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max,CrossEntropyLoss 与梯度计算公式

本文详细介绍了softmax函数的定义及梯度,CrossEntropyLoss的定义,以及在多分类任务中使用softmax时的损失函数梯度计算。同时探讨了Distilling the Knowledge in a Neural Network论文中相关公式的推导。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softmax ⁡ \operatorname {softmax} softmax 函数的定义

对于任意一个 n n n 维向量 X = ( ⋮ x i ⋮ ) X = \begin {pmatrix} \vdots \\ {x}_{i} \\ \vdots \end {pmatrix} X=xi ,定义

softmax ⁡ ( X ) = ( ⋮ e x i ∑ k e x k ⋮ ) \operatorname {softmax} (X) = \begin {pmatrix} \vdots \\ \dfrac {e ^ {x_i}} { \sum \limits _{k} {e ^ {x_k} } } \\ \vdots \end {pmatrix} softmax(X)=kexkexi

2. softmax ⁡ \operatorname {softmax} softmax 的梯度

n n n 维向量 Y ^ = ( ⋮ y ^ i ⋮ ) = softmax ⁡ ( X ) \widehat {Y} = \begin {pmatrix} \vdots \\ \hat {y}_{i} \\ \vdots \end {pmatrix} = \operatorname {softmax} (X) Y =y^i=softmax(X) ,则

