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jkstra算法 ——四人过桥

本文探讨了四人过桥问题的解决策略,并利用Dijkstra算法验证了解法的有效性。通过数学证明和图论知识,展示了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所有人安全过桥的方法,同时介绍了Dijkstra算法在最短路径问题中的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有一天晚上,有四个人需要通过架在山谷间的危桥,任意时刻最多只能有两个人在桥上,过桥需要一盏闪光灯,这些人只有一盏闪光灯。如果单独过桥他们分别需要10521分钟,如果两人同时过桥则所需时间是较慢者所需的时间。18分钟后,沿山谷滚滚而下的山洪将把这座桥冲毁。这四个人能及时过桥吗?不用图论知识,证明你的结论;并说明如何用图论知识获得答案。

证明:只有一只手电筒,并且过桥时必须要用到手电筒,唯一的办法就是让2个人一起过桥,然后让其中的一个在返回来送手电筒,从桥上走一来回的结果是可以让1个人通过.2个人一起过桥时,总是最慢的1个人决定过桥的速度。把这几个人按照花费时间的由多到少编号为D,C,B,A.D10分钟肯定要花费,其他三人只能用7分钟,为了让时间最少,DC肯定得一起过,并且回来的时候不能用CD,所以

1. 一开始应该让AB先过  2分钟;

2. 然后A回来,让CD过去  1+10分钟;

3. B回来,AB一起过去 2+2分钟。

 总用时为:2+1+10+2+2=17分钟,即这四个人在18分钟内及时能过桥。

用图论知识,可以以4个人在桥两端的状态来作为节点来构造一个有向图,以已经过桥了的人的状态作为图的节点,初始时没有人过桥,所以以空表示,第一轮有两个人过桥,有6种可能的组合,(12)15)(110)(25)(210)(510),从空的状态转换到这些状态的需要的时间分别为251051010分钟,时间就作为有向边的权值。当有两个人过桥后,需要一个人拿手电筒回去接其他人,这时有四种可能的情况,分别是12510中的一人留在了河的对岸,(12)这种状态只能转换到(1)(2)两种状态,对应的边的权值分别为21分钟,(12)转换到(1)时也就是2返回了,返回需要耗时2分钟,以此类推可以建立图论模型。

要求出最少需要多长时间4人全部通过小桥实际上就是在图中求出(空)节点到(12510)节点间的最短路径。最后可用Dijkstra算法求出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是典型的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Dijkstra算法能得出最短路径的最优解,但由于它遍历计算的节点很多,所以效率低。

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算法,在很多专业课程中都作为基本内容有详细的介绍,如数据结构,图论,运筹学等。

Dijkstra算法思想为:设G=(V,E)是一个带权有向图,把图中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就将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全部顶点都加入到S中,算法就结束了),第二组为其余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依次把第二组的顶点加入S中。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源点v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点v到U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此外,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S中的顶点的距离就是从v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U中的顶点的距离,是从v到此顶点只包括S中的顶点为中间顶点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

(1)初始时,S只包含源点,即S=,v的距离为0。U包含除v外的其他顶点,U中顶点u距离为边上的权(若v与u有边)或(若u不是v的出边邻接点)。

(2)从U中选取一个距离v最小的顶点k,把k,加入S中(该选定的距离就是v到k的最短路径长度)。

(3)以k为新考虑的中间点,修改U中各顶点的距离;若从源点v到顶点u(u U)的距离(经过顶点k)比原来距离(不经过顶点k)短,则修改顶点u的距离值,修改后的距离值的顶点k的距离加上边上的权。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

 

Dijkstra算法是由荷兰计算机科学家艾兹格·迪科斯彻发现的。算法解决的是有向图中最短路径问题。

举例来说,如果图中的顶点表示城市,而边上的权重表示著城市间开车行经的距离。 Dijkstra算法可以用来找到两个城市之间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的输入包含了一个有权重的有向图G,以及G中的一个来源顶点S。 我们以V表示G中所有顶点的集合。图中的每一个边,都是两个顶点所形成的有序元素对。(u,v)表示从顶点uv有路径相连。 假设E为所有边的集合,而边的权重则由权重函数wE → [0, ∞]定义。 因此,w(u,v)就是从顶点u到顶点v的非负花费值(cost)。 边的花费可以想像成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任两点间路径的花费值,就是该路径上所有边的花费值总和。 已知有V中有顶点st,Dijkstra算法可以找到st的最低花费路径(i.e. 最短路径)。 这个算法也可以在一个图中,找到从一个顶点s到任何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算法描述

