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基于对象的设计

练习2.5, 2.6, 2.7没看明白


下面是第一步所支持操作的集合:

1.数组类的实现中有内置的自我意识。首先,它知道自己的大小。
2.数组类支持数组之间的赋值、以及两个数组之间的相等和不相等的比较操作。
3.数组类应该支持对其所含的值进行下列查询操作:
数组中最小值是什么?
最大值是什么?
某个特殊的值是否在数组中?如果存在,它占的第一个位置的索引是什么?
4.数组类支持自排序。为了便于讨论,假定存在一群用户,他们认为数组支持排序的功能很重要。而另外一些人对此却不以为然。


除了支持数组操作,还必须支持数组本身的机制,包括:
5.能够指定长度,以此来创建数组(这个值无需在编译时刻知道)。
6.能够用一组值初始化数组。
7.能够通过一个索引来访问数组中的单个元素。为便于讨论,假设用户强烈要求用数组下标操作符来实现这项功能。

8.能够截获并指出错误的索引值。假设我们认为这很有必要,所以没有询问用户的想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设计良好的数组所必须实现的。

class classname {
public:
	// 公有操作集合
private:
	// 私有实现代码
};

// 单个IntArray 类对象
IntArray myArray;
// 指向IntArray 类对象的指针
IntArray *pArray = new IntArray;

class IntArray {
public:
	// 相等与不相等操作: #2b
	bool operator==( const IntArray& ) const;
	bool operator!=( const IntArray& ) const;
	
	// 赋值操作符 #2a
	IntArray& operator=( const IntArray& );
	
	int size() const; // #1	
	void sort(); // #4
	
	int min() const; // #3a
	int max() const; // #3b
	
	// 如值在数组中找到
	// 返回第一次出现的索引
	// 否则返回-1
	int find( int value ) const; // #3c
private:
	// 私有实现代码
};

int min_val = myArray.min();
int max_val = pArray->max();

	IntArray myArray0, myArray1;
赋值操作符可以这样应用
	// 调用拷贝赋值成员函数
	// myArray0.operator=( myArray1 )
	myArray0 = myArray1;
等于操作符的调用如下所示
	// 调用等于成员函数
	// myArray0.operator==( myArray1 )
	if ( myArray0 == myArray1 )
		cout << "!!our assignment operator works!\n";

class IntArray {
public:
// ...
int size() const { return _size; }
private:
// 内部数据
int _size;
int *ia;
};

由于C++不允许成员函数与数据成员共享同一个名字,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习惯是在数据成员名字前面加一个下划线(_)。

内联函数在它的调用点上被展开。一般来说,内联函数不会引入任何函数调用。
for ( int index = 0; index < array.size(); ++index )
// ...
并没有真的被调用_size 次,而是在编译期间被内联扩展为下面的一般形式:
// array.size()的内联扩展
for ( int index = 0; index < array._size; ++index)


5.能够指定长度,以此来创建数组(这个值无需在编译时刻知道)。
6.能够用一组值初始化数组。
7.能够通过一个索引来访问数组中的单个元素。为便于讨论,假设用户强烈要求用数组下标操作符来实现这项功能。
8.能够截获并指出错误的索引值。假设我们认为这很有必要,所以没有询问用户的想法。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设计良好的数组所必须实现的。


如果构造函数被定义了,那么在类的每个对象第一次被使用之前,这构造函数就被自动应用在对象上。

class IntArray {
public:
	explicit IntArray( int sz = DefaultArraySize );
	IntArray( int *array, int array_size );
	IntArray( const IntArray &rhs );	// 类的拷贝构造函数(copy constructor)
	// ...
private:
	static const int DefaultArraySize = 12;
	// ...
};

IntArray array1( 1024 );	// explicit IntArray( int sz = DefaultArraySize );
IntArray array2;	// explicit IntArray( int sz = DefaultArraySize );

