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布局的“史前时代”与“文艺复兴”
曾几何时,互联网的荒野上,一群早期的“开拓者”们发现了一个万能工具——<table>标签。它本是用来展示数据的表格,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整个网页布局的基石。
“嘿,老兄,你看!用<tr>和<td>拼拼凑凑,居然能做出三栏布局!”于是,整个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嵌套无数层的表格迷宫。这就像用瑞士军刀去盖房子,虽然勉强能立起来,但代码臃肿、加载缓慢、维护起来更是噩梦级别的——改一个像素,可能整个“大楼”都塌了。搜索引擎看着这些毫无语义的代码,也是一脸懵逼,根本看不懂你的内容结构。
这就是布局的“石器时代”,我们称之为 “Table布局の黑暗森林” 法则。
时光飞逝,CSS的崛起带来了“文艺复兴”。我们迎来了DIV+CSS的圣光。<div>这个“没有感情的容器”配合CSS,实现了结构与样式的分离。我们学会了用float让元素浮动,用position给元素精确定位。
但这片新大陆也充满了陷阱:
float的诅咒:你让一个元素float: left;,就得时刻记得它的父级要clearfix,不然布局就会“高度坍塌”,像被抽掉底的积木。这仿佛是CSS对你施加的一种魔法反噬。position: absolute;的孤岛:当你把元素绝对定位,它就脱离了文档流,成为了一个“宇宙浮萍”,你需要用top,left等属性手动微调它的坐标,稍有不慎,它就可能消失在屏幕之外或者与其它元素上演“叠罗汉”的戏码。
这个时代,我们像中世纪的工匠,依靠float和position这两样基础工具,精雕细琢,虽然能创造出复杂的布局,但始终伴随着Hack和调试的辛酸泪。我们称之为 “Float悬浮与Position定位の荆棘王冠”。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