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缘起:当HTML决定“裸奔”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熬夜爆肝,用HTML精心搭建了一个网站的结构——标题、段落、列表、链接,一应俱全,逻辑清晰。你兴奋地按下F12在浏览器中预览……
然后你沉默了。
这页面,怎么说呢……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所有内容从上到下堆叠,字体千篇一律,链接是扎眼的蓝色还带条下划线,按钮长得像上世纪90年代的文物。就像一个只有骨架的模型,严谨,但毫无生气。
这就是没有CSS的HTML。它提供了全部的内容和结构,但它“裸奔”了。
此时的你,仿佛一位拥有顶级食材(HTML)却不懂任何烹饪技巧(CSS)的厨师,做出来的菜虽然能吃,但绝对称不上美味佳肴。
而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的登场,就如同一位米其林三星大厨、一位顶级服装设计师和一位空间布局大师的三合一合体。它的使命只有一个:给HTML骨架穿上华丽的衣服,化上精致的妆容,让它住进精心装修的房子。
第二章:CSS核心魔法:选择器、属性和值
CSS的语法非常简单,它的核心魔法由三部分组成:
选择器 {
属性: 值;
另一个属性: 值;
}
- 选择器 (Selector):它的工作是“精准点名”。你想给谁化妆?是所有的
<p>标签,还是那个特别的id="main-title"的标题?就像是化妆师喊:“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姑娘,过来一下!” 或者 “所有戴眼镜的,看这里!” - 属性 (Property):你要改变什么?是颜色(
color)、字体(font-size)、还是位置(margin)?这相当于化妆师决定是给你涂口红还是画眼线。 - 值 (Value):具体改成什么样?颜色是
red还是#ff0000?字体是16px还是2em?这就是决定用“迪奥999”还是“阿玛尼405”色号。
示例1:给“裸奔”的HTML穿上基础外衣
<!DOCTYPE html>
<html>
<head>
<style>
/* 选中所有 <p> 标签 */
p {
color: #333; /* 深灰色文字,更柔和 */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1.6; /* 增加行高,更易阅读 */
}
/* 选中所有 <h1> 标签 */
h1 {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1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