IntArray::IntArray( int sz )
{
	// 设置数据成员
	_size = sz;
	ia = new int[ _size ];
	// 初始化内存
	for ( int ix=0; ix < _size; ++ix )
		ia[ ix ] = 0;
}

int ia[10] = {0,1,2,3,4,5,6,7,8,9};
IntArray iA3(ia,10);	// IntArray( int *array, int array_size );
IntArray::IntArray( int *array, int sz )
{
	// 设置数据成员
	_size = sz;
	ia = new int[ _size ];
	// 拷贝数据成员
	for ( int ix=0; ix < _size; ++ix )
		iz[ix ] = array[ ix ];
}

IntArray array;
// 等价的初始化方式
IntArray ia1 = array;	// IntArray( const IntArray &rhs );
IntArray ia2( array );

IntArray::IntArray( const IntArray &rhs )
{
	// 拷贝构造函数
	_size = rhs._size;
	ia = new int[ _size ];
	for (int ix = 0; ix < _size; ix++ )
		iz[ ix ] = rhs.ia[ ix ];
}

lhs(left hand side)和rhs(right hand side), 表示左操作数与右操作数。

引用是一种没有指针语法的指针。(因此,我们写成rhs._size, 而不是rhs->_size。)


class IntArray {
public:
	// ...
private:
	void init( int sz, int *array );
	// ...
};

void IntArray::init( int sz, int *array )
{
	_size = sz;
	ia = new int[ _size ];
	for ( int ix=0; ix < _size; ++ix )
		if ( ! array )
			ia[ ix ] = 0;
		else ia[ ix ] = array[ ix ];
}

IntArray::IntArray( int sz )
{
	init( sz, 0 );
}
IntArray::IntArray( int *array, int sz )
{
	init( sz, array );
}
IntArray::IntArray( const IntArray &rhs )
{
	init( rhs._size, rhs.ia );
}

如果构造函数被定义了,那么在类的每个对象第一次被使用之前,这构造函数就被自动应用在对象上。
每个类对象在被程序最后一次使用之后,它的析构函数就会被自动调用。

class IntArray {
public:
	// 构造函数
	explicit IntArray( int size = DefaultArraySize );
	IntArray( int *array, int array_size );
	IntArray( const IntArray &rhs );
	// 析构函数
	~IntArray() { delete [] ia; }
	// ...
private:
	// ...
};

#include <cassert>

int&IntArray::operator[]( int index )
{
	assert( index >= 0 && index < _size );
	return ia[ index ];
}

class IntArray {
public:
	// 构造函数
	explicit IntArray( int size = DefaultArraySize );
	IntArray( int *array, int array_size );
	IntArray( const IntArray &rhs );
	// 析构函数
	~IntArray() { delete [] ia; }
	// ...
private:
	// ...
};

#include <cassert>

int&IntArray::operator[]( int index )
{
	assert( index >= 0 && index < _size );
	return ia[ index ];
}

类定义以及相关的常数值或typedef 名通常都存储在头文件中,并且头文件以类名来命名。因此,假如我们创建一对头文件:IntArray.h 和Matrix.h,则所有打算使用IntArray 类或Matrix 类的程序就都必须包含相关的头文件。

类似地,不在类定义内部定义的类成员函数都存储在与类名同名的程序文本文件中。例如,我们将创建一对程序文本文件:IntArray.C 和Matrix.C,用来存储相关类的成员函数。

如果class需要一个copy constructor, 一个copy assignment operator, 或是一个destructor, 它大约也就同时需要三者。
如果class内有(至少)一个指向某块heap内存的指针,该内存在class constructor内分配,需由destructor释放,那么该class便需要上述三个函数。


