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区类型
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
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1个,并且扩展分区加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不能写入数据,不能格式化,只能包含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可以写入数据,可以格式化。
分区要使用过程:分区→格式化→起设备文件名→挂载点
必须分区:(必须有根分区和swap分区Linux才可以启动)
/ :根分区
swap :交换分区,内存的2倍,不超过2GB
推荐分区:
/boot:启动分区,200MB左右
系统分区:
1.系统分区的内容:
/:Linux的根目录。
/boot:Linux的内核及引导系统程序所需要的文件,比如vmlinuz initrd.img 文件都位于这个目录中。在一般情况下,GRUB或LILO系统引导管理器也位于这个目录;启动装载文件存放位置,如kernels,initrd,grub。一般是一个独立的分区。
/bin:该目录中存放Linux的常用命令。做为基础系统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命令就是放在这里。比如ls、cp、mkdir等命令;功能和/usr/bin类似,这个目录中的文件都是可执行的,普通用户都可以使用的命令,二进制文件。
/sbin 该目录用来存放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管理程序。
/dev:该目录包含了Linux系统中使用的所有外部设备,如设备,声卡、磁盘等,还有如/dev/null. /dev/console /dev/zero /dev/full 等。它实际上是访问这些外部设备的端口,访问这些外部设备与访问一个文件或一个目录没有区别。
/home:用户工作目录,和个人配置文件,如个人环境变量等,所有的账号分配一个工作目录。一般是一个独立的分区。如果建立一个名为“xx”的用户,那么在/home目录下就有一个对应的“/home/xx”路径,用来存放该用户的主目录。
/initrd:它的英文含义是boot loader initialized RAM disk,就是由boot loader初始化的内存盘。在linux内核启动前,boot loader会将存储介质(一般是硬盘)中的initrd文件加载到内存,内核启动时会在访问真正的根文件系统前先访问该内存中的initrd文件系统。
/lib:动态链接共享库文件存放地。bin和sbin需要的库文件。类似windows的DLL。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会用到该目录下的共享库。
/etc:该目录存放系统管理时要用到的各种配置文件和子目录,例如网络配置文件、文件系统、X系统配置文件、设备配置信息、设置用户信息等。
/mnt:临时将别的文件系统挂在该目录下。这个目录一般是用于存放挂载储存设备的挂载目录的。
/root :root用户的工作主目录。
/usr:用户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几乎都存放在该目录下。如:
/usr/bin:非必须的普通用户可执行命令 ,单用户模式下不能执行
/usr/include:标准头文件
/usr/lib:/usr/bin/ 和/usr/sbin/的库文件
/usr/sbin:非必须的可执行文件,只有超级用户才能使用
/usr/src:内核源码
/opt:第三方软件在安装时默认会找这个目录,所以你没有安装此类软件时它是空的,但如果你一旦把它删除了,以后在安装此类软件时就有可能碰到麻烦。
/tmp:用来存放不同程序执行时产生的临时文件,一般系统重启不会被保存。
/proc: 虚拟文件,可以在该目录下获取系统信息,这些信息是在内存中由系统自己产生的,操作系统运行时,进程(正在运行中的程序)信息及内核信息(比如cpu、硬盘分区、内存信息等)存放在这里。该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在内存里。
/sys 虚拟文件系统。主要保存内核信息。
/srv 服务数据目录。一些系统服务启动后,在里面保存所需要的数据。
/var 该目录存放那些经常被修改的文件,包括各种日志、数据文件。
/lost+found:该目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空的。但当突然停电、或者非正常关机后,有些文件就临时存放在这里。
文件颜色的含义:蓝色为文件夹;绿色是可执行文件;浅蓝色是链接文件;红框文件是加了SUID位,任意限权;红色为压缩文件;褐色为设备文件。
/media 挂载目录。系统是建议用来挂载多媒体设备,例如:软盘,光盘。
/mnt 挂载目录。挂载U盘,移动硬盘和其他操作系统的分区。
/misc 挂载目录。系统建议挂载NFS服务的共享目录,可以自行创建。
(标红的目录需要及时备份)
Linux中不靠扩展名区分文件类型,但是有的文件是有扩展名的,例如:
压缩包:“.gz”,“.bz2”,“.tar.bz2”,“.tgz”等。
二进制文件:“.rmp”
网页文件:“.html”,“.php”等。
脚本文件:“.sh”
配置文件:“.conf”
Linux中所有存储设备都必须挂载之后,用户才能使用,包括硬板,U盘和光盘。
挂载:将分配“盘符”的过程称为挂载。
Linux中的根目录以外的文件要想被访问,需要将其“关联”到根目录下的某个目录来实现,这种关联操作就是“挂载”,这个目录就是“挂载点”,解除次关联关系的过程称之为“卸载”。
注意:“挂载点”的目录需要以下几个要求:
(1)目录事先存在,可以用mkdir命令新建目录;
(2)挂载点目录不可被其他进程使用到;
(3)挂载点下原有文件将被隐藏。
2.查看分区:
1.2.1 查看分区命令:df
二.目录处理命令
1.命令格式
命令格式:命令 [-选项] [参数]
例如: ls -la /etc
说明:① []里面的内容表示可选,即可以有也可以没有,都能操作。
② 个别命令可以不遵循这样的格式。
③ 当有多个选项时,可以写在一起。
④ 简化选项与完整选项。简化选项用一个“-”,完整选项用两个“-”。
例如:-a 等于 -–all
最左边开头第一个字母:d 表示这是一个目录
- 表示这是一个二进制文件
l 表示这是一个软链接
p 表示是一个管理文件
b 表示是一个快设备文件
c 表示是一个字符设备文件
接下来三个三个字母对应的所属成员: 前面三个字母对应所有者 u
中间三个字母对应所属组 g
后面三个字母对应其他人 o
r: 可读 w: 可写 x: 执行 –:没有权限
2.目录查看命令:ls
命令名称:ls
命令英文:list
命令所在路径:/bin/ls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功能:显示目录里面的内容
命令语法:ls [选项] [文件后或者目录名]
(目录即文件夹)
2.2.1 显示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ls -a [文件或者目录名]
(一个点表示当前目录,两个点表示上级目录,以点开头的是隐藏文件)
2.2.2 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ls -l [文件或者目录名]
2.2.3 查看当前目录的属性,不看里面的内容:ls -d [文件或者目录名]
2.2.4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结点:ls -i [文件或者目录名](结点即前面的数字)
2.2.5 人性化显示文件的大小: ls -lh [文件或者目录名]
2.2.6 以时间由大到小的顺序显示内容:ls -lt [文件或者目录]
3.目录创建命令:mkdir
命令名称:mkdir
命令英文原意:make directories
命令所在路径:/bin/mkdir
命令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使用语法:mkdir -p [目录名]
命令功能描述:创建新目录
-p 递归创建目录
2.3.1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新目录:mkdri [目录名]
2.3.2 在指定目录下创建新目录(指定目录必须存在):mkdir /目录名/新目录名
2.3.3 在目录下递归创建新目录:mkdir -p /目录名/目录名/目录名 ……
2.3.4 在同一个目录下多次创建目录:mkdir /目录名/新目录名 /目录名/新目录名
4.目录切换命令:cd
命令名称:cd
命令英文:change directory
命令路径:shell内置命令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cd [目录名]
功能描述:切换目录
2.4.1 切换到指定目录:cd 目录名
2.4.2 切换到当前目录:cd .
