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访问录 | |
2006-08-09 11:58:00 6597 人阅读 作者:且听枫吟 编辑:且听枫吟 [复制链接] [我要爆料] | |
我们驱动之家昨天参加了Google中国公司总裁李开复教授上海的小型媒体会,李开复教授对Google中国未来的发展计划以及战略进行了展望以及阐述,帮助我们深一步了解了Google在中国的推广以及现有部署。 1.Google:人才为重 Google正式进入中国已达9个月,在这9个月中,Google中国在人才招聘上获得了破记录的成绩--首批招聘便获得了80名本土工程师人才,与Google总部调拨人员组成了100名工程师的产品开发团队。 这100名工程师组成的技术队伍将由来自Google总部的6名资深项目负责人带队,将集中精力于Google本土产品开发,获得本土化核心竞争力。 继北京、台北之后,Google也将在上海建立研发团队,建立上海Google工程研究院。新上海工程研究院将和Google全球开发部门采用相同的放权式管理,拥有进行本土自主创新研发的权力。 Google中国十分注重人才吸收和培养,开复明确表示,只要有优秀的人才,Google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Google也将努力为加入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 李开复教授透露,Google中国将联合北京、上海、台北三地研发团队,在半年内推出实质性开发结果,展现中国本土科研力量的成绩。 2.Google:三维搜索 Google的核心搜索技术早已受到业内的肯定和推崇,包括MySpace在内的门户级网站都在积极和Google合作,采用Google的搜索引擎技术进行服务优化和改进。 Google未来搜索技术开发将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着重突破: A.从一维到三维:众所周知,我们目前使用的搜索是一维的,而现实世界是以三维形式存在,对于信息获取者来说,如何通过关键词获得平面文字、时间以及空间信息组成的三维信息将成为未来搜索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Google英文版已经在三维信息相关性方面获得了初步进展。 最简单的例子:在Google英文版中查询university of toronto(多伦多大学),除了常规搜索结果,Google还能自动提供包括地址、电话、传真等在内的常用多维相关信息搜索结果。Google中国也将致力于将这一技术优化并应用于中文搜索。 B.六度空间理论:Google已经提出了自己的CCC发展策略--Community(社区)、Communication(沟通)、Collaborate(合作),根据六度空间理论,将把现有的人-信息查找模式推进到人-信息-人互动搜索架构。让信息数据结构更加智能化,架构化。 在中文搜索方面,Google中国已经在进行中文-多国语言转化搜索开发,你将可以直接输入中文来获得英文关键词的搜索结果。 ![]() 3.Google:硬件领先 Google目前绝大多数搜索服务器由Google科研人员开发设计,构建完成的超级计算机机群是Google成功和发展的基石。 Google每个机群拥有数万CPU,每天数亿次查询处理能力,能够提供10000 Tera Byte级别存储空间,一个机群便能存储200个今天的互联网--这也直接为Google Earth、Gmail提供了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目前Google尚未在中国本土部署服务器机群,但是随着Google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服务器机群本土化已成为必然。 4.Google:Not Be Evil Google最著名的座右铭之一--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于Google来说,亦需要为投资者和股东交上一份满意的财务报表(在过去2年中,Google的财务报表堪称完美),不过,Google更珍视公正、客观、诚信的行为原则,以用户为核心对象,而非华尔街的投资者们。 Google搜索服务核心观念:搜索结果公正性不容妥协。 Google中国将坚持Google的一贯原则,以搜索结果精确性以及服务的高效性获得中国用户的信赖,也许在其他人看来,Google的信念和原则在中国纷争的网络竞争中过于理想化,但是,Google中国亦相信,信念和效率将创造成功。 Google中国已经开始通过Google Camp等活动将Google的公司理念--“让信息世界更美好”传播到中国的用户群中,上海复旦、交大已经建立Google Camp核心团队,在中国未来的“建筑师”队伍中分享Google的经验和理念。 5.结语 对于Google中国来说,2006年下至2007年上半年将是其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微软Vista+Live.com战略在中国同步施行,百度、腾讯等中国本土网络企业迅速崛起和发展,如何能够在这种“内忧外患”情况中及时获得本土市场切入点,完成初步发展战略计划,将对开复领导的Google中国带来极大挑战。 我们对Google中国拭目以待。 6.附录:Google中国六位领军人物简介 朱会灿--Google资历最深的中国员工,中国工程研究院技术负责人 工作经历: –2005年,成为首批被特别派到中国的Google(谷歌)工程师,任职于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技术负责人 –2004年,组建中日韩文搜索队伍,负责这几种语言的产品开发和搜索优化技术 –2000年加入Google(谷歌),参与了Google(谷歌)多种重要产品的研发,包括Google(谷歌)大规模爬行及索引系统 –20%时间自己独立开发了Google (谷歌)图像搜索服务 教育背景 –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 分校计算机系博士 –中科院应用数学所硕士 刘骏--2006年2月加入Google,六月举家归国 工作经历 –2006 年2月,加盟Google(谷歌) ,6月举家回国 –1995年加入微软美国总部,任总监,软件开发经理等高级职务 –领导研发了用于Windows 的自然语界面平台 –倡导并主持研发用于Windows, Office 和MSN 的自然语处理平台 –Windows CE 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 –参与了微软电视软件平台的开发工作 –参与了早期Windows NT 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的开发工作 –1993年加入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 –参与了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工作 教育背景 –美国斯蒂文思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硕士 –上海复旦大学电子工程学士 简立峰--中文搜索第一人 工作经历: –2006年初,加入Google(谷歌),组建台湾研究所 –2005年人类语言技术大会执行主席 –1995年,第一个在SIGIR上发表了中文搜索的论文,并由此获得SIGIR奖项 •曾经在国际上发表过100多篇关于中文信息处理的论文 –1995年与他人共同创立了亚洲信息检索会议,以及2000年《ACM 亚洲语言信息处理期刊》 –1993年,台湾中央研究院信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担任副所长,同时任台湾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教授 •教育背景: –台湾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 张智威 工作经历 –1985年-1994年,先后在AMAT, DEC和Sun Micro Microsystems任职,直至首席工程师 –1999年-2006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1999年-2006年,惠普, NEC和英特尔公司研究顾问 –2000年-2006年,VIMA和Proxime公司首席技术官 –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中国,举家回国 教育背景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IEOR硕士学位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 周杰 工作经历 –2005-2006年 –创立了谷歌支付风险控制团队,并领导建立了谷歌风险评估体系,应用于Google广告系统和网上支付系统(Checkout) –2002-2005年 –Google广告早期工程师团队员工之一,参与大部分广告系统开发工作 教育背景 –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 邸烁 工作经历 –2006.2 加入Google •7月,举家回国 –2004.10 ~ 2006.1 InnoPathSoftware •负责手机设备管理软件的产品研发工作 –2001.2 ~ 2004.9 OpenwaveSystem •负责手机Web浏览器(已全球装机十亿部) –2000.7 ~ 2001.1 Lernout & Hauspie •从事嵌入式语音识别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9.1 ~ 2000.6 微软亚洲研究院 •一年时间开发出微软第一个汉语语音识别系统并使之产品化(IBM用了十年) 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 |
Google中国总裁李开复访问录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8-23 23:32:10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