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ce和timestamp在Http安全协议中的作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OAuth协议的安全机制,包括解决重放攻击的Nonce和Timestamp参数,以及如何通过非对称加密保护用户密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前段时间给客户网站做新浪微博账号登录功能,对OAuth协议以及相关的一些安全协议做了一些研究,顺便就记录一下学习心得吧。在这里就不打算具体讲OAuth的协议流程了,而是针对OAuth请求头里的nonce(随机数)、timestamp(时间戳)、signatrue(签名)这些参数的作用做一下总结。

 

首先看一下HTTP规范里定义的Basic认证。

Basic认证及其安全问题

Basic认证是一个流程比较简单的协议,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a) 客户端使用GET方法向服务器请求资源。

b) 服务器返回401响应码和WWW-AuthenticationBasic realm=”Family”响应头要求客户端进行身份验证。其中realm声明了资源所在的域。

c) 浏览器接收到以上HTTP响应头后,弹出登录框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提交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冒号串联起来并对其进行BASE64编码后再提交到服务器;服务器对提交上来的BASE64字符串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返回200响应码。

 

 

 

Basic认证虽然简单、方便,但它只能作为对非敏感资源的访问认证,因为它并不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客户端提交的用户名和密码只经过简单的编码,攻击者只要窃听到该数据包,便可很容易的将其反编码为原始用户名和密码。

2、 即使客户端使用了一种比BASE64更复杂的编码方式使得攻击者无法对其反编码,攻击者也可以使用fiddler等工具将拦截到的HTTP报文重新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只对编码的字符串进行验证,所以验证同样能通过。这种攻击方法称之为重放攻击(Replay-Attack)。

以上两个问题也是各种身份认证协议需要考虑到的安全问题,包括OAuthDigest认证、NTLM认证等等认证机制都使用了noncetimestamp来解决这些问题。

NonceTimestamp——解决Replay-Attack问题

Nonce是由服务器生成的一个随机数,在客户端第一次请求页面时将其发回客户端;客户端拿到这个Nonce,将其与用户密码串联在一起并进行非可逆加密(MD5SHA1等等),然后将这个加密后的字符串和用户名、Nonce、加密算法名称一起发回服务器;服务器使用接收到的用户名到数据库搜索密码,然后跟客户端使用同样的算法对其进行加密,接着将其与客户端提交上来的加密字符串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字符串一致就表示用户身份有效。这样就解决了用户密码明文被窃取的问题,攻击者就算知道了算法名和nonce也无法解密出密码。

 

每个nonce只能供一个用户使用一次,这样就可以防止攻击者使用重放攻击,因为该Http报文已经无效。可选的实现方式是把每一次请求的Nonce保存到数据库,客户端再一次提交请求时将请求头中得Nonce与数据库中得数据作比较,如果已存在该Nonce,则证明该请求有可能是恶意的。然而这种解决方案也有个问题,很有可能在两次正常的资源请求中,产生的随机数是一样的,这样就造成正常的请求也被当成了攻击,随着数据库中保存的随机数不断增多,这个问题就会变得很明显。所以,还需要加上另外一个参数Timestamp(时间戳)。

 

Timestamp是根据服务器当前时间生成的一个字符串,与nonce放在一起,可以表示服务器在某个时间点生成的随机数。这样就算生成的随机数相同,但因为它们生成的时间点不一样,所以也算有效的随机数。

 

问题又来了,随着用户访问的增加,数据库中保存的nonce/timestamp/username数据量会变得非常大。对于这个问题,可选的解决方案是对数据设定一个“过期时间”,比如说在数据库中保存超过一天的数据将会被清除。如果是这样的,攻击者可以等待一天后,再将拦截到的HTTP报文提交到服务器,这时候因为nonce/timestamp/username数据已被服务器清除,请求将会被认为是有效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给时间戳设置一个超时时间,比如说将时间戳与服务器当前时间比较,如果相差一天则认为该时间戳是无效的。