2.4.3 切换到当前目录的上一级目录:cd …
5.目录显示命令:pwd
命令名称:pwd
命令原意:print working directory
命令路径:/bin/pwd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pwd
功能描述:显示当前工作的目录
2.5.1 显示当前工作的目录:pwd
6.目录删除命令:rmdir
命令名称:rmdir
命令英文:remove empty directories
命令路径:/bin/rmdir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rmdir [目录名]
功能描述:删除空目录(只能删除空目录)
2.6.1 删除空目录:rmdir 目录名
7.目录复制命令:cp
命令名称:cp
命令英文:copy
命令路径:/bin/cp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cp -rp [原文件或者目录][目标文件或者目录]
-r 复制保留
-p 保留文件属性
功能描述:复制文件或者目录
2.7.1 (基本用法:不加参数只能复制文件)复制文件:cp [原文件][目标文件]
2.7.2 复制目录:cp -r [原文件或者目录][目标文件或者目录]
2.7.3 保留文件属性复制(即时间不变): cp -rp [原文件或者目录][目标文件或者目录]
2.7.4 复制目录或者文件修改文件名:cp -rp [原文件或者目录][目标新名称]
8.目录剪切命令:mv
命令名称:mv
命令英文:move
命令路径:/bin/mv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mv [原文件或者目录][目标文件]
功能描述:剪切文件,更改名称
2.8.1 剪切文件:mv [原文件或者目录][目标文件]
2.8.2 剪切文件后改名: mv [原文件或者目录][目标文件新名称]
2.8.3 在同一个目录下移动就是改名:mv [原文件][新文件名]
三.文件处理命令
1.文件删除命令:rm
命令名称:rm
命令英文:remove
命令路径:/bin/rm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rm -rf [文件或者目录]
-r 删除目录(有提示)
-f 强制删除(没有提示)
功能描述:删除文件或者目录(注意:不会放到回收站,直接删除)
2.9.1 删除文件:rm [文件名]
2.9.2 删除目录:rm -r [目录名]
2.9.3 删除目录或者文件没有提示:rm -f [文件或者目录名]
2.文件创建命令:touch
命令名称:touch
命令路径:/bin/touch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touch [文件名]
功能描述:创建空白文件
3.2.1 创建空白文件:touch [文件名]
3.2.3 创建多个文件:touch [文件名1] [文件名2][文件名3] ……
3.2.3 创建带有空格文件名的文件:touch [”文件名”](引号内有空格)
3.文件查看命令:cat
命令名称:cat
命令路径:/bin/cat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cat [文件名]
功能描述:显示文件内容
-n 会显示行号
3.3.1 显示文件内容:cat [文件名]
3.3.2 显示文件内容带行号:cat [文件名]
4.文件查看命令:tac
命令名称:tac
命令路径:/usr/bin/tac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tac [文件名]
功能描述:反向显示文件内容
3.4.1 反向显示文件内容:tac [文件名]
5.文件查看命令:more
命令名称:more
命令路径:/bin/more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more [文件名]
空格或者f 向下翻页
Enter 向下换一行
q或者Q 退出
功能描述:浏览比较长的文件进行分页显示
3.5.1 查看比较长的文件: more [文件名] (services是一个比较很长的文件)
6.文件查看命令:less
命令名称:less
命令路径:/usr/bin/less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发:less [文件名]
功能描述:(进入文件查看)分页显示文件内容,支持向上翻页
空格或者f 向下翻页
PgDn 向下翻页
向下箭头 向下翻页
PgUp 向上翻页
向上箭头 向上翻页
Enter 向下换一行
q或者Q 退出
支持搜索内容:键盘先输入 “ /”再输入内容,查找关键字,输入 n 继续查找下一个关键字
3.6.1 搜索文件指定的内容
7.文件查看命令:head
命令名称:head
命令路径:/usr/bin/head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head [文件名]
功能描述:显示文件的前几行(默认显示前10行)
-n 指定显示行数
3.7.1 显示文件前几行:head [文件名] (截图不全)
3.7.2 指定显示文件的行数:head -n 数字 [文件名]
8.文件查看命令:tail
命令名称:tail
命令路径:/usr/bin/tail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tail [文件名]
功能描述:显示文件的后几行(默认10行)
-n 指定显示文件的后几行
-f 动态会显示文件末尾内容
3.8.1 显示文件末尾内容:tail [文件名]
3.8.2 指定显示文件的后几行:tail -n 数字 [文件名]
3.8.3 动态显示文件末尾内容:tail -f [文件名]
即:打开了这个文件,如果有人在更改这个文件可以看到文件在变化。
9.文件链接命令:ln
命令名称:ln
命令英文:link
命令路径:/bin/ln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ln [原文件][目标文件] (硬链接)
-s 创建软链接
功能描述:生成链接文件,生成链接文件支持该名称
3.9.1 生成硬链接文件:ln [原文件][目标新文件]
硬链接不能在共享文件夹下创建
3.9.2 生成软链接文件:ln -s [原文件][目标新文件]
更改名称后:
软链接类似与Windows中的快捷方式,所有者,所有组,其他人都具有可读,可写,可执行的权限,但是最终的权限取决与原文件的权限。
硬链接是原文件的拷贝,但是二者支持同步更新,即:更改其中一个,另一个也会同步更新。
二者区别:删除原文件,软链接打不开,硬链接可以打开。软链接可以跨分区,硬链接不能跨分区。
10.文件搜索命令:find
命令名称:find
命令路径:/bin/find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find [搜索范围][匹配条件]
