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典型转账场景
假设有两个用户:用户A和用户B。用户A需要向用户B转账100元。这个操作涉及到两个步骤:
- 从用户A的账户中扣除100元。
- 向用户B的账户中增加100元。
为了保证转账操作的原子性和一致性,数据库会使用事务和锁机制来确保这两个步骤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概念解读
数据库事务(Transaction)
事务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的一个逻辑工作单元,它包含了一系列的操作。事务具有以下四个特性,通常简称为ACID:
-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如果其中一个操作失败,整个事务会被回滚到最初的状态。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的状态必须保持一致。例如,转账前后,两个账户的总金额应该保持不变。
- 隔离性(Isolation):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一个事务的操作不会影响其他事务的操作。
-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提交,它对数据库的修改就是永久性的,即使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丢失。
在转账场景中,事务的伪代码如下:
BEGIN TRANSACTION; -- 事务开始
-- 从用户A的账户中扣除100元
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 - 100 WHERE user_id = 'A';
-- 向用户B的账户中增加100元
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 + 100 WHERE user_id = 'B';
COMMIT; -- 提交,事务结束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任何错误(例如用户A的余额不足或系统崩溃),事务会被回滚,确保两个账户的余额不会发生不一致的情况。
数据库锁机制(Locking)
锁机制用于控制多个事务对同一数据的并发访问,防止数据不一致。在转账场景中,锁机制可以确保在事务执行期间,其他事务不能修改用户A和用户B的账户余额。
常见的锁类型主要包括:
-
共享锁(Shared Lock):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获取共享锁,在持有共享锁的情况下,其他事务也能够获取共享锁,但不能获取排他锁。适用于读操作。
-
排他锁(Exclusive Lock):事务获取排他锁时,其他事务不能获取共享锁或者排他锁,只有等待当前事务释放锁之后才能获取锁。适用于写操作。
-
行级锁(Row-level Lock):针对记录中的某一行加锁,可以在同一表中的不同行之间实现并发访问。
-
表级锁(Table-level Lock):对整个表进行锁定,适用于需要对整个表进行操作的情况,会影响并发性能。
数据库的锁机制还存在其他类型的锁,如意向锁、记录锁等,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锁机制来实现并发控制。在使用数据库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锁机制,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并发性能。
在转账场景中,数据库可能会对用户A和用户B的账户记录加排他锁,以确保在事务执行期间,其他事务不能修改这两个账户的余额。
BEGIN TRANSACTION;
-- 对用户A的账户加排他锁
SELECT balance FROM accounts WHERE user_id = 'A' FOR UPDATE;
-- 对用户B的账户加排他锁
SELECT balance FROM accounts WHERE user_id = 'B' FOR UPDATE;
-- 从用户A的账户中扣除100元
UPDATE 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