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篇:从一场“名称纠纷”说起
嘿,各位未来的Python全栈大佬们,今天咱们来聊聊Django里那个让人又爱又恨,初看一脸懵,看懂后直呼“真香”的核心概念——MVT架构。
如果你之前听说过什么MVC模式,然后兴冲冲跑来学Django,结果发现官方文档满屏的Model、View、Template,你肯定会灵魂拷问:“说好的Controller呢?被Django吃了吗?”
别急,真相是:Django的MVT,本质上就是MVC的一个“变种”,或者说得更幽默一点,Django是个玩文字游戏的“标题党”!它用自己的一套命名,把MVC的思想包装得更贴合Web开发的实际场景。今天,咱们就来深度扒一扒它的底裤,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 经典MVC:先来认识一下“老前辈”
在“解剖”Django之前,我们得先请出江湖老前辈——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家分工明确的高级餐厅:
- Model(模型)- 后厨 & 仓库:
-
- 职责:负责所有和数据相关的事情。比如,食材从哪里来(数据库),菜应该怎么做(业务逻辑),订单如何记录(数据存取)。
- 特点:它完全不关心客人长什么样,也不关心服务员怎么传菜。它只负责把数据处理好,别人要数据,它就提供。
- View(视图)- 餐厅的装潢和摆盘:
-
- 职责:负责把数据展示给用户看。就像厨师做好的菜,需要用一个漂亮的盘子装点一下,再配上点花草,让人一看就有食欲。
- 特点:它只关心怎么呈现,不关心数据是怎么做出来的(不管后厨流程),也不关心用户点了什么菜(不处理用户交互)。
- Controller(控制器)- 服务员 & 大堂经理:
-
- 职责:它是总指挥,接收用户的指令(比如点菜、催单)。用户告诉服务员:“我要一份番茄炒蛋。”服务员(Controller)就跑去后厨(Model)下单,然后等着后厨把做好的菜(数据)交给他,他再负责把菜端到客人面前的盘子(View)里。
- 特点:它是连接用户、数据和显示的中间人和大脑。
总结一下MVC的流程:用户操作 -> Controller接收 -> 调用Model处理数据 -> 将数据交给View渲染 -> 呈现给用户。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47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