功能描述:文件搜索
匹配条件:可以是文件名,文件时间,文件属性等等。
通配符:* 可以代替多个字符,? 可以代替一个字符
3.10.1 根据文件名搜索:find [搜索范围] -name 文件名
使用通配符:
3.10.2 不区分大小写按文件名搜索:find [搜索范围] -iname 文件名
3.10.3 根据文件大小搜索:find [搜索范围] -size 数字
数字前面可以是:+ 表示大于这个数字
- 表示小于这个数字
什么也没有表示等于这个数字
注意:在Linux中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1个数据块等于512个字节等于0.5KB
例如:100MB = 102400KB = 204800数据块
3.10.4 文件大小在固定范围之内查找:find [搜索范围] -size +数字 -a
-size -数字 (-a 表示同时满足)
例如:在根目录下查找大于80MB小于100MB的文件
3.10.5 根据所有者进行搜索:find [搜索范围] -user 所有者名称
(内容过多)
3.10.6 根据所属组进行搜索:find [搜索范围] -group 所属组名称
(内容过多)
3.10.7 根据时间查找文件属性被改变的文件:find [搜索范围] -cmin 数字
3.10.8 根据时间查找文件内容被改变的文件:find [搜索范围] -mmmin 数字
例如:在家目录下查找在60分钟之内修改过的文件
3.10.9 按文件名并且按照文件类型查找:find [搜索范围] -name 文件名 -a
-type (f,d,l)
f:文件 d:目录 l:软链接
例如:在根目录下查找名称为1.c类型是文件的文件
3.10.10 按名称找到文件并查看详细信息:find [搜索范围] -name 文件名称
-exec ls -l {} ;
例如:在/etc目录下查找名为inittab的文件并查看详细信息
3.10.11 按名称找到文件并查看详细信息:find [搜索范围] -name 文件名称
-ok ls -l {} ; (存在询问)
3.10.12 按照文件结点查找:find [搜索范围] -inum 结点数字
例如:在根目录下按照结点查找家目录
11.文件搜索命令:locate
命令名称:locate
命令路径:/usr/bin/locate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locate 文件名
功能描述:提前已经建立好了文件资料库,在文件资料库里面快速查找
3.11.1 查找文件:locate 文件名
(内容过多)
注意:如果在短时间内新建了文件,使用locate不能查找到,因为资料库没有更新。locate命令不能查找在/tmp文件下的内容。
3.11.2 更新资料库,后再搜索文件:updatedb
3.11.3 不区分大小写搜索文件:locate -i 文件名
12.文件搜索命令:which
命令名称:which
命令路径:/usr/bin/which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which 命令名称
功能描述:搜索命令所在的目录以及别名信息
3.12.1 搜索命令所在的目录:which 命令名称
13.文件搜索命令:whereis
命令名称:whereis
命令路径:/usr/bin/whereis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which [命令名称]
功能描述:搜索命令所在的目录以及帮助文档
3.13.1 搜索命令所在的目录以及帮助文档:whereis [命令名称]
/usr/share 存放的就是命令的帮助信息
14.文件搜索命令:grep
命令名称:grep
命令路径:/bin/grep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grep -iv [指定内容][文件名称]
功能描述:在文件中搜索指定内容并输出
-i 不区分大小写
-v 排除指定字符
3.14.1 在文件中查找指定内容:grep [指定内容][文件名称]
3.14.2 在文件中不区分大小写查找指定内容:grep -i [指定内容][文件名称]
3.14.3 在文件中去掉指定内容查看其它内容:grep -v [指定内容][文件名称]
例如:在/ect/inittab 文件中去掉以 # 开头的行,查看剩余的内容。
注意:在Linux中以 # 开头的都是注释行,但是有的文件 # 在有效文件的后面作为注释,为了防止去掉有效文件在 # 号前面加上 ^(英文下输入Shift+6)。
会去掉以#开头的行,即会去掉 #include<stdio.h>,并不会去掉不以#开头的行。
15.文件查看大小命令:du
3.15.1 查看指定文件的大小:du -sh 文件名
四.帮助命令
1.帮助命令:man
命令名称:man
命令英文:manual
命令路径:/usr/bin/man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man [命令或者配置信息]
功能描述:获得帮助信息
4.1.1 查看命令的帮助信息:man 命令名称
(内容过多)
4.1.2 查看配置文件的帮助信息:man 配置文件名
(内容过多)
有的命令即使配置文件又是命令,如:passwd
1是命令 5是配置文件,man命令优先查看命令的帮助信息
查看passwd的配置信息:
(内容过多)
2.帮助命令:whatis
4.2.1 只查看命令有关的信息,不查看其他内容:whatis 命令名称
3.帮助命令:apropos
4.3.1 只查看配置文件的信息,不查看其他内容:apropps 配置文件名称
4.帮助命令: --help
4.4.1 只查看命令的用法和选项:命令名称 – help
(内容过多)
5.帮助命令:help
命令名称:help
命令所在路径:Shell内置命令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help 命令名称
功能描述:获得Shell内置命令的帮助信息,主要用与Shell编程
Shell内置命令是没有路径的。
查看Shell内置命令:help
(内容过多)
五.压缩和解压缩命令
1.压缩命令:gzip
命令名称:gzip
命令路径:/bin/gzip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gzip [文件名]
功能描述:压缩文件,不能压缩目录,压缩之后原文件就删除了
压缩格式:.gz
在Windows和Linux中通用的压缩包格式是 .zip
5.1.1 压缩文件:gzip [文件名]
2.解压缩命令:gunzip
命令名称:gunzip
命令英文:GUN unzip
命令路径:/bin/gunzip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gunzip [压缩文件名]
功能描述:解压缩.gz的压缩文件
