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可用性测试分析与报告指南
1. 数据综合分析
在调查可用性测试中,为了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可结合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对比成功完成任务和未完成任务的参与者的定性研究结果,以找出关键差异;也可留意参与者所犯错误是否影响任务完成时间。
在总结调查结果时,建议记录每个问题涉及的参与者(通过案例ID),而非仅提供数量统计。记录ID有诸多好处:
- 确保不会意外重复计算可用性问题。
- 便于回溯访谈总结或录音,获取背景信息和细节。
- 有助于将定性数据与其他数据源(如背景特征、绩效指标或眼动追踪数据)进行交叉引用。
- 能够确定问题是影响了所有问题中的同一组参与者,还是在不同问题上影响了不同的参与者。
不过,根据客户偏好和隐私问题,最终报告中可能需要删除这些ID。
2. 数据解读
完成数据收集和总结后,下一步是解读调查结果。明确具体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至关重要。在判定问题时,需牢记可用性测试的目标——提高数据质量和减轻受访者负担。因此,并非参与者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会影响高质量数据的收集。
为确定问题的原因,可参考以下调查可用性模型,分析参与者在与调查交互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环节:
| 交互环节 | 具体表现 |
| ---- | ---- |
| 设计解读 | - 理解视觉设计和布局:参与者是否难以找到所需信息,是否误解视觉提示。
- 理解调查功能:参与者如何理解调查功能,调查的运行方式是否符合他们的心理模型。 |
| 行动与导航 | - 支持任务和目标完成:参与者能否准确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效率如何。
- 遵循导航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