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析构函数的定义
析构函数:当对象脱离其作用域时(例如对象所在的函数已调用完毕),系统会自动执行析构函数。析构函数往往用来做“清理善后”的工作(例如在建立对象时用new开辟了一段内存空间,则在该对象消亡前应在析构函数中用delete释放这段存储空间)。 C++规定析构函数的名字是类名的前面加一个波浪号(~)。其定义形式为:
~类名(){
函数体
}
析构函数不返回任何值,没有返回类型,也没有函数参数。由于没有函数参数,因此它不能被重载。换言之,一个类可以有多个构造函数,但是只能有一个析构函数
何时调用析构函数:
(1)对象在程序运行超出其作用域时自动撤销,撤销时自动调用该对象的析构函数。如函数中的非静态局部对象。
(2)如果用new运算动态地建立了一个对象,那么用delete运算释放该对象时,调用该对象的析构函数。
(3)许多类不需要显式地编写析构函数,尤其是具有构造函数的类不一定需要定义自己的析构函数。析构函数通常用于释放在构造函数或在对象生命期内获取的资源(如动态分配的内存)。
(4)但是,析构函数的作用并不仅限于释放资源方面,它可以包含任意操作,用来执行“对象即将被撤销之前程序员所期待的任何操作
(5)如果类需要析构函数,则该类几乎必然需要定义自己的复制构造函数和赋值运算符重载,这个规则称为析构函数三法则(rule ofthree)。
在使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时,需要特别注意对它们的调用时间和调用次序。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调用很像一个栈的先进后出,调用析构函数的次序正好与调用构造函数的次序相反。最先被调用的构造函数,其对应的(同一对象中的)析构函数最后被调用,而最后被调用的构造函数,其对应的析构函数最先被调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调用很像一个栈的先进后出,调用析构函数
的次序正好与调用构造函数的次序相反。最先被调用的构造函数,其对应的(同一对象中的)析构函数最后被调用,而最后被调用的构造函数,其对应的析构函数最先被调用。
与复制构造函数不同,编译器总是会为类生成一个析构函数,称为合成析构函数(synthesized destructor)合成析构函数按对象创建时的逆序撤销每个非静态成员,即它是按成员在类中声明次序的逆序撤销成员的。对于类类型的每个成员,合成析构函数调用该成员的析构函数来撤销对象。需要注意,合成析构函数并不删除指针成员所指向的对象,它需要程序员显式编写析构函数去处理。
/*************************************************************************
> File Name: CString.cpp
> Author:
> Mail:
> Created Time: Thu Dec 7 20:58:57 2017
************************************************************************/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String {
public:
CString(const char *str);//单个参数的构造函数
~CString();//析构函数
void show(){
cout<<p<<endl;//显示字符串
}
private:
char *p;//存储字符串动态内存区
};
CString::CString(const char *str)
{
p=new char[strlen(str)+1];//为存储str分配内存
strcpy(p,str);//复制str到p
cout<<"构造:"<<str<<endl;
}
CString::~CString(){
cout<<"析构:"<<p<<endl;
delete[] p;//析构函数必须是p占用的内存
}
int main(){
CString s1("c++"),s2="JavaScript";//定义对象
s1.show();
s2.show();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