3.解压缩命令:gzip -d
5.3.1 解压缩命令:gzip -d 压缩文件名
4.打包压缩命令:tar
命令名称:tar
命令路径:/bin/tar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tar [-zcf] [压缩后文件名][目录名]
-c 打包
-v 显示详细信息
-f 指定文件名
-z 打包同时压缩
功能描述:只能打包目录,不能打包文件
压缩格式:.tar.gz
5.4.1 只打包不压缩:tar -cvf [压缩后文件名][目录名]
5.4.2 打包同时压缩:tar -zcf [压缩后文件名][目录名]
5.解压缩命令:tar
命令语法:tar -zxvf 压缩包文件名
-x 解包
-v 显示详细信息
-f 指定文件名
-z 解压缩
5.5.1 解压缩:tar -zxvf 压缩包文件名
6.压缩命令:zip
命令名称:zip
命令路径:/usr/zip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zip -r [压缩后的文件名][文件或者目录]
-r 压缩目录
功能描述:压缩文件或者目录
压缩格式:.zip
5.6.1 压缩文件:zip 压缩后的文件名称 文件名称
中间是显示压缩比(deflated 19%)
5.6.2 压缩目录:zip -r 压缩后的文件名称 目录名称
7.解压缩命令:unzip
命令名称:unzip
命令路径:/usr/bin/unzip
命令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unzip 压缩文件名
功能描述:解压缩.zip的压缩文件
5.7.1 解压缩命令:unzip 压缩文件名
8.压缩命令:bzip2
命令名称:bzip2
命令路径:/usr/bin/bip2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bzip2 -k [文件名]
-k 产生压缩脑后保留原文件
功能描述:压缩文件,推荐压缩大文件
压缩格式:.bz2
5.8.1 压缩文件:bzip2 文件名
5.8.2 压缩文件后保留原文件:bzip2 -k 文件名
9.解压缩命令:bunzip2
命令名称:bunzip2
命令路径:/usr/bin/bunzip2
命令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bunzip2 -k [压缩文件名]
-k 解压后保留原文件
功能描述:解压缩.bz2的压缩文件
5.9.1 解压缩.bz2文件:bunzip2 -k 压缩文件名
六.网络命令
1.发送信息命令:write
命令名称:write
命令路径:/usr/bin/write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write 用户名
功能描述:给用户发送信息用户必须登录在这台服务器上,以Ctrl+D保存发送
6.1.1 给用户发送信息:write 用户名
2.发送信息命令:wall
命令名称:wall
命令英文:write all
命令路径:/usr/bin/wall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wall 内容
功能描述:给所有用户发送信息,广播信息
6.2.1 给所用用户发送信息:wall 内容 (按回车结束)
3.网络命令:ping
命令名称:ping
命令路径:/bin/ping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ping [选项] IP地址
-c 指定发送次数
功能描述:测试网络的连通性,相互回应
6.3.1 测试网络的连通性:ping IP地址
例如:ping Windows主机
6.3.2 指定ping 的次数:ping -c 数字 IP地址
3.查看IP地址命令:ifconfig
命令名称:ifconfig
命令英文:interface configure
命令路径:/sbin/ifconfig
执行权限:root
命令语法:ifconfig 网卡名称 IP地址
功能描述:查看和设置网卡信息
6.3.1 查看当前主机IP地址:ifconfig
4.查看IP地址命令:ip addr
功能描述:查看当前主机IP地址
6.4.1 查看当前主机IP地址:ip addr
5.发送电子邮件命令:mail
命令名称:mail
命令路径:/bin/mail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mail [用户名]
功能描述:查看发送电子邮件,无论用户是否登录在主机上都可以发送和接收
6.5.1 发送电子邮件:mail [用户名] 以Ctrl+D保存发送
6.5.2 查看电子邮件内容:mail
输入前面序号查看邮件:如:1
输入d 序号可以删除邮件
输入q 直接退出
6.显示登录用户命令:last
命令名称:last
命令路径:/usr/bin/last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last
功能描述:列出所有登录系统的用户信息
6.6.1 统计所有用户登录的信息包括重启时间:last
7.显示登录用户命令:lastlog
命令名称:lastlog
命令路径:/usr/bin/lastlog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lastlog
功能描述:检查在特定用户上次登录的时间
6.7.1 检查在特定用户上次登录的时间:lastlog
8.显示数据包路径命令:traceroute
命令名称:traceroute
命令路径:/bin/traceroute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traceroute
功能描述:显示数据包到主机的路径,包括经过的所有路由器,交换机
6.8.1 显示数据包到主机的路径:traceroute 网址
9.显示网络信息命令:netstat
命令名称:netstat
命令路径:/bin/netstat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netstat [选项]
-t TCP协议
-u UDP协议
-l 监听信道
-r 显示路由网关
-n 显示IP地址和端口号
功能描述:显示网络相关信息
6.9.1 查看本机开启的端口:netstat -tlun
6.9.2 查看本机所有的网络连接:netstat -an
6.9.3 查看本机的路由表:netstat -rn
10.网络配置命令:setup
命令名称:setup
命令路径:/usr/bin/setup
执行权限:root
命令语法:setup
功能描述:配置网络
6.10.1配置网络:setup (专属命令,其他发行版可能没有)
Tap 键实现左右切换。
七.关机重启切换命令
1.关机重启命令:shutdown
7.1.1 关机命令:shutdown -h now
7.1.2 指定时间关机:shutdown -h 时间
