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呼吁民众改变饮食习惯少吃大米

印度尼西亚政府呼吁民众改变饮食习惯,减少对大米的依赖,转向更多样化的粮食选择,如玉米、西米和木薯等。尽管市场上大米供应充足且价格便宜,但过度依赖单一品种粮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然而,对于许多印尼人来说,大米不仅是必需的食物,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最大稻米生产与消费国之一,大米是当地人一日三餐的“主角”。出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考虑,印尼政府呼吁民众改变饮食习惯,少吃大米,多吃其他种类粮食。

  不过,这对于习惯大米的印尼人来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提倡多样化

  安迪·桑托索今年23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印尼人。他说,难以想象怎样才能做到政府所提倡的“一日不食大米”。

  “我早饭、中午饭、晚饭都要吃大米,”法新社12日引述桑托索的话报道,“如果不吃大米就好像没有吃饭一样。我还能吃点什么呢?”

  人民福利统筹部秘书长英德洛约诺·苏西洛说,答案很简单。

  “我们呼吁印尼人戒掉吃大米的习惯。我们需要让饮食多样化。不少印尼人仍然认为,如果不吃米饭,他们就没吃好,”苏西洛说,“印尼还出产另外66种碳水化合物,比如玉米、西米、木薯、红薯、马铃薯等。它们完全可以代替大米,成为三餐之中两餐的主角。”

  “我们呼吁印尼人从小就让自己的饮食多样化。”他说。

  “高贵”与“低端”

  对印尼数百万贫困人口来说,大米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维持生活的工具。

  “大米就是生命,它给予工作和食物。”爪哇岛中部一个小村庄的村长德加迪·库苏马说。在他居住的村庄里,人们每年都会举办为期三天的盛大节日,纪念“稻米女神”。

  库苏马上个月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节日期间,村民们会聚集在一起,“祈求稻米女神保佑,让人们远离灾祸,获得粮食丰收”。

  那里的人们似乎从来没有想过种植其他种类的粮食作物。他们与其他稻米主产区的居民一样,认为大米是一种“高贵”的食品,与代表着贫穷的“低端”木薯有天壤之别。

  可能埋隐患

  印尼年产大米4000万吨,消耗量为3300万吨,人均年消耗量为100公斤,多于日本和中国。

  虽然市场上大米供应充足,价格低廉,但印尼政府担心,民众过度依赖单一品种粮食会带来隐患。分析人士认为,稻米对气候变化敏感,加上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城市化导致耕地减少等因素影响,稻米产量可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国际水稻研究所和总部位于纽约的亚洲协会9月发表报告说,亚洲国家需要大幅增加并更好管理大米储备,以改善本地区食品安全状况。

  另外,木薯和西米等作物,不但可以当做粮食,还可以成为生物燃料,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