁定机制进行研究,同时要仔细分析应用程序中各数据的使用方式。例如,大多数系统中有些实体很少发生变化,即便发生变化,也很少影响系统的完整性。因此,当业务逻辑仅查看这类数据时,可以指定较低的隔离级别。而像账户的当前余额这类数据,会极大影响 BankEJB 的完整性,可能就需要更严格的隔离级别。
2. 隔离级别的控制
不同的 EJB 服务器对隔离级别的控制粒度不同,有些服务器将此责任交给数据库。大多数 EJB 服务器和 EntityManager 实现通过资源访问 API(如 JDBC 和 JMS)来控制隔离级别,并且可能允许不同资源有不同的隔离级别。但通常在单个事务中访问同一资源时,需要保持一致的隔离级别。具体控制级别可查阅服务器供应商的文档。
在会话 bean 和消息驱动 bean 的 bean 管理事务中,可以使用数据库的 API 指定事务隔离级别。以 JDBC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