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的特征---------摘自《大象-------Think in Uml》

用例作为捕捉功能性需求的工具,其特征包括:独立完成参与者目的、可观测且有意义的结果、由参与者发起、动宾短语形式及对应的需求、分析、设计等多个单元。例如,取钱是一个完整用例,而填写取款单、后台进程备份、ATM自动吐钞等则不符合用例定义。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用例的特征

       用例有着一系列的特征。这些特征保证用例能够正确地捕捉功能性需求,同时这些特征也是判断用例是否准确的依据。

       1.用例是相对独立的

       这意味着它不需要与其他用例交互而独自完成参与者的目的。也就是说用例从“功能”上说是完备的。用例本质体现了系统参与者的愿望,不能完整达到参与者愿望的不能称为用例如取钱是一个有效的用例,填写取款单却不是。因为完整的木的是取到钱,没有人会为了填写取款单而专门跑一趟银行的。

       2.用例的执行结果对参与者来说是可观测的和有意义的。

       例如,有一个后台进程监控参与者在系统里的操作,并在参与者删除数据之前执行备份系统。虽然它是系统的一个必需组成部分,但它在需求阶段却不应该作为用例出现。因为这是一个后台进程,对参与者来说是不可观测的,它应该作为系统需求在补充规约中定义而不是一个用户需求。又比如说,登录系统是一个有效的用例,但输入密码却不是。这是因为登录系统对参与者是有意义的,这样他可以获得身份认证和授权,但单纯地输入密码却是没有意义的,输入完了呢? 有什么结果吗?

       3.这件事必须由一个参与者发起。不存在没有参与者的用例,用例不应该自动启动,也不应该启动另一个用例。

       用例总是由一个参与者发起的,参与者的愿望是这个用例存在的原因。例如从ATM机取钱是一个有效的用例,ATM吐钞却不是。如果ATM无缘无故吐钞的话人们还需要工作吗? 从此天天守在ATM旁守株待兔就行了。

       4.用例必然是以动宾短语形式出现的

        用例必须有一个动作和动作的受体。例如,喝水是一个有效的用例,而“喝”和“水”却不是,如图所示.虽然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人是不会做出喝这个动作的,水也必然是喝进去的,而不是滑进去的,但是笔者所见的很多用例中以“计算”、“统计”、“报表”、输出、录入之类的命名的并不在少数。。

       5.一个用例及时一个需求单元、分析单元、设计单元、开发单元、测试单元,甚至部署单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