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Django基础教程之Django实现“碎碎念”组件
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学Django,教程翻来覆去就是教你做个博客,增删改查文章。拜托,这年头谁还写博客啊!(开个玩笑,博客永存!)但我们的学习热情,不能总被困在“文章-分类-标签”这个经典但略显枯燥的循环里,对吧?
今天,咱们就来点不一样的。我们来搓一个“碎碎念”组件。
这玩意儿是啥?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微博的发文框、朋友圈的瞬间、或者推特的那一下“噗”。它的核心就是:让用户(哪怕只有一个用户,比如你自己)能随时随地,不费吹灰之力地扔出一段文字,然后在一个时间线上哗啦啦地展示出来。
这不仅是做个好玩的小功能,更是对Django基础理念的一次深度灵魂按摩。准备好了吗?系好安全带,我们发车了!
一、为啥是“碎碎念”?—— 小功能,大乾坤
你可能觉得“碎碎念”太简单,有点小儿科。但恰恰是这种“简单”,能让我们抛开复杂的业务逻辑,直击Django的核心——MTV模式。
- M(Model模型): “念”从何来?得有个地方存吧?这就是模型要干的活。
- T(Template模板): “念”长啥样?总不能是数据库里的一行行代码吧?得用模板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
- V(View视图): 谁来处理“发布”这个动作?又是谁把一堆“念”搜集起来递给模板?视图,就是我们的金牌调度员。
你看,一个看似简单的功能,完美串联起了Django的三大核心。搞懂了它,你对Django的理解会瞬间从“知道”升级到“通透”。
二、开搓!一步步实现你的“念头工厂”
我们的目标是:一个输入框,一个提交按钮,下面是一个按时间倒序排列的“念头”列表。
第一步:创建“念头”的蓝图 —— Models.py
万事始于模型。我们的“念头”需要哪些信息呢?很简单:内容、创建时间。
打开你的models.py文件,敲入以下代码: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from django.utils import timezone
class Thought(models.Model):
# 内容,TextField能存比较长的文本
content = models.TextField(verbose_name='你的念头')
# 创建时间,默认自动设置为提交的那一刻
created_at = models.DateTimeField(default=timezone.now, verbose_name='创建时间')
class Meta:
# 让查询结果默认按创建时间倒序排列,新的在前
ordering = ['-created_at']
verbose_name = '碎碎念'
verbose_name_plural = '所有碎碎念'
def __str__(self):
# 在后台显示时,方便识别,只显示内容的前20个字符
return self.content[:20] + '...'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