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容器技术的史前时代
在Docker出现之前,软件开发世界充满了“在我这儿能跑啊!”的无奈哀嚎。环境配置复杂、依赖冲突、部署繁琐如同三座大山,阻碍着应用的顺利交付。
虚拟化技术虽已存在,但传统的虚拟机需要完整的操作系统,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和系统负担过重。那时,容器技术已有雏形——LXC(Linux Container)在2008年就已进入Linux内核主线。
但LXC并非为云计算而设计,缺少标准化描述手段和容器可迁移性,构建出的环境难以迁移和管理。
2 Docker的诞生与崛起
2010年,Solomon Hykes在法国创建了dotCloud公司,致力于提供平台即服务(PaaS)解决方案。 dotCloud的开发过程中,他们发现LXC可以帮助解决很多问题,于是开始构建一个更易于使用和管理的容器化平台。
Docker于2013年3月正式发布,最初只是dotCloud内部项目的副产品。但随着Docker在GitHub上开源,它立刻引起了开发者社区的广泛关注。
Docker的成功秘诀在于它解决了开发者的核心痛点: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封装应用和它们所有的依赖项成一个可移植的、独立的包(即镜像),能在任何支持Docker的主机环境中运行。
“一次构建,到处运行”的理念,架起了开发者和运维人员之间的桥梁。 这与Java曾经的“Write Once,Run AnyWhere”理念异曲同工,但Docker真正做到了跨环境的一致性。
3 Docker的核心概念解析
3.1 镜像(Image):容器的“模板”
Docker镜像是构建容器的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