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d的内核定时器 timer_list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结构、相关API函数如mod_timer、init_timer等,并提供了使用定时器的实际步骤。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设置超时时间、启动定时器,适合深入理解Linux内核计时机制的开发者。
1.内核定时器介绍

​ 内核定时器是内核用来控制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基于jiffies(节拍总数))调度执行某个函数的一种机制,相关函数位于 <linux/timer.h> 和 kernel/timer.c 文件中。

​ 当内核定时器定时时间到达时,会进入用户指定的函数,相当于软中断。内核定时器注册开启后,运行一次就不会再运行(相当于自动注销),我们可以重新设置定时器的超时时间,让定时器重复运行。

​ 每当时钟中断发生时,全局变量jiffies(一个32位的unsigned long 变量)就加1,因此jiffies记录了linux系统启动后时钟中断发生的次数,驱动程序常利用jiffies来计算不同事件间的时间间隔。内核每秒钟将jiffies变量增加HZ次。因此,对于HZ值为100的系统,jiffy+1等于隔了10ms,而对于HZ为1000的系统,jiffy+1仅为1ms。

内核定时器结构体

 //timer_list-4.15之前版本
struct timer_list {
    struct list_head entry //定时器列表
	unsigned long expires; //设置定时器到期时间,用jiffies作为基准值
    struct tvec_base *base//管理检测时间
	void (*function)(unsigned long); //类似中断服务函数,设置定时器到时后处理的函数 
    unsigned long data; //中断服务函数的参数
}
2.内核定时器相关API函数
//声明结构变量
struct timer_list mytimer;
//初始化
void init_timer(struct timer_list *timer);
//增加定时器
void add_timer(struct timer_list *timer)
//修改定时器expire
int mod_timer(struct timer_list *timer,unsigned long expire)
//删除定时器
int del_timer(struct timer_list *timer)
2.1 修改定时器超时时间
函数原型*int mod_timer(struct timer_list timer, unsigned long expires)
函数功能修改定时器超时时间
函数参数timer:对应的定时器结构体 expires:超时时间
函数返回值成功返回 :修改成功的时间值
2.2 初始化定时器
函数原型#define init_timer(timer)
函数功能初始化定时器结构
函数参数timer:对应的定时器结构体
2.3 关闭定时器
函数原型int del_timer(struct timer_list *timer)
函数功能关闭定时器,停用一个定时器。
函数参数timer:对应的定 时器结构体
函数返回值返回0:成功
2.4 关闭定时器
函数原型int del_timer_sync(struct timer_list *timer)
函数功能关闭定时器,停用一个定时器,多处理器使用。
函数参数timer:对应的定时器结构体
函数返回值返回0:成功
2.5 转换时间(微妙单位)
函数原型unsigned long usecs_to_jiffies(const unsigned int m)
函数功能转换时间(微妙单位),用于填充定时器结构体,设置超时时间
函数参数m:要转换的时间值(微妙为单位)
函数返回值成功返回转换成功的时间。用于填充定时器结构体,设置超时时间
2.6 转换时间(毫秒为单位)
函数原型unsigned long msecs_to_jiffies(const unsigned int m)
函数功能转换时间(毫秒为单位),用于填充定时器结构体,设置超时时间
函数参数m:要转换的时间值(毫秒为单位)
函数返回值成功返回转换成功的时间。用于填充定时器结构体,设置超时时间
3.使用定时器的步骤
void callback(unsigned long arg){
    int *strp = (int*)arg
    printf(strp);//输出的是12
    tm.expires = jiffies+1*HZ//重新设置时间
    add_timer(&tm);//再次启动定时器
}
(1) 定义定时器结构体timer_list。
/*定义一个内核定时器配置结构体*/
static struct timer_list mytimer ; 

(2) 设置超时时间,定义定时器处理函数和传参。
 mytimer.expires=jiffies+ msecs_to_jiffies(1000); /*设置定时器的超时时间,1000毫秒*/
 //mytimer.expires=jiffies+HZ; /*设置定时器的超时时间,1000毫秒*/
 //两者相同
 //mytimer.expires = jiffies(可以理解成当前时间) + 1*HZ   定时时间  1*HZ 一秒钟节拍数量
 //此行可以理解为 当前时间加上1秒钟  一秒钟后到时

