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react源码然后惊艳所有人

文章讨论了为何要学习React源码,包括成为高级工程师的必备条件、面试需求和日常开发技能提升。尽管React源码复杂且不断迭代,但通过理解其设计理念,分模块学习,跟随调用栈和实践调试,以及带着问题学习,可以逐步掌握React的核心机制。这对于提升个人竞争力和解决实际开发问题至关重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hello,这里是潇晨,今天我们来聊聊react源码,作为使用react多年的前端工程师,我们是否还在使用着各种应用层面的库、框架呢,是否在面试过程中遇到一些关于react源码方面的问题呢,如果是,那么是否尝试过去看看react底层运行逻辑呢?

为什么要学react源码?
  1. 成为高级或资深前端工程师的必备条件:作为前端工程师,如果不满足只停留在应用层面的开发,或者想成为高级或资深前端工程师,那熟悉远吗将是一个很必要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react作为前端经常要用到的库,响应式jsx声明、virtual-domdiff算法、fiber调度、current-mode等思想已经成为了构建前端快速响应页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有些同学会说,底层源码我日常开发中用不到啊,确实,如果只是满足复制黏贴,或者构建简单的页面,用一些社区已经有的库,确实没必要,但是我们是新一代有理想有志气的年轻人呐,而且要想在职业生涯走的更远,只停留在使用层面,我们的竞争力会大打折扣,就算是为了提升技能或者提升薪资,这也是我们必须要想学习的一项能力。
  2. 面试的需要:现在1年以上的前端岗基本都开始要求熟悉一个经常用到的库、或者框架的源码,如果你日常开发中react用的比较多的话,那熟悉react源码对你的面试来说肯定是一个加分项,如果能将react中各个模块的运行机制、以及它们是怎样配合工作的结合起来,加上一些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通过阅读源码有了新的认识,肯定会让面试官刮目相看。
  3. 提升日常开发技能的需要:日常开发中虽然我们不会直接接触源码,但是组件的性能优化、调试某些渲染过程中bug,或者和react相关的升级,以及它的设计思想,这些都是需要从源码层面来理解或者解决的,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稳固的基础或者底层逻辑,怎么能盖好上层建筑呢。
react源码难学吗?

​ 当然难学,react从15版本到现在17版本,很快18版本也快出来了,中间的迭代一直没停,虽然你可能觉得它的api没太多变化,但是它的内部却经历着翻天覆地的重构,从最开始的stack reconcile到后来的为了解决快速响应而生的current modeScheduler(调度fiber)、Lane(解决细粒度任务优先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batchedUpdatesSuspense,这一切的目的无不是朝着构建更快的应用而进化的,

下面这两张图就是使用异步可中断更新前后的区别,可以体会一下

react源码2.2

react源码2.3

如果你尝试着打开react源码,你会发现它的代码量特别多,如果你挨个阅读,会完全没有思路,如果你打开react应用的函数调用栈,顺着调用栈,一不小心你就会陷入各种函数的调用栈之中。这个是否是不是脑壳疼呢?

react源码1.3

怎样学习react源码?

不要气馁,学习方法还是有的,虽然源码多,并且难懂,但是如果成体系的学习各个模块,分析为什么这么设计,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你就会理解react开发者设计初衷和对此进行的努力

  1. 理解react的设计理念:从设计理念出发,分析react构建的应用的目的、局限性和背景,前因后果都了解清楚了,才算是了解了它的脾气,是不是有点像找女朋友,你先得了解她的喜好吧,然后了解她的过去,然后顺着react的设计理念,开始思考为什么它会这么设计,对比vue等其他构建页面的库,它的优势和局限又在哪里。
  2. 分模块学习:知识得掰碎了消化,胖子也是一口口吃出来的呢,遇到一个困难的挑战,可以对它进行分解,先了解整个框架的逻辑,然后对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有个大致的认识,接着就是深入每个模块的细节,就像盖房子一样,有了学习的路线或者思路,才不会陷入各个模块或者函数的调用关系之中,第一次阅读源码切记纠结每个函数的实现,先熟悉它们的功能和作用,然后才是啃具体细节,学习源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反复的去揣摩react开发者的用意。
  3. 跟着调用栈和例子调试:可以尝试写一些小demo,顺着最开始调用函数调试各个函数,结合源码的注释或者查阅我之前学的react源码解析系列文章,各个模块逐个击破,比如看到了hook相关的源码,可以尝试着写一个带有useState的组件,看mountupdate的时候,hook是怎么挂载和更新的,也可以看在不同模式下它们的状态更新的区别,比如legacycurrent模式下的区别,等熟悉了hook源码之后也可以尝试手写一个hook,加深对hook的理解。
  4. 带上问题学习:根据常见的面试题,尝试在源码中需找答案,最后可以向你的同事回答这些问题的,一方面输出才是最好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

react源码1.2

react源码3.2

相关参考视频讲解:进入学习

MPU6050是一款广泛应用在惯性测量单元(IMU)中的微型传感器,由InvenSense公司生产。它集成了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陀螺仪,能够检测设备在三维空间中的线性加速度和角速度,进而计算出物体的姿态、运动和方向。在本项目中,MPU6050被用来获取设备的YAW、PITCH、ROLL这三个关键的姿态角,这些数据将通过OLED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 1. **MPU6050工作原理**: MPU6050内部包含两个主要传感器:加速度计用于测量重力加速度,提供X、Y、Z三个轴的线性加速度信息;陀螺仪则测量绕三个轴的旋转速率。通过融合这两个传感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设备的动态运动状态。 2. **姿态角的定义**: - **YAW(偏航角)**:表示设备相对于一个参考方向的旋转角度,通常以水平面为基准。 - **PITCH(俯仰角)**:是设备沿垂直轴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 **ROLL(翻滚角)**:是设备围绕前向轴的旋转角度,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3. **数据处理与姿态解算**: 为了从原始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中获取准确的姿态角,需要应用卡尔曼滤波、互补滤波或者Madgwick算法等高级数据融合方法。这些算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提高姿态估计的稳定性和精度。 4. **OLED显示屏**: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是一种自发光技术,具有高对比度、快速响应时间以及广视角的优点。在该项目中,OLED用于实时显示YAW、PITCH、ROLL角,为用户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反馈。 5. **硬件连接与编程**: 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将MPU6050通过I2C或SPI接口连接到微控制器(如Arduino、Raspberry Pi等)。编写相应的固件程序来读取传感器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姿态角,然后将结果显示在OLED屏幕上。 6. **软件实现**: 在编程过程中,通常会用到相关的库文件,如Arduino IDE中的Wire库来处理I2C通信,Adafruit的MPU6050库来与传感器交互,以及Adafruit_GFX和Adafruit_SSD1306库来驱动OLED屏幕。 7. **调试与优化**: 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传感器漂移、数据不准确等,可以通过调整滤波器参数、校准传感器以及优化算法来改善。 综上,"MPU6050(OLED显示姿态角)"项目涉及了传感器技术、微控制器编程、数据融合算法、嵌入式显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学习和实践物联网、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的开发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动手实践项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