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前,IBM伙同众多技术公司共同签署“开放云计算宣言”,受到微软的强烈抵制;一年之后,IBM也砸下超过200亿美元进行并购,开发云端计算,并推出网络软件,再次在公共云端运算市场向对手微软发起冲锋。

  各大IT公司在“云计算”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根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 Inc.所发布的数据,200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销售额达到563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21%;信息技术咨询公司IDC预计,到2013年云计算服务开支将占整个IT开支增长幅度的近三分之一;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则预计,未来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950亿美元。

  而该领域中,IBM和微软两大巨头的竞争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一年之前,IBM伙同众多技术公司共同签署“开放云计算宣言”(Open Cloud Manifesto),让微软嗤之以鼻;一年之后,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表示,公司将把未来的发展押在云计算服务上,而IBM也已砸下超过200亿美元进行并购,开发云端计算,并于本月开始推出网络软件,再次在公共云端运算市场向对手微软发起冲锋。

  开放云计算宣言:初战“标准” IBM不敌微软

  2009年3月底,由IBM公司发起,包括IBM、AMD、EMC、Sun、SAP、VMWare等在业内知名的芯片、存储、虚拟化、软件等数十家厂商和组织,共同签署了一份“开放云计算宣言”,为开放云计算制订若干原则,以保证未来云计算的互操作性。

  不过,该宣言也受到了推出Azure平台的微软、以EC2(弹性计算云)而著名的Amazon(亚马逊)、Google Apps风头正劲的谷歌和Salesforce等云计算先行者的抵制——这些公司拒绝签署该宣言。

  业界分析人士认为,那些要求制定标准的厂商或组织,签署宣言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在云计算的竞争中落后了,因此要利用标准简化发展速度以便自己赶上来。IBM和微软,就是最直接的对手。

  微软在2008年发布的“Windows Azure”云计算计划,其目的是创建一个允许用户在使用Windows时有更大灵活性的操作系统,让企业既能在自己的电脑网络上运行某些程序,也可以委托微软在其大型数据中心处理某些任务。通过Azure,微软希望凭借自己在软件领域和产业界的影响力及已有的大量的企业客户来开拓自己的云计算市场。

  当时,美国《商业周刊》评论说,如果Azure取得成功,Windows无疑将成为微软手中的一柄“ 利器”,因为许多公司和个人消费者已经熟知如何制作和运行基于Windows的软件,而Azure能引导他们很轻松地将这些软件拓展到网络领域。

  那么,IBM牵头的“开放云宣言”无疑是对于微软Windows Azure的挑战。鉴于当时云计算市场仍然在起步的阶段,业界认为,IBM最直接的目的是想通过此宣言,以联合的形式稀释或者延缓微软进军云计算市场的步伐,这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IBM的进攻,遭遇了微软强烈的反击。

  微软负责开发人员平台管理的高级经理Steven Martin于2009年3月26日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上抨击该宣言存在缺陷、缺乏透明,将矛头直指IBM。微软认为,这样一份文件从起草到完成都应该通过公开的机制允许公众参与评论与讨论。Martin写道:“显然是有一家公司,或少数几家公司,意图控制云计算的发展,不愿通过一个开放的程序,与所有重要的各方(包括云计算使用者)协调共识。”

  在微软的鼓动下,许多人对IBM在建立这个领导云计算的新的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表示担心。一些人认为,IBM没有明确的云计算战略或者没有提出自己的云计算战略。

  也许是这些“担心”起了作用,云计算互操作论坛(Cloud Computing Interoperability Forum)3月29日在其论坛上宣布,决定取消签署该宣言。“由于它缺乏一个开放和公平的过程,所以CCIF不能签署该宣言。”该论坛组织者写道。

  由于对手的反抗,第一回合标准之战,IBM并未获得最佳效果,微软占了上风。不过,从IBM发起的“开放云宣言”到微软的反应,既推动着云计算走向标准、开放和互用性,同时也证明云计算将是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

  砸200亿美元:再战公共云市场 IBM微软未知鹿死谁手

  今年1月,微软与惠普宣布双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他们将在未来3年投资2.5亿美元,合作为企业用户提供云计算产品和服务,与甲骨文和IBM等一站式科技企业展开竞争。而惠普董事长兼CEO马克·赫德与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一同现身发布会,使这项合作看起来极不寻常。据悉,双方都视此次合作为“一次全球最大的技术公司与世界顶尖软件公司的联手,以业界集成度最高的技术组合推进云计算”。

  鲍尔默进一步宣传了微软“云端服务”的计划。当地时间3月4日,鲍尔默在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公司将把未来的发展押在云计算服务上。“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们正在将公司的未来投注在云技术上,我还相信,业内许多公司也将各自公司的未来投注在云技术上了,价值3.3万亿美元的全球产业都对难以置信的云技术变革下了投注。”鲍尔默说。

  “蓝色巨人”IBM自然不甘心让微软豪赌成功。近日,IBM战略总监克莱蒙提(Erich Clementi)表示,“我们热衷于云计算,因为这将使所有投资得到回报。”据他透露,IBM从去年10月份开始测试在线开发软件,目前已经做好了正式投放市场的准备。据悉,IBM的开发软件将能够使得用户能够在互联网上自行测试并创建软件。 IBM认为,IBM的软件将可和在多平台上作业,而Azure只支持微软自家的操作系统。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和微软Azure平台相比,IBM的动作晚了近2年。

  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斯丹顿(James Staten)曾表示,微软在企业云项目领域上远远领先于IBM公司。事实上,在宣布与惠普的合作之前,微软已经发布了更完整的融入“云计算”的产品和策略,除了Azure系列“云计算”服务,还包括网络传递、轻巧版的Office应用软件和最新的Live Mesh中介软件等。