例如:在8点整关机:shutdown -h 08:00
7.1.3 重启命令:shutdown -r now
7.1.4 指定时间重启:shutdown -r 时间
例如:在8点10分重启:shutdown -r 08:10
取消操作:shutdown -c
shutdown 命令最为安全,关机重启之前会停止启动的服务,而不是直接断电。
2.其他关机命令
7.2.1 关机命令:poweroff
7.2.2 关机命令:init 0
3.其他重启命令
7.3.1 重启命令:reboot
7.3.2 重启命令:init 6
4.字符界面与图形界面切换命令
7.4.1 切换到图形界面:init 5
7.4.2 切换到字符界面:init 3
5.查看优先级命令:runlevel
7.5.1 查看系统字符界面与图形界面的优先级:runlevel
6.退出登录命令:logout
7.6.1 退出当前登录的用户:logout
八.软件管理命令
1.软件包分类
8.1.1 源码包:脚本安装包
8.1.2 二进制包:RPM包、系统默认包(经过编译的)
(CentOS与Ubuntu安装命令不同的原因就在于:二进制包不同,CrntOS是以.rmp结尾的二进制包,Ubuntu是以.deb结尾的二进制包)
2.RPM包管理:-rpm命令管理
8.2.1 RMP包命名规则:
例如: httpd-2.2.15-15.el6.centos.1.i686.rpm
httpd 软件包名
2.2.15 软件版本
15 软件发布的次数
e16.centos 适合的Linux平台
i686 适合的硬件平台
rpm rmp包扩展名
8.2.2 RMP包依赖性:
树形依赖:a→b→c 安装a依赖b安装b依赖c
环形依赖:a→b→c→a 安装a依赖b安装b依赖c安装c依赖a
模块依赖:模块依赖的网站查询:www.rpmfind.net
3.RPM包管理:安装升级卸载命令
包全名:安装时使用,指整个名称。
包名: 操作时使用,最前面的名称。
8.3.1 RPM包安装:rpm -ivh 包全名
-i 安装
-v 显示安装信息
-h 显示安装进度
8.3.2 RPM包升级:rpm -Uvh 包全名
-U 升级
8.3.3 RPM包卸载:rpm -e 包名
-e 卸载
4.RPM包管理:查询命令
8.4.1 查询是否安装:rpm -qa 包名
8.4.2 查询已安装包详细信息:rpm -qi 包名
8.4.3 查询未安装包详细信息:rpm -pi 包全名
8.4.4 查询已安装包位置信息:rpm -ql 包名
8.4.5 查询未安装包位置信息:rpm -pl 包全名
8.4.6 查询系统文件属于哪个RPM包:rpm -qf 系统文件名
8.4.7 查询已安装包的依赖性:rpm -qR 包名
8.4.8 查询未安装包的依赖性:rpm -qp 包全名
8.4.9 启动RPM包的服务:service 包名 start
5.RPM包管理:校验和文件提取命令
8.5.1 RPM包校验:rpm -V 包名
(没有提示信息就是初始状态,否则就有更改)
修改提示信息具体内容:
S 文件大小改变
M 文件类型或者权限改变
5 文件MD5校验改变(即内容改变)
D 设备中代码改变
L 文件路径改变
U 文件所有者改变
G 文件所属组改变
T 文件时间改变
文件类型:
c 配置文件
d 普通文件
g “鬼”文件,即不应该出现的文件
l 授权文件
r 描述文件
8.5.1 RPM包提取:rpm2cpio 包全名 | cpio -idv. 文件绝对路径
(用于修补系统错误)
6.RPM包管理:-yum命令管理
(用于解决安装过程中的依赖问题,自动在线安装)
8.6.1 查看yum源:cd /etc/yum.repos.d/
(所有后缀名为.repo都是合法可以使用的yun源,默认Base.repo生效)
8.6.2 yum源详细内容:
[base]:容器名称,一定放在[]中。
name : 容器说明,可以自己随便写。
mirrorrlist:镜像站点,可以注释掉。
baseurl:yum源的服务器地址,默认是CentOS官方的服务器,可以自己修改。
enabled:判断容器是否生效,如果不写或者enabled=1都是生效,enabled=0不生效。
gpgcheck:数字证书,等于1证书生效,等于0不生效。
gpgkey:数字证书的公钥文件保存位置,不用修改。
7.yum 软件管理命令
8.7.1 获取服务器上软件包列表:yum list
(内容过多)
8.7.2 在服务器上搜索指定的软件包:yum search 包名
(内容过多)
8.7.3软件包安装命令:yum -y install 包名
-y 自动回答yes
例如:安装httpd(阿帕奇)
8.7.4软件包升级命令:yum -y update 包名
注意:使用yum -y update 会使所有软件包升级,包括Linux内核,升级Linux内核必须配置才会生效,不配置会导致服务器宕机。
8.7.4软件包卸载命令:yum -y remove 包名
注意:卸载一个软件包也会卸载软件相应的依赖包,如果有其他软件也依赖相应的软件包,会导致软件无法正常使用。如果有内核依赖,会导致系统无法开机。
8.yum 软件组管理命令
8.8.1获取服务器上软件组列表:yum grouplist
8.8.2 安装指定软件组命令:yum groupinstall 软件组名(英文)
8.8.3 卸载指定软件组命令:yum groupremove 软件组名(英文)
9.光盘 yum 源搭建
(不需要联网即可获取软件)
8.9.1 挂载光盘:mount /dev/cdrom /mnt/cdrom
8.9.2 让光盘yum源生效:
(即:让网络yum源失效,让CentsOS-Media.repo生效)
8.9.3 改掉其他网络源的后缀名,即把 .repo 改成其他名称
例如:mv CentOS-Base.repo CentOS-Base.abc
8.9.4 修改光盘yum源文件:vim CentOS-Media.repo
注释掉:file:///media/CentOS/ 和 file:///media/cdrecorder/
把 enabled=0改成enabled=1 让yum生效。
10.源码包的安装管理
源码包安装位置是手工安装,没有默认位置,需要手工创建目录,一般安装在:/usr/local/软件名/
8.10.1 安装C语言编辑器:gcc (yum -y install gcc)
8.10.2 下载源码包:http://mirror.bit.edu.cn/apache/httpd(阿帕奇地址)
8.10.3 安装注意事项:
源代码保存位置:/usr/local/src/
软件安装位置:/usr/local/
8.10.5放入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
8.10.4 进入解压缩目录:cd 目录名
8.10.5 软件的配置与检查:./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ache(自定义)
8.10.5 软件的编译:make
8.10.6 如果报错清空文件,并不会删除原文件:make clear
