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基础教程(二)容器技术起源与发展:从码头搬砖到宇宙飞船:容器技术的“封神”之路

第一章:史前时代:码头工人的“孤岛”困境

在遥远的“上古时期”(其实就是21世纪初),软件开发与运维的世界是一片混沌。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开发者“小码”,你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让一个基于Python 3.8、Flask框架和一堆特定版本依赖库的Web应用成功运行。你兴奋地打了个包,扔给了运维同事“大运”。

大运的服务器环境是CentOS,上面跑的是Python 3.6,还有一些其他古老的神秘依赖。结果可想而知——应用在他的机器上就像去了一个重力不同的外星,直接扑街。你俩开始了一场经典的甩锅大战:“在我这儿是好的啊!

这就是所谓的“环境一致性”问题。当时的解决方案是虚拟机(Virtual Machine, VM)。VM像是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盖了好几栋独立的公寓楼(虚拟机),每栋楼都有自己的水电系统(完整的操作系统内核、系统库、应用)。它能很好地实现隔离,但代价巨大:笨重、启动慢、资源占用极高。为了运行一个几百KB的小应用,你不得不启动一个几GB的整个操作系统,这就像为了运一箱可乐,不得不动用一整艘货轮,极其浪费。

我们需要一种更轻量、更敏捷的解决方案。于是,容器的思想开始浮出水面。

第二章:思想的萌芽:从“chroot”到“集装箱”的隐喻

容器的核心思想其实很简单:隔离与封装。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系列Unix/Linux技术逐步演进的结果。

  1. 1979 - chroot(Change Root)容器技术的“曾祖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值引力

持续创作,多谢支持!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