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代码世界里的任意门,用不好会让你陷入一团乱麻
在编程语言的世界里,goto语句可能是最有争议的特性之一。它既被某些人视为编程神器,又被其他人当作代码恶魔。在Go语言中,goto语句以一种受限的方式存活下来,成为控制流程的辅助工具。今天,我们将深入探索Go语言中goto语句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什么是goto语句?编程世界的历史遗迹
goto语句是一种无条件跳转语句,它允许程序执行跳转到同一个函数内的指定标签处继续执行。简单来说,它就像代码世界里的"传送门",可以让你瞬间从一处代码跳转到另一处。
在早期的编程语言中,goto非常流行,因为它提供了直接的控制流转移方式。但随着结构化编程的兴起,goto逐渐失宠。1968年,计算机科学家Edsger Dijkstra发表了著名的《Go To Statement Considered Harmful》一文,指出过度使用goto会创建难以理解和维护的"意大利面条代码"(Spaghetti Code)。
那么,什么是"意大利面条代码"呢?这指的是控制结构复杂、难以理解的源代码,就像一碗意大利面,所有面条都缠绕在一起,你很难理清任何一根面条的来龙去脉。这样的代码通常具有高耦合、低内聚和复杂的控制流特征。
但有趣的是,在Go语言这样一门现代语言中,我们仍然能找到goto的身影。Go语言设计者并没有完全抛弃它,而是通过严格的限制让它成为可控的工具。
Go语言中的goto语法:简单但不简单
在Go语言中,goto语句的基本语法非常简单:
goto label
...
...
label: statement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
package main
func main() {
i := 0
HERE:
print(i)
i++
if i == 5 {
return
}
goto HERE
}
这段代码会输出"01234",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循环效果。
但是,Go语言中的goto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它受到一些重要的限制:
1. 不能跳过变量声明
在goto语句和标签之间不能有任何变量声明,否则会导致编译错误:
// 编译错误:goto TARGET jumps over declaration of b
func main() {
a := 1
goto TARGET // 编译错误
b := 9
TARGET:
b += a
fmt.Printf("a is %v *** b is %v", a, b)
}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