8.10.7 编译安装:make install
8.10.8 源码包卸载:直接删除安装目录
11.脚本安装
脚本安装包不是独立的安装包只是把安装过程写成了自动安装的脚本,只需要执行脚本,定义简单的参数,就可以完成安装。
例如:安装Webmin软件,一个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管理Linuxd 软件。
下载软件: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webadmin/files/webmin/
8.11.1 解压缩
8.11.2 进入目录执行.sh的文件:./*.sh
九.用户和用户组管理命令
1.用户配置文件
9.1.1 用户信息文件:/etc/passwd
9.1.2 查看用户信息文件: vim /etc/passwd
(内容过多)
每一行总共7个字段,每个字段用“:”隔开,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个字段:用户名称
第二个字段:密码标志
第三个字段:UID(用户ID)
0 超级用户
1 - 499 系统用户(伪用户)
500 - 65535 普通用户
第四个字段:GID(用户初始组ID)
初始组:是指用户一登录就立刻这个用户组的相关权限,每个用户的初始组只能有一个,一般就是和这个用户的用户名相同的组名作为这个组的初始组。
附加组:是指用户可以加入多个其他用户的用户组,并拥有这些组的权限,附加组可以有多个。
第五个字段:用户说明信息
第六个字段:家目录
普通用户:/home/用户名/
超级用户:/root
第七个字段:登录之后的Shell
Shell是Linux中的命令解释器。
9.1.3 查看用户信息文件的帮助信息: man 5 passwd
(内容过多)
9.1.4 影子文件:/etc/shadow
9.1.5 查看影子文件: vim /etc/shadow
(内容过多)
每个行总共9个字段,每个字段用“:”隔开,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个字段:用户名
第二个字段:加密密码
加密算法为SHA512散列加密密码。
如果是“!!”或者是“*”代表没有密码,不能登录。
第三个字段:密码的最后一次修改日期
使用1970年1月1日作为标准时间,以后每过一天时间戳加1。
第四个字段:两次修改密码的时间间隔(和第三个字段相比)
第五个字段:密码的有效期(和第三个字段相比)
第六个字段:密码修改到期前的警告天数(和第五个字段相比)
第七个字段:密码过期后的宽限天数(和第五个字段相比)
0或者没有表示密码到期后立即失效
-1表示密码永远不会失效
第八个字段:账号失效时间
要用时间戳表示
第九个字段:保留字段
9.1.6 时间戳换算成年月日:date -d “1970-01-01 数字 days”
9.1.7 年月日换算成时间戳:echo (((((((date –date=”年/月/日” +%s)/86400+1))
9.1.8 组信息文件:/etc/group
组密码文件:/etc/gshadow
9.1.9 组信息文件:vim /etc/group
每个行总共4个字段,每个字段用“:”隔开,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个字段:组名
第二个字段:组密码标志
第三个字段:GID(组ID)
第四个字段:组中附加用户
9.1.10 组密码文件:vim /etc/gshadow
每个行总共4个字段,每个字段用“:”隔开,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个字段:组名
第二个字段:组密码
第三个字段:组管理员用户名
第四个字段:组中附加用户
9.1.11 用户邮件目录:cd /var/spool/mail
9.1.12 用户模板目录:cd /etc/skel/
2.用户管理命令:useradd
命令名称:useradd
命令路径:/usr/sbin/useradd
执行权限:root
命令语法:useradd 用户名
功能描述:添加新用户
9.2.1 添加新用户:useradd 用户名
3.用户管理命令:passwd
命令名称:passwd
命令路径:/usr/bin/passwd
执行用户: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passwd 用户名
功能描述:设置用户密码
root用户可以修改任何用户的密码,包括本身的密码。普通用户只能修改自己的密码,修改方式在终端输入passwd 回车。
9.3.1 普通用户修改密码:passwd
9.3.2 查询用户密码的密码状态:passwd -S 用户名
9.3.3 暂时锁定用户(不能登录):passwd -l 用户名
9.3.4 解除锁定用户:passwd -u 用户名
9.3.5 使用字符串作为用户的密码:echo“字符串”| passwd --stdin 用户名
4.用户管理命令:usermod
(修改已经存在的用户信息)
9.4.1 修改用户的UID:usermod -u 数字 用户名
9.4.2 修改用户说明:usermod -c “说明内容”用户名
9.4.3 修改用户的组名:usermod -G 组名 用户名
9.4.4 暂时锁定用户:usermod -L 用户名
9.4.5 解锁用户:usermod -U 用户名
5.用户管理命令:chage
(修改用户密码状态)
9.5.1 列出用户详细密码状态:chage -l 用户名
9.5.2 列出用户密码最后一次修改日期(第3字段):chage -d 用户名
9.5.3 列出用户两次修改密码的间隔(第4字段):chage -m 用户名
9.5.4 列出用户密码的有效期(第5字段):chage -M 用户名
9.5.5 列出用户密码过期的警告天数(第6字段):chage -W 用户名
9.5.6 列出用户密码过期后的宽限天数(第7字段):chage -I 用户名
9.5.7 列出用户账号失效时间(第8字段):chage -E 用户名
6.用户查看命令:who
命令名称:who
命令路径:/usr/bin/who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who
功能描述:查看登录用户的信息
tty1 :表示本机登录,即在Linux主机上登录。
pts/* :表示在远程终端登录的用户。
7.用户查看命令:w
命令名称:w
命令路径:/usr/bin/w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命令语法:w
功能描述:查看登录用户的详细信息
8.用户删除命令:userdel
9.8.1 删除用户以及家目录:userdel -r 用户名
9.用户切换命令:su
9.9.1 切换用户命令包括切换操作环境:su – 用户名
(超级用户切换普通用户不需要输入密码,但是普通用户切换超级用户需要输入密码)
10.用户组管理命令
9.10.1 添加组命令:groupadd 组名
9.10.2 指定组ID命令:groupadd -g 数字 组名 (数字必须500以后)
