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基础教程(八十二)docker创建镜像之提交容器为镜像:Docker镜像炼成术:Commit大法好,懒人救星还是潘多拉魔盒?

深度分析Docker创建镜像之提交容器为镜像,并附完整示例

在Docker的奇幻世界里,我们总是追求一种极致的美学:用一份完美无瑕、声明式的Dockerfile,通过可重复的构建过程,铸就一个轻量、安全、高效的镜像。这无疑是标准的“好学生”做法,是值得倡导的最佳实践。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你是否曾经历过这样的绝望时刻?

你在一个基础容器里,吭哧吭哧地装了十几个依赖包,改了N个配置文件的参数,启动了七八个服务进行复杂联调……终于,程序跑通了!你狂喜之下,猛然惊醒——我X,这些操作根本没写在Dockerfile里! 难道要重头再来,凭记忆把这一系列“神操作”再重演一遍?

别慌!Docker早已看穿了一切,为各位“懒人”和“救火队员”准备了一剂猛药——docker commit命令。它就像游戏里的“存档点”,时光机里的“快照”,能瞬间将你当前容器的“音容笑貌”(包括所有文件改动、运行状态)冻结成一个全新的镜像。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剖析这把“双刃剑”,看看它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一、 Docker commit原理:给容器“拍张照”

简单来说,docker commit的原理类似于我们给一个虚拟机拍快照。

一个Docker容器是由一个可写的容器层(Container Layer)叠加在只读的镜像层(Image Layers)之上构成的。所有你对运行中容器进行的文件写入、修改、删除操作,都只发生在这个薄薄的、独有的可写容器层上。

docker commit命令所做的,就是将这个可写的容器层,固定成一个新的、只读的镜像层,并将其作为新镜像的最顶层。这个新镜像会继承自原容器的原始基础镜像,并在其之上追加你刚刚提交的这一层。

所以,它的工作流程非常直观:

  1. 基于一个镜像(如ubuntu:20.04)运行一个容器。
  2. 进入容器,进行任意操作(安装软件apt-get install nginx、修改配置、下载代码等)。
  3. 不关闭容器(重要!),另起一个终端,执行docker commit <容器名> <新镜像名:tag>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值引力

持续创作,多谢支持!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