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硅谷“黑帮”,你可能会先想到PayPal Mafia那批创业大佬。但现在,硅谷又有了新一代:OpenAI Mafia(黑手党)。
说到硅谷“黑帮”,你可能会先想到PayPal Mafia那批创业大佬。但现在,硅谷又有了新一代:OpenAI Mafia(黑手党)。
它的成员,直接把AI的天花板拉高到“地月距离”:一个个顶着OpenAI出身的光环,在全球撬动着数百亿美元的资本,弹指之间就是一轮新融资。
下面,盘点一下OpenAI Mafia的代表创业公司全景盘点。
图源:Analytics India Magazine
一、巨头之下,群雄并起
1. Anthropic:最大对手,安全至上
- 创始人:Dario & Daniela Amodei 兄妹、John Schulman(OpenAI联合创始人)
- 故事线:2021年兄妹俩离开OpenAI,直接成立Anthropic,口号就是“AI安全第一”。
- 2024年John Schulman也跳槽加入,目标是“安全的AGI”(安全的通用人工智能)。
- 体量:2025年估值61.5亿美元,收入10亿美元,和OpenAI的37亿美元比起来,还是个“小钢炮”。
- 点评:Anthropic现在已经是OpenAI的最大对手了,背后亚马逊、谷歌一水的金主,安全牌打得飞起。
2. Safe Superintelligence:只做一件事,超级AI安全
创始人:Ilya Sutskever(OpenAI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
故事线:2024年Ilya在“宫斗”失败后离开OpenAI,成立SSI。公司只有一个目标:造一个“安全的超级智能”。
现状:没产品、没收入,官网都没啥内容,但投资人已经抢着投了20亿美元,最新估值32亿美元。
点评:这公司现在就是“空气中的独角兽”,有钱有理想,剩下的等着看剧。
3. Thinking Machines Lab:高管出走,神秘起航
创始人:Mira Murati(OpenAI前CTO)
故事线:2024年Mira离职,2025年“思维实验室”才浮出水面。目标很玄乎,号称要做“更可定制、更强大的AI”。
现状:没产品、没收入,团队一半是OpenAI旧部,手里正在融资20亿美元,估值10亿起步。
点评:看着像“科学家朋友圈创业”,钱太好融,产品慢慢再说。
4. Perplexity:AI搜索新势力
创始人:Aravind Srinivas(OpenAI前研究员)
故事线:2022年离开OpenAI,做了一个AI搜索引擎,把谷歌也卷了进来。
现状:贝索斯、英伟达都投了,2025年估值18亿美元。但也因为爬虫抓数据被人骂“耍流氓”。
点评:产品已经上线,用户体验不错,就是争议有点大,“AI搜索卷王”。
5. xAI:马斯克系AI旗舰
创始人:Elon Musk领衔,Kyle Kosic(OpenAI前架构师)加入
故事线:2023年Kyle加入Elon Musk的xAI,主打产品是Grok,2024年又“回流”OpenAI一阵。
现状:刚刚收购X(原Twitter),整体估值飙到1130亿美元。全靠马斯克撑场,融资顺手拈来。
点评:“一言不合就买公司”,马斯克的风格,资本市场最爱。
6. Adept AI Labs:AI工具派
创始人:David Luan(OpenAI前工程VP)
故事线:2021年离开OpenAI,主攻“AI办公工具”,2023年估值突破10亿美元。
现状:2024年Luan被亚马逊挖走,Adept被亚马逊团队部分收编。
点评:AI工具派代表,做得扎实,但最后还是进了“大厂收割机”。
二、还有哪些天马行空的项目?
Living Carbon(Maddie Hall):AI+生物,做能多吸碳的“超级植物”,绿色科技卷到天花板,2023年已融3600万美元。
Prosper Robotics(Shariq Hashme):AI做“机器人管家”,伦敦创业,给你家里配个会倒水的机器人,科幻变现实。
Daedalus(Jonas Schneider):AI造工厂,做高精度部件,已经融2100万美元。
Kindo(Margaret Jennings):AI企业聊天助手,2024年A轮融资2060万美元。
Covariant(Pieter Abbeel等):AI+机器人底座,2024年被亚马逊半收购,创始人和团队直接入驻。
Cresta(Tim Shi):AI客服中心,融资2.7亿美元,做企业自动化。
Eureka Labs(Andrej Karpathy):AI教育,做AI老师,Karpathy自己就是YouTube科普网红。
Pilot(Jeff Arnold):AI会计,帮创业公司做账,贝索斯都投了。
三、OpenAI 黑帮,为什么这么能打?
其实和当年PayPal Mafia异曲同工——
OpenAI alumni全员带着“AI头号梯队”背景,拿融资像打王者开局送大龙,项目还没影儿,钱已经到账。
他们的路径大致分两种:
大模型对抗赛:Anthropic、SSI、xAI、Perplexity,直接和OpenAI掰腕子,巨头对巨头。
AI赋能新场景:Living Carbon、Prosper Robotics、Cresta……AI+生物、AI+机器人、AI+企业,花样百出。
你会发现,哪怕是没产品、没收入,光凭OpenAI校友身份,资本就愿意ALL IN。
背后,是AI基础模型的红利,也是顶级人才的稀缺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