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们,今天咱们来唠唠Android开发里最核心、最基础、你躲都躲不过去的玩意儿——Activity。
你可以把整个App想象成一部电影,那一个个Activity就是电影里的不同场景。比如,登录界面是一个场景(LoginActivity),主界面是另一个场景(MainActivity),设置页面又是另一个……它们之间如何丝滑切换,如何传递“剧情”(数据),如何优雅地“杀青”(关闭),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重点。
说白了,启动和关闭Activity,就是Android开发的“Hello, World!”。但很多人直到项目上线,对它的理解还停留在“复制粘贴”阶段。今天,咱就把它扒个底朝天,让你不仅会用,还知道为啥这么用。
第一幕:Activity的“人生”——生命周期(Lifecycle)是个啥?
在深入“相亲”(启动)细节之前,你得先了解Activity这位主角的“人生剧本”——生命周期。
简单说,从你点开一个App,到完全退出,一个Activity会经历:创建(onCreate) -> 开始(onStart) -> 恢复(onResume) -> [被其他活动打断,进入暂停(onPause)] -> [如果被完全盖住,进入停止(onStop)] -> 最后被销毁(onDestroy)。
这就像一个人的一天:起床(onCreate)、洗漱完毕准备出门(onStart)、开始工作/玩耍(onResume)、有人找你说话暂停一下(onPause)、去睡个午觉(onStop)、晚上上床彻底睡着(onDestroy)。
为什么这个很重要? 因为你在“启动”和“关闭”Activity时,其实就是在精准地触发这些生命周期回调。数据保存、资源释放、动画控制,全跟这些钩子函数息息相关。搞不清这个,你的App就容易出现“闪退”、“卡顿”、“数据丢失”等幺蛾子。
第二幕:如何优雅地“Say Hi”——启动Activity的两种姿势
好了,现在你的MainActivity(好比你的家)已经运行起来了,你怎么从这里出发,去往另一个ProfileActivity(好比相亲对象的家)呢?
姿势一:显式Intent——直球出击,门牌号清晰
“显式”,顾名思义,就是明确告诉系统:“我,要从MainActivity,去往ProfileActivity!” 这需要你知道目标Activity的“门牌号”——也就是它的 .class 文件。
// 在MainActivity中,比如一个按钮的点击事件里
findViewById(R.id.btn_start_profile).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创建一个Intent,明确指定起点和终点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MainActivity.this, ProfileActivity.class);
// 出发!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