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test

本文探讨了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在A/B测试中的应用,解释了样本量计算、Z检验与卡方检验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随机化试验确定因果关系和显著性差异。关键概念包括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样本均值正态分布、假设检验和两类错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大数指的次数足够多是频率和概率近似相等
中心极限定理用的时候:抽n次样本集(一个集合) ?其均值服从正态分布

样本量n:是指的单个样本数目为n,还是 抽取整体样本数的次数是n? 比如有n个集合 还是n个元素?

因果推断

因果推断是指在一种现象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推出因果关系结论的过程。比如说全球气候变暖,需要分析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各个因素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有多大。

因果推断要做的是识别因果关系,量化因果作用。而这也是A/B 测试要做的事情,即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新版相比原来版本有无显著提升,如果有,提升了多少。随机化试验是因果推断的黄金法则,在心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A/B 测试恰好是随机化试验在互联网的应用。

根据因果推断随机化试验相关知识,如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指标有显著差异,那差异原因就来自于A、B两个不同版本(比如不同的文案、不同的按钮颜色、不同的推荐策略等)而非其他,且A、B两版本差异的大小就是新的实验方案对结果指标带来的作用大小。

二、大数定律

当试验条件不变时,随机试验重复多次以后,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等于随机事件的概率。

三、中心极限定理

常用的假设检验有不少,如t检验、Z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等。那么之前的计算为何用的Z检验呢?这主要是基于中心极限定理。中心极限定理在教材上的表述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定理看似有点反直觉,但如果真的理解其含义会发现也很自然。以下是统计学课本上常用的中心极限定理的图例说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这个定理,不管实验关注的结果指标自身分布如何,比如点赞次数、评论次数、分享次数,这些肯定不是呈正态分布。但是只要实验随机地选取用户且用户量足够大,那么每次抽样的均值作为一个样本点形成的分布会呈现正态分布。且抽样分布的均值近似为总体均值,抽样分布的标准差为总体方差的1/sqrt(n)。

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要统计总体的一些数值的成本可能非常高,基本不可行,比如统计特朗普在美国民众中的支持率,但可以通过随机抽样得到的数据来进行估计。随着抽样选取的样本数量越大,抽样得到的数值跟真实值就越接近。

正因为A/B 测试是随机分流,且实验样本量远远大于统计学上所说的大样本量(样本量n>30),这就满足了中心极限定理,而大样本量条件下总体方差可近似用样本方差来近似(重点),因此可以使用两独立样本Z检验的方法。

根据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当样本量较大(大于30)时,可以通过Z检验来检验测试组和对照组两个样本均值差异的显著性。
注:样本量小于30时,可进行t检验。

四、假设检验

A/B 试验最终要观察的一般是A、B两组实验结果指标的差异,比如说人均时长、留存率、激活转化率,这些都可以看做A、B两组均值的比较。而A、B两组均值比较可以转化为对于假设H0:A、B两组实验结果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反证,这就是假设检验。即先有一个假设,然后根据抽样统计到的数据去检验假设能否被推翻,若能被推翻,则认为假设H0不成立。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我们有两个假设:原假设H0(两个样本没有显著性差异)和备择假设H1(两个样本有显著性差异)。相应地,我们可能会犯两类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I类错误:H0为真,H1为假时,拒绝H0,犯第I类错误(即错误地拒绝H0)的概率记为alpha
  • 第II类错误:H0为假,H1为真时,接受H0,犯第II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H0)的概率记为beta

1. 犯第I类错误的概率alpha与置信水平1-alpha

通常,将犯第I类错误的概览alpha称为显著性,把没有1-alpha称为置信水平,即有1-alpha的概率正确接受了H0。

一般,alpha取值为0.05或更小的数值,即容忍犯第I类错误的概率最大为alpha。

2. 犯第II类错误的概率beta与统计功效power=1-beta

通常,将犯第II类错误的概率称为beta;将1-beta称为统计功效,即正确拒绝H0的概率。

一般,beta取10%~20%,则统计功效的取值为80%~9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统计显著性p-value

当p-value<alpha时,即原假设成立的概率小于预设的显著性水平,可拒绝原假设。
p-value只说明两个样本有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不说明差异的大小(重点)

五、卡方检验与Z检验

前面有提到,对于A/B 测试中样本量计算和显著性计算都可以采用Z检验相关的公式来完成,但你可能注意到显著性计算文章中给出的在线工具使用的是卡方检验而非Z检验。这是为何呢?

这是因为,对于比例类指标的A/B 实验,其显著性检验可以等价为2x2双向列联表独立性检验。即一个维度为实验版本(分别为A、B),另一个为维度为是否转化(分别为成功转化、未成功转化)。可以证明,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两种检验方式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因此计算比例类指标显著性时也可以使用卡方检验的函数,比如用R中的chisq.test和prop.test可以得到一样的p值。

六、总结一下:

  • 因为A/B随机分流,所以A、B的结果指标有显著差异就是A、B两种不同的方案带来的。
  • A、B结果指标的比较可以先假设A、B不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在实验前计算实验所需样本量,在实验后计算实验结果显著性。
  • A/B测试由于是随机分流且样本量也足够大,因而可以用正态分布Z检验来比较A、B两组是否有显著差异。
  • 特别地,对于两样本比例指标的显著性检验,2x2双向列联表的卡方检验等价于Z检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