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edis介绍
Redis是当前比较热门的NOSQL系统之一,它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类似,但很大程度补偿了Memcache的不足,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list、set、zset和hash。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
和Memcache一样,Redis数据都是缓存在计算机内存中,不同的是,Memcache只能将数据缓存到内存中,无法自动定期写入硬盘,这就表示,一断电或重启,内存清空,数据丢失。所以Memcache的应用场景适用于缓存无需持久化的数据。而Redis不同的是它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实现数据的持久化。
二、Redis的安装
下面介绍在Linux环境下,Redis的安装与部署
- 下载redis: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0.4.tar.gz
- 解压:
tar -zxvf redis-3.0.4.tar.gz
- 进入解压后的redis目录,编译redis:
make
- 安装redis:
make install
- 为了方便管理, redis安装目录中创建bin、etc文件夹:
mkdir bin
;mkdir etc
- 进入redis安装目录,并执行文件移动命令:
mv redis.conf /usr/local/src/redis/redis-3.0.4/etc
cd src
mv mkreleasdhdr.sh redis-benchmark redis-check-aof redis-check-dump redis-cli redis-server /usr/local/src/redis/redis-3.0.4/bin - 设置redis后台启动
a.vi etc/redis.conf
b. 将daemonize属性的值设置为true(表明需要在后台运行)
c. 再次启动redis服务,指定启动服务配置文件:redis-server /usr/local/src/redis/redis-3.0.4/etc/redis.conf
- 为了能让Redis在服务器重启后自动启动,需要将启动命令写入开机启动项:
echo "/usr/local/src/redis/redis-3.0.4/src/redis-server /usr/local/src/redis/redis-3.0.4/etc/redis.conf" >>/etc/rc.local
- redis.conf各属性配置:
daemonize:是否以后台daemon方式运行
pidfile:pid文件位置
port:监听的端口号
timeout:请求超时时间
loglevel:log信息级别
logfile:log文件位置
databases:开启数据库的数量
save * :保存快照的频率,第一个表示多长时间,第三个*表示执行多少次写操作。在一定时间内执行一定数量的写操作时,自动保存快照。可设置多个条件。 rdbcompression:是否使用压缩
dbfilename:数据快照文件名(只是文件名)
dir:数据快照的保存目录(仅目录)
appendonly:是否开启appendonlylog,开启的话每次写操作会记一条log,这会提高数据抗风险能力,但影响效率。
appendfsync:appendonlylog如何同步到磁盘。三个选项,分别是每次写都强制调用fsync、每秒启用一次fsync、不调用fsync等待系统自己同步 - 如需设置登录密码可参考:
http://blog.youkuaiyun.com/zyz511919766/article/details/4226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