  这个算法是通过为每个顶点v保留目前为止所找到的从s到v的最短路径来工作的。初始时,源点s的路径长度值被赋为0(d[s]=0), 同时把所有其他顶点的路径长度设为无穷大,即表示我们不知道任何通向这些顶点的路径(对于V中所有顶点vsd[v]= ∞)。当算法结束时,d[v]中储存的便是从sv的最短路径,或者是无穷大(如果路径不存在的话)。

   Dijstra算法的基础操作是边的拓展:如果存在一条从uv的边,那么从s到v的最短路径可以通过将边(u,v)添加到s到u的尾部来拓展。这条路径的长度是d[u]+w(u,v)。如果这个值比目前已知的d[v]的值要小,我们可以用新值来替代当前d[v]中的值。拓展边的操作一直执行到所有的d[v]都代表从s到v最短路径的花费。这个算法经过适当的组织因而当d[u]达到它最终的值的时候,每条边(u,v)都只被拓展一次。

算法维护两个顶点集S和Q。集合S保留了我们已知的所有d[v]的值已经是最短路径的值顶点,而集合Q则保留其他所有顶点。集合S初始状态为空,而 后每一步都有一个顶点从Q移动到S。这个被选择的顶点是Q中拥有最小的d[u]值的顶点。当一个顶点u从Q中转移到了S中,算法对每条外接边(u,v)进 行拓展。


算法思想

设S为最短距离已确定的顶点集(看作红点集),V-S是最短距离尚未确定的顶点集(看作蓝点集)。
①初始化
     初始化时,只有源点s的最短距离是已知的(SD(s)=0),故红点集S={s},蓝点集为空。
②重复以下工作,按路径长度递增次序产生各顶点最短路径
     在当前蓝点集中选择一个最短距离最小的蓝点来扩充红点集,以保证按路径权重递增的次序来产生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当蓝点集中仅剩下最短距离为∞的蓝点,或者所有蓝点已扩充到红点集时,s到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就求出来了。
  注意:
     ①若从源点到蓝点的路径不存在,则可假设该蓝点的最短路径是一条长度为无穷大的虚拟路径。
     ②从源点s到终点v的最短路径简称为v的最短路径;s到v的最短路径长度简称为v的最短距离,并记为SD(v)。
(3)在蓝点集中选择一个最短距离最小的蓝点k来扩充红点集
     根据按长度递增序产生最短路径的思想,当前最短距离最小的蓝点k的最短路径是:
     源点,红点1,红点2,…,红点n,蓝点k
 距离为:源点到红点n最短距离+<红点n,蓝点k>边长
     为求解方便,设置一个向量D[0..n-1],对于每个蓝点v∈ V-S,用D[v]记录从源点s到达v且除v外中间不经过任何蓝点(若有中间点,则必为红点)的"最短"路径长度(简称估计距离)。
     若k是蓝点集中估计距离最小的顶点,则k的估计距离就是最短距离,即若D[k]=min{D[i] i∈V-S},则D[k]=SD(k)。
     初始时,每个蓝点v的D[c]值应为权w<s,v>,且从s到v的路径上没有中间点,因为该路径仅含一条边<s,v>。
  注意:
     在蓝点集中选择一个最短距离最小的蓝点k来扩充红点集是Dijkstra算法的关键 

(4)k扩充红点集s后,蓝点集估计距离的修改

     将k扩充到红点后,剩余蓝点集的估计距离可能由于增加了新红点k而减小,此时必须调整相应蓝点的估计距离。
    对于任意的蓝点j,若k由蓝变红后使D[j]变小,则必定是由于存在一条从s到j且包含新红点k的更短路径:P=<s,…,k,j>。且D [j]减小的新路径P只可能是由于路径<s,…,k>和边<k,j>组成。
     所以,当length(P)=D[k]+w<k,j>小于D[j]时,应该用P的长度来修改D[j]的值。