∂ ∂ x j y ^ i = { e x j ∑ k e x k − e x j e x j ( ∑ k e x k ) 2 , i = j − e x i e x j ( ∑ k e x k ) 2 , i ≠ j = { y ^ j ( 1 − y ^ j ) , i = j − y ^ i y ^ j , i ≠ j \dfrac {\partial } {\partial {x_j}} {\hat {y}_{i} } = \begin {cases} \dfrac {e ^ {x_j} \sum \limits _{k} {e ^ {x_k} } - e ^ {x_j} e ^ {x_j} } { { \left ( \sum \limits _{k} {e ^ {x_k} } \right ) } ^2 }, & i = j \\ \\ - \dfrac { e ^ {x_i} e ^ {x_j} } { { \left ( \sum \limits _{k} {e ^ {x_k} } \right ) } ^2 }, & i \neq j \end {cases} = \begin {cases} \hat {y}_{j} \left ( 1 - \hat {y}_{j} \right ), & i = j \\ - \hat {y}_{i} \hat {y}_{j} , & i \neq j \end {cases} xjy^i=(kexk)2exjkexkexje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了解CrossEntropyLoss的数学公式和原理 请问CrossEntropyLoss 公式 数学表达 pytorch”。这涉及到PyTorch中的CrossEntropyLoss的数学公式和原理。 从系统级指令中,我需要: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使用$...$格式。 - 独立公式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在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1]。 用户提供的引用包括: - [^1]: PyTorch实现CrossEntropyLoss示例。 - [^2]: nn.CrossEntropyLoss 是 LogSoftmax 和 nn.NLLLoss 的组合。 - [^3]: Balanced Cross Entropy的描述。 - [^4]: 参数weight、ignore_index、reduction要在实例化时指定。 - [^5]: 交叉熵损失函数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包括KL散度和信息熵的关系。 这些引用是站内引用,我应该参考它们来支持我的回答,但用户说“上述引用仅供参考,并不是用户真正的需求”,所以我需要基于这些信息,但专注于用户的问题。 关键点: - CrossEntropyLoss 在PyTorch中是用于分类任务的损失函数。 - 数学公式:交叉熵损失。 - 原理:它测量预测概率分布和真实分布之间的差异。 CrossEntropyLoss的数学公式: 对于多类分类问题,交叉熵损失定义为: $$ \text{CrossEntropyLoss}(y, \hat{y}) = -\sum_{i=1}^{C} y_i \log(\hat{y}_i) $$ 其中: - $C$ 是类别数。 - $y_i$ 是真实标签的one-hot编码(即,对于正确类别为1,其他为0)。 - $\hat{y}_i$ 是预测的概率(通常通过softmax函数输出)。 在PyTorch中,nn.CrossEntropyLoss 不直接接受概率;它接受logits(未归一化的分数),然后内部应用LogSoftmax和NLLLoss。引用[^2]提到:“nn.CrossEntropyLoss 是 LogSoftmax 和 nn.NLLLoss 的组合。” 所以,数学上: 1. Logits: $z = [z_1, z_2, \ldots, z_C]$ 2. Softmax: $\hat{y}_i = \frac{e^{z_i}}{\sum_{j=1}^{C} e^{z_j}}$ 3. LogSoftmax: $\log(\hat{y}_i)$ 4. NLLLoss (Negative Log Likelihood): $-\log(\hat{y}_{\text{target}})$,其中 $\text{target}$ 是正确类别的索引。 因此,对于单个样本,损失是: $$ \text{loss} = -\log\left( \frac{e^{z_{\text{target}}}}{\sum_{j=1}^{C} e^{z_j}} \right) = -z_{\text{target}} + \log\left( \sum_{j=1}^{C} e^{z_j} \right) $$ 在批处理中,损失是所有样本损失的平均或总和,取决于reduction参数。 原理: - 交叉熵损失源于信息论,测量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 - 如引用[^5]所说,交叉熵等于KL散度加上信息熵,但由于信息熵是常量,最小化交叉熵等价于最小化KL散度。 - 在分类任务中,它鼓励模型输出高概率给正确类别。 PyTorch特定: - 引用[^4]提到参数:weight(类别权重)、ignore_index(忽略某些类别)、reduction('none', 'mean', 'sum')。 - 引用[^3]提到weight用于处理类别不平衡。 回答结构: - 清晰、逐步:先介绍数学公式,然后原理,最后PyTorch实现。 - 使用中文。 - 生成相关问题。 生成相关问题: - 基于用户问题,问题应围绕CrossEntropyLoss的扩展,如优化、应用、变体等。 最终回答大纲: 1. 介绍CrossEntropyLoss:定义和在分类任务中的作用。 2. 数学公式:给出独立公式。 3. 原理:解释交叉熵的来源和为什么有效。 4. PyTorch实现:如何使用时,结合引用。 5. 相关问题:列出3-5个相关问题。</think>### CrossEntropyLoss 的数学公式原理 CrossEntropyLoss(交叉熵损失)是机器学习中常用的损失函数,尤其在多类分类任务中(如图像分类、自然语言处理)。它通过测量模型预测概率分布真实标签分布之间的差异来指导模型优化。在PyTorch中,`nn.CrossEntropyLoss` 是该损失函数的实现。下面我将逐步解释其数学公式、原理及PyTorch相关细节。 #### 1. **数学公式** 交叉熵损失源于信息论,用于量化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给定一个样本,假设有 $C$ 个类别: - 令真实标签分布为 $y$(通常为one-hot编码,即正确类别为1,其他为0)。 - 令模型预测的概率分布为 $\hat{y}$(通过softmax函数将logits转换为概率)。 交叉熵损失的数学表达式为: $$ \text{CrossEntropyLoss}(y, \hat{y}) = -\sum_{i=1}^{C} y_i \log(\hat{y}_i) $$ 其中: - $y_i$ 是真实分布中第 $i$ 个类别的值(0或1)。 - $\hat{y}_i$ 是预测分布中第 $i$ 个类别的概率($\hat{y}_i \in [0,1]$ 且 $\sum_{i=1}^{C} \hat{y}_i = 1$)。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真实标签 $y$ 通常是one-hot形式(只有一个元素为1,其余为0),公式可简化为: $$ \text{loss} = -\log(\hat{y}_{\text{target}}) $$ 这里 $\text{target}$ 是正确类别的索引。例如,如果真实类别是第 $k$ 类,则 $y_k=1$,其他 $y_i=0$,损失简化为 $-\log(\hat{y}_k)$。 在PyTorch中,`nn.CrossEntropyLoss` 直接接受模型的原始输出(logits,未归一化的分数),而非概率 $\hat{y}$。内部实现分为两步: 1. **LogSoftmax**:将logits $z = [z_1, z_2, \ldots, z_C]$ 转换为对数概率: $$ \log(\hat{y}_i) = \log\left( \frac{e^{z_i}}{\sum_{j=1}^{C} e^{z_j}} \right) = z_i - \log\left( \sum_{j=1}^{C} e^{z_j} \right) $$ 2. **NLLLoss(Negative Log Likelihood)**:计算负对数似然损失: $$ \text{loss} = -\log(\hat{y}_{\text{target}}) = -z_{\text{target}} + \log\left( \sum_{j=1}^{C} e^{z_j} \right) $$ 因此,PyTorch的CrossEntropyLoss本质是LogSoftmax和NLLLoss的组合[^2]。 对于批处理数据(多个样本),损失是所有样本损失的平均或总和,取决于`reduction`参数(如`'mean'`或`'sum'`)。 #### 2. **原理** 交叉熵损失的原理基于信息论中的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 - KL散度度量真实分布 $P$ 和预测分布 $Q$ 之间的差异: $$ D_{\text{KL}}(P \parallel Q) = \sum_{i} P(i) \log\left( \frac{P(i)}{Q(i)} \right) $$ - 交叉熵定义为: $$ H(P, Q) = -\sum_{i} P(i) \log(Q(i)) $$ - 两者关系为 $H(P, Q) = H(P) + D_{\text{KL}}(P \parallel Q)$,其中 $H(P)$ 是真实分布的信息熵(常量)。因此,最小化交叉熵等价于最小化KL散度,即让预测分布 $Q$ 逼近真实分布 $P$[^5]。 在分类任务中: - 真实分布 $P$ 是one-hot标签(确定性分布)。 - 预测分布 $Q$ 是模型输出的概率。 - 损失函数 $-\log(\hat{y}_{\text{target}})$ 惩罚低概率的预测:当模型对正确类别的预测概率 $\hat{y}_{\text{target}}$ 接近1时,损失接近0;当 $\hat{y}_{\text{target}}$ 接近0时,损失趋近无穷大,迫使模型提升置信度。 优点: - 梯度友好:损失函数是凸的,易于优化(如通过梯度下降)。 - 处理概率分布:天然适合分类问题,能直接优化模型输出的概率。 #### 3. **PyTorch实现细节** 在PyTorch中,`nn.CrossEntropyLoss` 提供了灵活的配置参数: - **输入要求**:直接接受logits(形状为 `(batch_size, C)` 或 `(batch_size, C, d1, d2, ...)`),无需手动应用softmax。 - **关键参数**: - `weight`(Tensor):类别权重,用于处理类别不平衡(例如,对少数类赋予更高权重)[^3]。 - `ignore_index`(int):指定忽略的类别索引(如-100),在计算损失时跳过这些标签。 - `reduction`(str):控制输出形式,可选 `'none'`(返回每个样本的损失)、`'mean'`(默认,批平均损失)、`'sum'`(批损失总和)[^4]。 示例代码: ```python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 定义模型输出(logits)和真实标签 logits = torch.tensor([[2.0, 1.0, 0.1], [0.5, 2.0, 0.3]]) # batch_size=2, C=3 targets = torch.tensor([0, 2]) # 真实类别索引 # 初始化CrossEntropyLoss(可选:添加类别权重) weights = torch.tensor([1.0, 2.0, 1.0]) # 第1类权重为2 loss_fn = nn.CrossEntropyLoss(weight=weights, reduction='mean') # 计算损失 loss = loss_fn(logits, targets) print(loss) # 输出标量损失值 ``` 在这个示例中: 1. Logits 通过内部LogSoftmax转换为概率。 2. 损失计算为 $-\log(\hat{y}_{\text{target}})$ 的加权平均。 #### 4. **应用注意事项** - **应用场景**:广泛用于图像分类(如ResNet)、文本分类(如BERT)、目标检测等[^3]。 - **优化建议**: - 当类别不平衡时,使用 `weight` 参数提升少数类的权重。 - 结合标签平滑(Label Smoothing)防止模型过度自信[^1]。 - **局限性**:对噪声标签敏感;在类别极不平衡时可能需结合Focal Loss等变体[^3]。 CrossEntropyLoss是分类任务的基础,理解其数学本质有助于设计更鲁棒的模型[^5]。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