CH341A编程器是一款广泛应用的通用编程设备,尤其在电子工程和嵌入式系统开发领域中,它被用来烧录各种类型的微控制器、存储器和其他IC芯片。这款编程器的最新版本为1.3,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对25Q256等32M芯片的支持。 25Q256是一种串行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芯片,通常用于存储程序代码、配置数据或其他非易失性信息。32M在这里指的是存储容量,即该芯片可以存储32兆位(Mbit)的数据,换算成字节数就是4MB。这种大容量的存储器在许多嵌入式系统中都有应用,例如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设备等。 CH341A编程器的1.3版更新,意味着它可以与更多的芯片型号兼容,特别是针对32M容量的芯片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编程效率和稳定性。26系列芯片通常指的是Microchip公司的25系列SPI(串行外围接口)EEPROM产品线,这些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小体积、低功耗和非易失性存储的应用场景。 全功能版的CH341A编程器不仅支持25Q256,还支持其他大容量芯片,这意味着它具有广泛的兼容性,能够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这包括但不限于微控制器、EPROM、EEPROM、闪存、逻辑门电路等多种类型芯片的编程。 使用CH341A编程器进行编程操作时,首先需要将设备通过USB连接到计算机,然后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和编程软件。在本例中,压缩包中的"CH341A_1.30"很可能是编程软件的安装程序。安装后,用户可以通过软件界面选择需要编程的芯片类型,加载待烧录的固件或数据,然后执行编程操作。编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确保正确设置芯片的电压、时钟频率等参数,以防止损坏芯片。 CH341A编程器1.3版是面向电子爱好者和专业工程师的一款实用工具,其强大的兼容性和易用性使其在众多编程器中脱颖而出。对于需要处理25Q256等32M芯片的项目,或者26系列芯片的编程工作,CH341A编程器是理想的选择。通过持续的软件更新和升级,它保持了与现代电子技术同步,确保用户能方便地对各种芯片进行编程和调试。
内存分区情况的分析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MCU(微控制器)环境中。标题提到的工具是一款专为分析Linux环境下的`gcc-map`文件设计的工具,这类文件在编译过程结束后生成,包含了程序在目标设备内存中的布局信息。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理解程序在RAM、ROM以及FLASH等存储区域的占用情况,从而进行优化。 `gcc-map`文件通常包含以下关键信息: 1. **符号表**:列出所有定义的全局和静态变量、函数以及其他符号,包括它们的地址和大小。 2. **节区分配**:显示每个代码和数据节区在内存中的位置,比如.text(代码)、.data(已初始化数据)、.bss(未初始化数据)等。 3. **内存汇总**:总览所有节区的大小,有助于评估程序的整体内存需求。 4. **重定位信息**:显示了代码和数据如何在目标地址空间中定位。 该分析工具可能提供以下功能: 1. **可视化展示**:将内存分配以图形化方式呈现,便于直观理解。 2. **详细报告**: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列出每个符号的大小和位置。 3. **比较功能**:对比不同编译版本或配置的`map`文件,查看内存使用的变化。 4. **统计分析**:计算各种内存区域的使用率,帮助识别潜在的优化点。 5. **自定义过滤**:允许用户根据需要筛选和关注特定的符号或节区。 虽然在MCU环境中,Keil IDE自带的工具可能更方便,因为它们通常针对特定的MCU型号进行了优化,提供更加细致的硬件相关分析。然而,对于通用的Linux系统或跨平台项目,这款基于`gcc-map`的分析工具提供了更广泛的适用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开发者可以利用这款工具来: - **优化内存使用**:通过分析哪些函数或数据占用过多的内存,进行代码重构或调整链接器脚本以减小体积。 - **排查内存泄漏**:结合其他工具,比如动态内存检测工具,查找可能导致内存泄漏的部分。 - **性能调优**:了解代码执行时的内存分布,有助于提高运行效率。 - **满足资源限制**:在嵌入式系统中,确保程序能在有限的内存空间内运行。 总结来说,`gcc-amap`这样的工具对于深入理解程序的内存布局和资源消耗至关重要,它能帮助开发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优化代码以适应不同的硬件环境。在处理`map`文件时,开发者不仅能获取到程序的内存占用情况,还能进一步挖掘出可能的优化空间,从而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