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S 的使用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其中服务器端是提供要共享的文件,而客户端则通过挂载“mount”这一动作来实现对共享文件的访问操作。下面主要介绍 NFS 服务器端的使用。
NFS 服务器端是通过读入它的配置文件“/etc/exports”来决定所共享的文件目录的。下面首先讲解这个配置文件的书写规范。
在这个配置文件中,每一行都代表一项要共享的文件目录以及所指定的客户端对其的操作权限。客户端可以根据相应的权限,对该目录下的所有目录文件进行访问。配置文件中每
一行的格式如下:
[共享的目录][主机名称或 IP][参数 1,参数 2…]
在这里,主机名或 IP 是可供共享的客户端主机名或 IP,若对所有的 IP 都可以访问,则可用“*”表示。
选 项 参 数 含 义
rw 可读写的权限
ro 只读的权限
no_root_squash NFS 客户端分享目录使用者的权限,即如果客户端使用的是 root 用户,那么对于这个共享的目录而言,该客户端就具有 root 的权限
sync 资料同步写入到内存与硬盘当中
async 资料会先暂存于内存当中,而非直接写入硬盘
例子:配置文件“/etc/exports”的代码如下:
[root@localhost fs]# cat /etc/exports
/root/workplace *(rw,no_root_squash)
在设定完配置文件之后, 需要启动 nfs 服务和 portmap 服务:
[root@localhost fs]# service portmap start
[root@localhost fs]# service nfs 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