9.10.3 修改用户组名称:groupmod -n 新组名 原组名
9.10.4 修改用户组ID:groupmod -g 新ID 组名
9.10.5 删除组命令:groupdel 组名
(删除组必须组中没有初始用户)
9.10.6 把用户加入到组里面:gpasswd -a 用户名 组名
9.10.7 把用户从组里面删除:gpasswd -d 用户名 组名
十.权限管理命令
1.ACL权限
一个文件或者目录属于所有者,所属组,其他人这三项,但是会出现身份不足的情况,ACL权限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2.查看ACL权限
10.2.1 查看ACL权限:getfacle 文件名(或者目录名)
3.设置ACL权限
10.3.1 设置ACL权限:setfacl -m 文件名
10.3.2 删除指定的ACL权限:setfacl -x 文件名
10.3.3 删除所有的ACL权限:setfacl -b 文件名
10.3.4 设置默认的ACL权限:setfacl -d 文件名
10.3.5 删除默认的ACL权限:setfacl -k 文件名
10.3.6 递归设置ACL权限:setfacl -R 文件名
4.文件系统属性chattr权限
(可以限制root用户)
10.4.1 chattr命令格式:chattr [±=] [选项] 文件或者目录
+ 增加权限
- 删除权限
= 等于某个权限
i 对文件只能删除改名,不能添加和修改数据;对目录只能修改数据,不能建立和删除文件。
a 对文件只能增加数据,不能删除和修改数据;对目录只能建立和修改文件,不能删除文件。
10.4.2 查看文件和目录系统属性:lsattr -a
10.4.3 查看目录系统属性:lsattr -d
5.系统命令sudo权限
root用户把本来只能是超级用户执行的命令赋予普通用户来执行,操作对象是系统命令。
10.5.1 给普通用户赋予权限即修改/etc/sudoers文件:visudo
(在光标处可以修改)
6.权限管理命令:chmod
命令名称:chmod
命令英文:change the permissions mode of a file
命令路径:/bin/chmod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目录有r权限一定有x权限)
功能描述:改变文件或者目录的权限
10.6.1 改变文件或者目录的权限:chmod {ugoa} {rwx} [文件或者目录名]
(注意:只有文件所属者和root用户才可以更改文件权限)
所有者 u 所属组 g 其他人 o 这三者a
例如:给abc目录的所属组加上可写的权限:chmod g+w abc
增加权限后:
例如:给abc目录的其他人去掉可执行的权限:chmod o-x abc
减少权限后:
例如:无论abc目录的其他人之前是什么权限现在授权rwx:chmod o=rwx abc
改变权限后:
10.6.2 用数字表示权限:
r ---- 4
w ---- 2
x ---- 1
例如:rwxrw-r-- 对应的数字是:7 6 4
例如:给abc目录授权限rwxr-xr-x 对应数字755:chmod 755 abc
以上方式只会修改文件或者目录的权限并不会修改目录里面文件的权限
10.6.3 递归修改权限即修改目录里面文件的权限:chmod -R 数字 目录名
例如:修改abc目录以及里面文件的权限为777:chomd -R 777 abc
7.权限管理命令:chown
命令名称:chown
命令英文:change file ownership
命令路径:/bin/chown
执行用户:所有用户
功能描述:改变文件或者目录的所有者
10.7.1 改变文件的所有者:chown 用户名 文件或者目录名
8.权限管理命令:chgrp
命令名称:chgrp
命令英文:change file group ownership
命令路径:/bin/chgrp
执行用户:所有用户
功能描述:改变文件或者目录的所属组
10.7.1 改变文件的所有者:chown 组名 文件或者目录名
9.权限管理命令:umask
命令名称:umask
命令英文:the user file-creation mask
命令路径:Shell内置命令
执行用户:所有用户
功能描述:显示、设置文件的缺省权限即主要权限
10.9.1 查看文件的缺省权限:umask -S
十一.文件系统管理命令
1.文件系统查看命令:df
11.1.1 查看文件系统信息:df
11.1.2 人性化查看文件系统详细信息:df -h
2.文件系统查看命令:du
11.2.1 统计目录以及里面内容的大小:du
11.2.2 只统计目录的大小:du -sh [目录名称]
df命令从文件系统考虑,不光考虑文件占用的空间,还要考虑统计被删除或程序占用的空间(最常见就是文件被删除但是程序没有释放)
du命令是面向文件,只会计算文件或者目录占用的空间。
3.文件系统修复命令:fsck
11.3.1 文件系统修复命令:fsck -ay 设备文件名
(系统开机就会自动修复)
4.显示磁盘状态命令:dumpe2fs
11.4.1 显示磁盘状态命令:dumpe2fs 分区设备文件名
(显示过于复杂)
5.设备挂载命令:mount
给设备分配盘符的过程称为挂载。
11.5.1 查看系统文件的挂载:mount
(内容过多)
11.5.2 自动挂载命令:mount -a
(依据的是配置文件/etc/fsab)
11.5.3 手工挂载命令格式:mount [-t文件系统] [-L 卷标名] [-o特殊选项]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
-t 文件系统类型可以是ext3、ext4、iso等
-L 挂载的指定卷标分区
-o 额外选项常见:exec、remount
6.手动新建分区命令:fdisk
11.6.1 添加新硬盘
11.6.2 查看硬盘:fdisk -l
7.查看系统运行时间命令:uptime
可以查看服务器运行时间,时间越长则服务器性能越好。
十二.服务管理
1.服务分类
12.1.1 RMP包默认安装服务
①独立服务
②基于xinetd服务
12.1.2 源码包安装服务
2.服务的启动和自启动
12.2.1 服务启动:就是在当前系统中让服务运行,并提供功能。
12.2.2 服务自启动:自启动就是让服务在系统开机或重启后,随着系统的启动而启动。
3.查看系统已经安装的服务
12.3.1 查看RPM包安装的服务(只能是自启动服务):chkconfig --list
12.3.2 查看源码包安装的服务:在文件/usr/local
4.RPM包安装服务的管理
12.4.1 独立的服务启动:service 独立服务名称 start|stop|restart||status
12.4.2 基于xinetd服务:需要安装,比较少用。
5.源码包安装服务的管理
每一个源码包启动需要看安装说明,查看启动脚本。
十三.系统管理
1.进程管理
13.1.1 进程查看:ps aux (Unix格式)
USER:用户名 PID:进程号 %CPU:CPU占用率