mytimer.function = callback;	 /*定时器超时的回调函数,类似中断服务函数*/
mytimer.data = 12;               /*传给定时器服务函数的参数*/
(3) 启动定时器
add_timer(&tm);//启动定时器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关于Linux内核定时器的:用户想查找当timer_list没有data时的解决办法。用户引用了几个站内引用,这些是关于timer_list的结构、API和使用的描述。 关键点回顾用户查询: - 用户引用了[1], [2], [3], [4],这些描述了timer_list的结构和API。 - 用户的问题是:“我想查找当timer_list没有data时的解决办法 请问timer_list没有data的解决办法” 从引用中提取相关信息: - 引用[3]提到timer_list的结构:包括data成员,用于传递参数到超时处理函数。 - 引用[4]显示了timer_list的结构体定义,其中有data成员。 - 用户说“timer_list没有data”,意思是可能在使用timer_list时,data成员没有被设置或没有被使用。 用户的问题焦点是“没有data时的解决办法”。所以,我需要解释当data成员没有被使用时,如何正确地处理timer_list。 在Linux内核中,timer_list结构体中确实有data成员,用于在定时器超时时传递参数给处理函数。如果data没有被设置,处理函数可能无法接收额外的参数;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开发者可能不需要data。 可能的场景: 1. **data未被设置**:如果定时器处理函数不需要额外的参数,开发者可以简单地设置function指针,不设置data或设置为0。处理函数签名是void (*function)(unsigned long),如果没有data,函数可以忽略传入的unsigned long参数。 2. **处理函数不使用data**:即使设置了data,处理函数可能不使用它。 3. **错误使用**:如果data没有被设置,但处理函数期望使用它,会导致问题。 解决办法: - 确保在初始化timer_list时,正确设置function和data。 - 如果不需要data,可以设置data为0或不设置(默认可能为0),然后在处理函数中忽略该参数。 - 在定时器处理函数中,如果不需要data,参数可以被忽略。 从引用中: - 引用[3]说:“data 传递到超时处理函数的参数,主要在多个定时器同时使用时,区别是哪个timer超时。” 所以,data常用于在多定时器场景中区分定时器。 - 如果没有data,解决办法可能包括: - **使用全局变量**:但如果多个定时器共享相同处理函数,可能有问题。 - **嵌入在结构体中**:可以将定时器嵌入到更大的结构体中,然后通过container_of宏获取上下文信息。 - **修改处理函数**:使处理函数不依赖data参数。 最佳实践: - 在Linux内核编程中,推荐使用timer_setup或setup_timer宏(取决于内核版本)来初始化定时器,这些宏可以安全地设置function和data。 - 例如,timer_setup(timer, callback, flags) 设置回调函数,data可以通过参数传递。 - 如果data没有被设置,可以在处理函数中使用其他方式获取上下文,如通过全局指针或容器结构。 回答结构: - 既然系统指令要求清晰的结构,我应该逐步回答。 - 先确认问题:timer_list有data成员,但用户可能问当它没有被使用时如何解决。 - 解释data的作用。 - 提供解决办法:当data未被设置或不需要时,如何正确使用。 - 基于引用,添加引用标识。 - 结束时生成相关问题。 确保LaTeX格式:用户指定行内数学表达式用$...$,独立公式用$$...$$。这个问题可能不需要数学,但如果有变量或代码,要处理。 最终回答: 1. **介绍问题**:解释timer_list结构,data成员的作用。 2. **分析原因**:为什么可能没有data。 3. **提供解决办法**: - 如果不需要data,忽略它。 - 使用container_of宏获取上下文。 - 初始化时设置data为0或NULL。 - 确保处理函数正确实现。 4. **引用支持**:参考提供的引用。 5. **结束生成相关问题**。 </think>### 当timer_list中没有设置data的解决办法 在Linux内核编程中,`timer_list`结构体包含一个`data`成员,用于在定时器超时时传递参数给处理函数(例如`void (*function)(unsigned long)`)。`data`的主要作用是:在多定时器场景中,帮助区分是哪个定时器触发了超时事件[^3]。如果`data`未被设置(即未初始化或被忽略),可能导致处理函数无法正确访问上下文信息,引发bug或运行时错误。以下是针对“没有设置data”情况的解决办法和最佳实践。 #### 1. **问题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没有设置data的情况** - **常见原因**: - 开发者可能简化代码,认为定时器处理函数不需要额外参数。 - 初始化时遗漏`data`设置(例如使用`init_timer`后未赋值)。 - 处理函数设计为不依赖`data`,但如果多个定时器共享同一个处理函数,会导致无法区分来源。 - **风险**: - 如果处理函数期望使用`data`,但值为未定义或0,可能访问无效内存或产生逻辑错误。 - 在并发环境下,缺乏`data`会使定时器难以安全管理。 #### 2. **解决办法:确保安全使用定时器** 以下方法基于Linux内核最佳实践和引用来源,适用于当`data`未被显式设置时。 ##### (1) **忽略data参数(适用于简单场景)** - **方法**:如果定时器处理函数不需要`data`(例如单一定时器或无状态操作),在初始化时设置`data`为`0`或`NULL`,并在处理函数中忽略该参数。 - **步骤**: - 初始化定时器时,显式设置`data = 0`。 - 实现处理函数时,不使用传入的`unsigned long`参数。 - 示例代码: ```c void my_timer_handler(unsigned long ignored) { printk("Timer expired!\n"); // 忽略参数 } struct timer_list my_timer; init_timer(&my_timer); my_timer.function = my_timer_handler; my_timer.data = 0; // 显式设置为0 my_timer.expires = jiffies + HZ; // 设置超时时间(1秒后) add_timer(&my_timer); ``` - **优点**:简单高效,适用于无需上下文的场景。 - **缺点**:不能在多定时器场景中复用处理函数[^3][^4]。 ##### (2) **使用container_of宏获取上下文(推荐方法)** - **方法**:将`timer_list`嵌入到自定义结构体中,通过`container_of`宏从定时器指针反推父结构,从而访问完整上下文。这样无需依赖`data`成员。 - **步骤**: - 定义包含`timer_list`的父结构体。 - 在处理函数中,使用`container_of`获取父结构体指针。 - 示例代码: ```c #include <linux/slab.h> #include <linux/timer.h> struct my_context { int id; struct timer_list timer; }; void timer_handler(unsigned long data) { struct my_context *ctx = container_of((struct timer_list *)data, struct my_context, timer); printk("Timer %d expired!\n", ctx->id); } // 初始化定时器 struct my_context *ctx = kmalloc(sizeof(struct my_context), GFP_KERNEL); ctx->id = 1; // 设置上下文ID init_timer(&ctx->timer); ctx->timer.function = timer_handler; ctx->timer.data = (unsigned long)&ctx->timer; // 传递timer自身指针 ctx->timer.expires = jiffies + HZ; add_timer(&ctx->timer); ``` - **优点**: - 完全避免使用`data`成员传递参数。 - 安全支持多定时器共享处理函数(通过`ctx->id`区分)。 - 符合内核设计模式,高效且可维护[^3][^4]。 - **缺点**:代码稍复杂,需要管理父结构体的内存(如使用`kfree`)。 ##### (3) **修改API使用方式(兼容旧内核)** - **方法**:如果内核版本较低(如Linux 4.15之前),使用`setup_timer`宏替代手动设置`data`。它自动关联上下文。 - 新版本推荐`timer_setup`接口(Linux 4.15+),它更安全且不强制依赖`data`。 - **步骤**: - 使用`setup_timer`初始化,传递上下文指针。 - 示例代码: ```c struct my_data { int value; }; void timer_handler(unsigned long data) { struct my_data *d = (struct my_data *)data; printk("Value: %d\n", d->value); } struct timer_list my_timer; struct my_data d = { .value = 100 }; setup_timer(&my_timer, timer_handler, (unsigned long)&d); // 自动设置data mod_timer(&my_timer, jiffies + HZ); ``` - **优点**:简化初始化,减少遗漏`data`的风险。 - **注意事项**:确保上下文指针在定时器生命周期内有效,避免野指针[^1][^2]。 #### 3. **最佳实践和调试建议** - **初始化检查**:始终在`init_timer`后显式设置`data`,即使为0,避免未定义行为[^1][^4]。 - **处理函数设计**:如果必须省略`data`,添加注释说明原因,例如: ```c // data未使用:此定时器无需上下文 void handler(unsigned long unused) { ... } ``` - **使用新API**:优先选用`timer_setup`(Linux 4.15+),它使用回调函数签名,减少`data`误用风险: ```c #include <linux/timer.h> timer_setup(&my_timer, my_callback, 0); // 回调函数不带data参数 ``` - **调试工具**:使用`timer_pending()`检查定时器状态,避免在不激活状态下修改[^2]。 #### 总结 当`timer_list`未设置`data`时,核心解决办法是:要么显式设置`data=0`并忽略参数,要么重构代码使用`container_of`宏获取上下文。后者更安全,尤其适用于复杂场景。推荐参考Linux内核头文件`include/linux/timer.h`中的实现细节[^1][^4],并在开发中严格遵守API规范以避免错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Unknown To Know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