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态:编译型和运行类型不同时。重载和重写是多态的两种表现
2、内部类
内部类其实跟外部类的唯一区别就是拥有一个对外部类的引用
内部类的一些特征:
(1)内部类可以被定义在方法中。它可以访问外部类的final变量
(2)内部类可以被定义为abstract或接口,然后由另一个内部类去实现
(3)非静态内部类不能声明任何static成员
内部类还包括匿名内部类
下面演示非静态内部类的创建和访问外部类成员(包括内部类中有重新定义m和没有重新定义n的变量的方法)
public class A {
int m = 9;
int n = 5;
public class B {
void test(int m) {
System.out.print(new A().m);
System.out.print(m);
System.out.print(n);//如果B是静态内部类,则这里会出现编译错误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B b = new A().new B();//如果B是静态内部类,则可以直接 B b = new B();
b.test(3);
}
}
输出结果:935
3、接口(规范)
接口没有构造方法
接口中的变量都是public final static的,不管有没有这样声明,所以接口中的数据成员必须初始化,而且数据成员均为常量
接口中定义的方法都是public abstract的,不管有没有这样声明
接口中的方法必须都被实现,不然子类必须声明为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