%MEM:内存占用率 VSZ:虚拟内存占用率 RSS:实际物理内存占用率
TTY:进程在哪个终端运行(?表示由内核执行,tty1-tty6是本地字符终端,tty7是图形终端,pts/0-255代表虚拟终端)
STAT:进程状态(R:运行、S:睡眠、T:停止、s:包含子进程、+:位于后台)
START:该进程的启动时间 TIME:该进程占用CPU的运算时间
COMMAND:产生次进程的命令名
13.1.2 进程查看:ps -le
13.1.3 查看进程的健康状态:top
(默认每3秒更新一次)
top – 当前系统的运行时间,2个用户、
load average后面3个数字表示:系统在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平均负载。
Tasks: 总共144个进程,1个正在运行的进程,143个睡眠进程,0个停止的进程,0个僵尸进程
%CPU:us用户的占有率,sy系统的占有率,ni 改变优先级的用户占有率
id 空闲CPU的占有率,wa 等待输入/输出的进程占有率
hi 硬中断请求服务占有率,si 软中断请求服务占有率
st 虚拟时间百分比。
Kib Mem:total物理内存总量、free空闲物理内存数量、used已经使用的内存
buff/cache作为缓冲区的内存数量
Kib Swap:total交换分区总量、free空闲交换分区的大小、used已经使用的大小、avail Mem作为缓冲区交换分区的大小
(输入q退出)
13.1.4 查看进程树的进程号:pstree -p
13.1.5 查看进程树的所有者:pstree -u
2.杀死进程:kill
13.2.1 查看kill命令的信号:kill -l
常用信号:1 让进程立即关闭,重新读取配置文件后启动
9 立即强制终止进程
15 正常结束进程
13.2.2 kill用法:kill -信号数字 进程PID号
13.2.3 杀死指定进程,以及先关的进程:killall -信号数字 进程名
3.工作管理
13.3.1 把进程放进后台:执行任意命令在Ctrl+z
(进程放入后台会暂停运行)
例如:把top命令放入后台
13.3.2 查看后台的进程:jobs
13.3.3 把进程恢复到前台执行:fg %数字
13.3.4 把进程放到后台执行:bg %数字
(在后台执行的命令必须没有和用户交互)
4.系统资源查看
13.4.1 监控系统资源:vmstat [刷新延迟] [刷新次数]
例如:vmstat 2 3 (监听3次每次间隔2秒钟)
13.4.2 显示开机内核的监测信息:dmesg
(内容过多)
运用管道符查看:例如查看CPU信息:dmesg | grep CPU
13.4.3 查看内存使用状态:
以KB为单位:free -k
以MB为单位:free -m
以GB为单位:free -g
13.4.4 查看CPU信息:cat /proc/cpuinfo
13.4.5 查看系统内核的相关信息:
查看系统所有信息:uname -a
查看内核版本信息:uname -r
查看内核名称信息:uname -s
13.4.6 查看系统位数(32位还是64位):file /bin/ls
13.4.7 查看当前Linux的发行版:cat /etc/os-release
13.4.8 查看当前Linux的发行版:lsb_release -a (命令需要安装)
5.系统定时任务
让计算机在指定的时间执行指定的任务
13.5.1 启动crond服务(一般情况下开机以启动):service crond restart
13.5.2 crond开机自启动:chkconfig crond on
13.5.3 设置任务:crontab -e
进行编辑任务,编辑必须按照固定的格式。
任务书写格式:* * * * * 命令或者脚本
第一个 * 表示:一个小时的第几分钟0 - 59
第二个 * 表示:一天中的第几个小时0 - 23
第三个 * 表示:一个月中的第几个天1 - 31
第四个 * 表示:一年中的第几个月 1 - 12
第五个 * 表示:一周中的星期几 0 – 7 (0和7都表示星期天)
例如:45 22 * * * 命令 表示:在每天22点45分执行命令
0 17 * * 1 命令 表示:在每个星期一的17点0分执行命令
0 5 1,15 * * 命令 表示:在每月的1号和15号5点0分执行命令
40 4 * * 1-5 命令 表示:在每周一到周五的4点40分执行命令
*/10 4 * * * 命令 表示:在每天的4点0分每隔10分钟执行一次
例如:每一分钟在fuyou目录下的1.txt文件里面写入hello:
-
-
-
-
- echo hello >> /home/fuyou/1.txt
-
-
-
13.5.4 查看当前系统的定时任务:crontab -l
13.5.5 删除当前系统的定时任务:crontab -r
(删除所有的系统定时任务)
十四.日志管理
1.日志管理简介
日志:记录系统运行状态的文件,系统出现错误,可以查看日志文件,进行修改。
2.开启日志服务
14.2.1 查看日志服务是否启动:ps aux | grep rsyslogd
14.2.2 日志文件存放位置:/var/log
14.2.3 日志文件详细说明:
cron 记录系统定时任务的日志
cups 记录打印信息的日志
demesg 记录系统在开机内核自检的信息
btmp 记录错误登录的日志,不能用vim打开,需要用lastb命令
lastlog 录系统中所有用户最后一次登录时间的日志,用lastlog
mailog 记录邮件信息
message 记录系统重要的信息日志
secure 记录验证和授权方面的信息,只要涉及账户和密码都会记录
wtmp 永久记录所有用户的登录,用lsat查看
utmp 记录当前已经登录的用户信息,随着登录用户变化而改变
十五.启动管理
1.系统运行级别
15.1.1 Linux中7个运行级别分别用0 – 6 表示:
0 关机
1 单用户模式,主要进行系统修复
2 不完全的命令模式,不含NFS服务即Linux之间文件共享
3 完全的命令模式,标准的字符界面
4 未分配
5 图形界面
6 重启动
15.1.2 查看当前的运行级别:runlevel
(从图形界面进入字符界面:5 3)
(从字符界面进入图形界面:3 5)
后面的数字表示系统当前的界面,如果出现 N 3表示默认启动进入字符界面。
2.修改系统运行级别
15.2.1 修改系统运行级别,修改文件:vim /etc/inittab
设置开机进入字符界面:id:3:initdefault:
十六.备份与恢复
1.Linux中需要备份的文件
/root/
/home/
/var/spool/mail/
/etc/
其他目录(个人认为重要的目录)
2.备份命令:dump
16.2.1 备份命令:dump 选项 备份文件名 需备份文件路径(需要安装)
16.2.2 备份命令常用选项:
-0到9 10个备份级别,0表示第一次完全备份,以此类推
-f 文件名 指定备份后的文件名
-u 备份成功后把文件放到/etc/dumpdates中
-v 显示备份过程更多信息
-j 把备份文件压缩,压缩格式为.bz2
-W 显示备份的等级和备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