(5)Dijkstra算法

 Dijkstra(G,D,s){
    //用Dijkstra算法求有向网G的源点s到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以下是初始化操作
      S={s};D[s]=0; //设置初始的红点集及最短距离
      for( all i∈ V-S )do //对蓝点集中每个顶点i
          D[i]=G[s][i]; //设置i初始的估计距离为w<s,i>
       //以下是扩充红点集
      for(i=0;i<n-1;i++)do{//最多扩充n-1个蓝点到红点集
           D[k]=min{D[i]:all i V-S}; //在当前蓝点集中选估计距离最小的顶点k
           if(D[k]等于∞)
                return; //蓝点集中所有蓝点的估计距离均为∞时,
                     //表示这些顶点的最短路径不存在。
           S=S∪{k}; //将蓝点k涂红后扩充到红点集
           for( all j∈V-S )do //调整剩余蓝点的估计距离
               if(D[j]>D[k]+G[k][j])
                //新红点k使原D[j]值变小时,用新路径的长度修改D[j],
              //使j离s更近。
                   D[j]=D[k]+G[k][j];
          }
   }



Dijkstra算法是一种用于在加权图中找到最短路径的算法,它可以处理没有负权边的图。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源点开始,逐步增加到其他顶点的距离,直到找到最短路径为止。Dijkstra算法采用贪心策略,每次找到距离源点最近的一个未被访问的顶点,并更新其他顶点到源点的距离。 在Java中实现Dijkstra算法通常需要使用优先队列来优化查找当前距离源点最近顶点的过程。以下是Dijkstra算法的Java实现的一个简单例子: ```java import java.util.*; class Dijkstra { // 图的顶点数量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N = 9; // Dijkstra算法的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dijkstra(int[][] graph, int startVertex) { // 记录源点到每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int[] dist = new int[N]; // 初始化距离数组,所有顶点距离设置为无穷大 Arrays.fill(dist, Integer.MAX_VALUE); // 用于标记顶点是否被访问过 boolean[] visited = new boolean[N]; // 起始点到自身的距离是0 dist[startVertex] = 0; // 用优先队列优化查找最小距离的顶点 PriorityQueue<Integer> pq = new PriorityQueue<>(Comparator.comparingInt(i -> dist[i])); // 将起始点加入优先队列 pq.add(startVertex); while (!pq.isEmpty()) { // 从优先队列中选出距离最小的顶点 int u = pq.poll(); // 如果这个顶点已经被访问过,跳过 if (visited[u]) continue; // 标记顶点为已访问 visited[u] = true; // 遍历所有邻接的顶点 for (int v = 0; v < N; v++) { // 如果顶点u到顶点v存在边,并且顶点v未被访问 if (graph[u][v] != 0 && !visited[v]) { // 计算源点通过顶点u到顶点v的路径长度 int newDist = dist[u] + graph[u][v]; // 如果新的路径长度小于当前记录的路径长度,则更新之 if (newDist < dist[v]) { dist[v] = newDist; // 将顶点v加入优先队列 pq.add(v); } } } } // 输出从源点到每个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for (int i = 0; i < N; i++) { System.out.println("Distance from vertex " + startVertex + " to vertex " + i + " is " + dist[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示例图的邻接矩阵表示 int[][] graph = { {0, 4, 0, 0, 0, 0, 0, 8, 0}, {4, 0, 8, 0, 0, 0, 0, 11, 0}, {0, 8, 0, 7, 0, 4, 0, 0, 2}, {0, 0, 7, 0, 9, 14, 0, 0, 0}, {0, 0, 0, 9, 0, 10, 0, 0, 0}, {0, 0, 4, 14, 10, 0, 2, 0, 0}, {0, 0, 0, 0, 0, 2, 0, 1, 6}, {8, 11, 0, 0, 0, 0, 1, 0, 7}, {0, 0, 2, 0, 0, 0, 6, 7, 0} }; // 从顶点0开始计算最短路径 dijkstra(graph, 0); } } ``` 在这个例子中,`graph`是一个图的邻接矩阵表示,`dijkstra`方法实现了Dijkstra算法,`main`方法用于测试算法。请注意,这个例子假设图是用邻接矩阵表示的,并且顶点编号从0开始。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