  而为了能够获得新的收入增长渠道,IBM公司已经将超过2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云计算领域的并购。IBM还暗示了在公共云端服务的发展。克莱蒙提表示,许多云计算客户都能够拥有独享的云空间,这些空间将得到公司自有防火墙的保护,因此被认为比公共的云空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全球市场将走向混合云端服务,有些作业将在内部作,有些作业则需要走向外部,因此,企业能否予以整合,相当重要。

  不过,斯丹顿认为,在公共云空间市场的开发上,IBM也是落后于微软。“IBM公司宣称已经做好准备进军云计算市场,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而非实际行动。” 斯丹顿说。到目前为止,业界普遍认为,做“云”最好的几家公司有谷歌、Amazon等,他们自己有应用,再不断开发这样的技术;而微软也有自己的优势,后劲充足;IBM、思科、惠普在这个领域则都是落后的。

  “蓝色巨人”虽然底蕴丰厚,但在云计算领域,想要击败微软,200亿美元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IBM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注:

  所谓云计算,简单理解,“云”是指几十万、上百万台的计算机群。我们只需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台计算机上,就可以在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如电脑、手机等,从计算机群中快速地计算和找到这些资料。

  云计算能够使用户将其数据储存在外部终端,从而节省系统的维护费用。而在公共的云空间,数据则储存在网络上。

  “云计算”的热潮始于2008年前后。继亚马逊、Google等知名IT公司推出“云计算”策略后,IBM发布了蓝云计划,微软推出Windows Azure“云计算”服务,还有EMC的云存储……在各大IT公司的炒作下,“云计算”似乎一夜之间成为最先进IT技术。而在开始就能够占据有利的位置,以夺取云计算的制高点和主动权,成为云计算厂商们的商业利益所在。云计算市场的领导地位和商业利益的争斗,也随之展开。

 

国际观察:IT业加速迈向“云时代”
2010年03月06日 16:50:34  来源:新华网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新华网柏林3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班玮)云计算是今年汉诺威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一个抢眼的关键词。与去年展会相比,今年云计算的媒体关注度和大大小小公司展示的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明显增加,媒体戏称今年这里是“多云”的展会。

    微软德国公司负责人阿希姆·贝格在展会上说,云计算并非商家忽悠,它将像

当年个人电脑普及一样改变世界,微软这一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也要领跑“云世界”。好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谁不搭车谁落后的景象。

    大小公司竞逐“云”

    随着各种IT技术的迅速发展,云计算已被描绘成能通过互联网汇集计算能力的下一代重要技术转变。有人也将其称之为“IT外包业务”,用户可将软件、内容和数据存在远端其他公司的服务器上,并随时可通过自己能上网的计算机甚至手机、电视存取有关数据和为自己量身定购有关计算服务。

    按其拥趸的说法,云计算最明显的好处是将来企业用户可不必再费大钱维护自己的服务器乃至计算中心,而是由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业界巨头去管理运营服务器,按自己的需要提供服务。用户省钱,服务商挣钱,彼此双赢。云计算的另一个优势是让先进的技术迅速普及,这些技术的应用让那些以往只有超级公司才有能力享受的服务变得十分普通,且成本较低。

    “当今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抓住机遇,而现在的机遇就是云计算!微软正在押宝云计算,”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4日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演讲时如是说。阿希姆·贝格则在汉诺威展会上说,微软将全面拓展云服务,因为这方面的需求非常旺盛,过去几个月仅在德国就有500多家企业购进微软的云服务,不少公司可因此节约近30%的计算成本。

    大公司比拼,中小公司也不愿错失商机。美国Double-Take软件公司今年就在展会上推出了利用亚马逊服务器为企业用户提供备份和恢复企业各种数据、应用和操作系统的一种云计算“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已不仅只是因为网络托管或软件分布等传统原因才利用云计算服务,而且已开始在灾难恢复和大规模分析等新领域应用云计算。今年众多公司将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云端”,激烈竞争也将使云计算服务费用进一步降低。

    普通百姓可腾“云”

    虽然云计算主要面对的是大企业,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实际上目前广泛使用的iTunes,Hotmail和Facebook等本身已属云计算服务范畴,而各种新的针对个人消费者的云服务还在层出不穷。如网上存储个人照片、音乐、视频等资料的服务早就遍地开花,但是这种服务的存储空间普遍较小,而欧洲虚拟主机服务商斯特拉托公司则在今年展会上推出了可供消费者付费租用多达5000GB网上硬盘的云存储服务。德国另一家网络服务商则展示了一种可让黑莓智能手机用户几乎在任何打印机上打印所需文件的云打印解决方案。

    无论是“企业云”还是“个人消费云”,本质都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化整合网上资源,依靠互联网创造财富,在互联的世界中为不同地域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便利。

    未雨绸缪防“云”患

    一个没有疆界的世界自然云谲波诡。亚马逊公司在今年的展会上表示,那些为减少开支、增加销售而急于部署云计算的企业必须把安全置于最优先级。不仅企业要有合适的工具保护自己信息的安全,而且数据需要在不同司法范畴内都有安全保障。此外,当企业准备将重要基础设施向云端迁移时,云服务的可靠性也至关重要,对任何企业来讲,哪怕一分钟的停机都是一场灾难。

    然而危机也创造商机,业内人士早已着手考虑云世界的安全隐患和相应解决方案,本届汉诺威IT展上就有不少公司展示针对云计算安全的软件产品。

    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预测,随着一些业界巨头的纷纷加入,“云端”大战将在今年激烈展开。到2013年,云计算将发展成为一个440亿美元的全球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