HTTP消息体的加密

         很不幸的是,经过上面这些复杂的处理后,我们的数据传输仍然是不安全的。我们都知道,http报文是以明文的方式在网络中传输的,包括Basic认证、Digest认证、OAuthNTLM等等验证这一些认证机制都只是对HTTP头的信息作保护,而对于Http消息体的数据却没有作加密。以新浪首页的登录为例,它的账号就是以明文的方式传送的,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方式是很不安全的,用户名和密码完全以明文的方式提交了。同样是新浪的网站——新浪微博就在登录前作了加密过的,如下图所示:

 

 

 

 

加密的方法可以参考前面讲到的nonce+timestamp的方案。不过这只解决了登录的问题,在注册时就不能提交使用noncetimestamp非可逆加密了,这个时候要使用非对称加密。在用户打开注册页时,服务器生成一个公钥/私钥对并将公钥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使用该公钥将密码加密后提交到服务器,服务器使用私钥解密后再保存到数据库。非对称加密算法的特点是每一个公钥和私钥都是一一对应的,使用公钥加密后只有拥有私钥的人才能进行解密,所以攻击者截取到http报文也毫无用处。

         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SSL来实现HTTP报文的加密,这种方案是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中间添加一个SSL层,该层使用对称加密的方法将HTTP报文加密后再传递到传输层,如下图所示:

 

 

 

在这之前,客户端与服务器需要使用非对称加密的方法来协商用于对称加密的公钥,对称加密要求加密者和解密者拥有同一个密钥(即公钥)。当客户端首次访问页面时,需要生成一个公钥给服务器,而这个公钥不是不可以给第三方知道的(知道了这个公钥就可对数据进行解密了),所以需要服务器首先生成一个公钥/密钥对,并使用生成的公钥加密客户端生成的公钥(非对称加密),这一个过程与前面讲到的注册密码加密的方式类似。

正因为在正式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在服务器跟客户端之间进行几轮的协商,所以HTTPS相比HTTP来说安全性会高些、而性能会差些。

