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6年的时间,由月薪8k的手工测试成长到年薪30w+的测试开发。
回顾我从手工测试到测试开发的成长路径,基本上是伴随着“3次能力飞跃”实现的。
第一次“能力飞跃”,从不满足现状开始
第一家入职的时候是一家小公司,工资给了8K多点。
刚开始入行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就是从最简单的手工测试做起。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编写测试用例>提交bug>回归bug。
最开始的时候不懂这些,都很新鲜,还会觉得有所收获,但是3个月后,这些事情搞熟悉了,重复性的工作越来越多,会有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
另外在每次提交bug的时候,都要确认环境,还有一些bug没法复现,一方面老是被开发怼,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加班。
这个时候我就想,能不能不让开发怼,能不能早点下班?不然我没时间谈对象啊!
于是我开始修炼内功,这是第一次能力飞跃的开始:
首先是看需求文档,只有了解了需求,才能知道设计这个功能的目的是什么,进而才能判断这个问题是不是bug,这样做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被开发怼的情况,即使是开撕,也有了一定的依据;
其次就是看开发的设计文档,当然开始不熟的时候可能不给你看。你去研究他的业务逻辑,才能大致判断这个bug是如何产生的,进而能够复现和定位bug。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不是那么顺利。第一是因为你要主动学习和研究超出能力的事情,必须沉下心来钻研;第二是刚开始接触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处理问题会不那么完美,要扛得住质疑的压力;第三是向开发请教或者讨论的时候,必然要面对开发的鄙视和冷漠;第四就是学习会占用你的大量时间,加班不可避免。
这个过程可能1-2年,之后你就能自己排查和定位问题,提交bug之后开发也不再找你了,产品和开发开始对你刮目相看,你也就有了跳槽去挑选企业的底气。
第二次“能力飞跃”,向认准的方向前进
在找到的做测试的认同感后,更加坚定了朝着测试持续发展的时候,我又觉得每天的重复性工作太多,能不能提升一下效率,于是我开始研究自动化,这是第二次能力飞跃的开始:
先从学一门语言开始,Java或者Python都行,开始时为了入门更容易,建议先从Python入手。掌握了语言,就可以开始编写一些脚本或者测试工具来提升效率了;
然后去研究架构,从更高的层面去提升效率,可能这个阶段你还达不到设计架构的高度,但是你要往这个方向去思考,要有这个野心。
这个阶段,大概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如果这个阶段你完成了,你才能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测试工程师,月薪15-20k以上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话说我过了这个阶段已经跳槽了,因为第一家公司团队和业务都太小,自己已经没有太多的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