<think>好的,用户让我介绍一下关于使用CAN协议向舵机发送指令时的安全性设计。首先,我需要先理解用户的问题场景。用户可能是在开发一个涉及CAN总线的控制系统,比如汽车电子、机器人或者工业自动化中的舵机控制。舵机通常用于需要精确控制的位置或速度调节,所以安全性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得回忆一下CAN协议的基本特性。CAN总线本身具备一些安全机制,比如CRC校验、应答机制错误帧检测。但用户可能想知道除了这些基本机制外,还有哪些额外的安全性设计可以应用。我需要分步骤来组织思路,确保覆盖所有关键点。 首先,通信层的安全性。CAN协议本身有错误检测恢复机制,但可能还不够。比如,CRC校验虽然能检测错误,但无法防止恶意攻击。所以需要提到数据校验的增强,比如双重校验或使用更复杂的算法。然后,帧ID过滤,确保舵机只接收授权的消息,避免非法节点发送指令。 然后是身份验证加密。CAN传统上是没有加密的,但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可能需要认证机制,比如在应用层加入挑战-响应认证,或者使用AES等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不过需要注意CAN总线的实时性,加密可能会增加延迟,需要权衡。 协议层的安全设计。比如指令冗余,发送多次相同指令,舵机验证一致性后才执行,防止偶发错误。指令计数器时间戳可以防止重放攻击,确保指令是当前有效的。此外,超时机制也很重要,如果舵机一段时间没收到指令,进入安全状态,比如停止或保持当前位置。 节点状态监控。CAN总线上的主控节点可以监控舵机的状态,比如温度、电流、位置是否异常,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同时,节点之间的心跳包机制,确保在线状态,一旦节点无响应,触发安全处理。 系统级的安全设计。比如权限分级,不同节点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关键指令需要高级权限。冗余设计,双CAN总线或者备用通信通道,主通道故障时切换。安全协议栈,在传统CAN上叠加安全协议,比如CAN FD或者CAN XL,支持更长的数据帧加密。 最后,安全测试更新。定期进行总线故障注入测试,验证系统的容错能力。固件OTA更新,确保漏洞及时修复,但要保证更新过程的安全,比如数字签名防止篡改。 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点,比如物理层的保护,防短路或干扰,但用户可能更关注协议应用层的安全。另外,是否需要举例说明某些汽车或工业标准中的具体应用,比如AUTOSAR中的SecOC?但用户可能不需要太深入,保持概述即可。 还要注意用户要求使用中文,结构清晰,逐步说明。可能需要分点列出,每个部分详细解释。确保LaTeX格式正确,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但当前问题可能涉及较少的数学公式,主要是在校验算法部分可能有CRC的例子,比如CRC多项式表示。 总结一下,回答的结构应该是先介绍CAN协议的安全挑战,然后分层次(通信层、协议层、系统层)详细说明安全设计,每个部分列举具体措施,并解释其作用实现方式。最后可能提到测试维护的重要性。确保内容真实可靠,比如引用常见的工业实践,而非虚构方法。</think>在基于CAN协议向舵机发送指令时,安全性设计需要从通信协议、数据校验、系统容错等多个层面进行规划。以下是关键设计要点: --- ### 一、通信层安全设计 1. **数据校验增强** - **CRC校验扩展**:在CAN协议标准CRC校验(如CAN FD的21位CRC)基础上,增加应用层二次校验(如$f(x)=x^{16}+x^{12}+x^5+1$多项式校验)。 - **帧ID过滤**:通过CAN控制器硬件过滤无关帧ID,仅接收授权指令(如设置掩码寄存器,仅允许ID=0x100~0x1FF的指令)。 2. **身份认证与加密** - **节点身份绑定**:在应用层实现挑战-响应认证(例如:主控节点发送随机数$N$,舵机返回$Hash(N+密钥)$)。 - **数据加密**:对关键指令字段使用轻量级加密算法(如AES-128-CTR模式,加密公式:$C_i = P_i \oplus E_K(Nonce||i)$)。 --- ### 二、协议层安全设计 1. **指令冗余与验证** - **重复指令校验**:要求连续收到3次相同指令且CRC验证通过后执行(如定义指令格式:`[CMD][Counter][Data][CRC]`)。 - **指令计数器防重放**:每个指令附带递增计数器(如32位计数器),舵机拒绝重复或过时计数器值。 2. **超时保护机制** - **心跳包监测**:主控节点每100ms发送心跳帧,舵机超时200ms未收到心跳则进入安全状态(如扭矩归零)。 - **指令时效性**:指令携带时间戳(如UTC时间),舵机拒绝超过500ms的旧指令。 --- ### 三、系统级容错设计 1. **硬件监控** - **双路信号校验**:舵机同时监测CAN信号PWM备份信号,当两者冲突时优先进入安全模式。 - **物理层保护**:在CAN_H/CAN_L线上增加TVS二极管共模电感,抑制瞬态干扰。 2. **状态自检与恢复** - **启动自检(POST)**:舵机上电时检测温度、电压、EEPROM校验(如校验公式:$\sum_{i=0}^{N} Data[i] \equiv 0 \ (\text{mod}\ 256)$)。 - **故障分级处理**:根据错误等级触发不同响应(如一级错误降功率运行,二级错误紧急停机)。 --- ### 四、安全协议示例 ```c // 示例:安全指令帧结构(Big-Endian) typedef struct { uint32_t FrameID : 11; // 舵机专用ID uint32_t CmdType : 4; // 指令类型 uint32_t Counter : 16; // 防重放计数器 uint32_t Timestamp : 32; // 时间戳 uint8_t Data[8]; // 加密数据 uint16_t CRC; // 增强CRC } SecureCANFrame; ``` --- ### 五、测试与验证方法 1. **故障注入测试** - 在总线上注入错误帧(Error Frame),验证舵机是否触发BUS-OFF状态并复位。 2. **模糊测试(Fuzzing)** - 发送随机异常数据(如非法ID、超长数据帧),监测舵机是否崩溃。 --- 通过以上多层级设计,可显著提升CAN协议在舵机控制中的抗干扰性、防篡改能力系统鲁棒性。实际应用中需根据ISO 11898-2/SAE J1939等标准进一步优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