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还是从名字说起,“观察者模式”的观察者三个字信息量很大。玩过很多网络游戏的童鞋们应该知道,即便是斗地主,除了玩家,还有一个角色叫“观察者”。在我们今天他谈论的模式设计中,观察者也是如此。
首先,要有一个“主题”。只有有了一个主题,观察者才能搬着小板凳儿聚在一堆。
其次,观察者还必须要有自己的操作。否则你聚在一堆儿没事做也没什么意义。
从面向过程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观察者向主题注册,注册完之后,主题再通知观察者做出相应的操作,整个事情就完了。
从面向对象的角度来看,主题提供注册和通知的接口,观察者提供自身操作的接口。(这些观察者拥有一个同一个接口。)观察者利用主题的接口向主题注册,而主题利用观察者接口通知观察者。耦合度相当之低。
如何实现观察者注册?通过前面的注册者模式很容易给我们提供思路,把这些对象加到一棵注册树上就好了嘛。如何通知?这就更简单了,对注册树进行遍历,让每个对象实现其接口提供的操作。
<?php
// 主题接口
interface Subject{
public function register(Observer $observer);
public function notify();
}
// 观察者接口
interface Observer{
public function watch();
}
// 主题
class Action implements Subject{
public $_observers=array();
public function register(Observer $observer){
$this->_observers[]=$observer;
}
public function notify(){
foreach ($this->_observers as $observer) {
$observer->watch();
}
}
}
// 观察者
class Cat implements Observer{
public function watch(){
echo "Cat watches TV<hr/>";
}
}
class Dog implements Observer{
public function watch(){
echo "Dog watches TV<hr/>";
}
}
class People implements Observer{
public function watch(){
echo "People watches TV<hr/>";
}
}
// 应用实例
$action=new Action();
$action->register(new Cat());
$action->register(new People());
$action->register(new Dog());
$action->notify();
所谓模式,更多的是一种想法,完全没必要拘泥于代码细节。观察者模式更多体现了两个独立的类利用接口完成一件本应该很复杂的事情。不利用主题类的话,我们还需要不断循环创建实例,执行操作。而现在只需要创建实例就好,执行操作的事儿只需要调用一次通知的方法就好啦。例子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DeanChopper/p/4830134.html
具体实例
<?php
/**
* 3.1php设计模式-观测者模式
* 3.1.1概念:其实观察者模式这是一种较为容易去理解的一种模式吧,它是一种事件系统,意味
* 着这一模式允许某个类观察另一个类的状态,当被观察的类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
* 观察类可以收到通知并且做出相应的动作;观察者模式为您提供了避免组件之间
* 紧密耦合的另一种方法
* 3.1.2关键点:
* 1.被观察者->追加观察者;->一处观察者;->满足条件时通知观察者;->观察条件
* 2.观察者 ->接受观察方法
* 3.1.3缺点:
* 3.1.4观察者模式在PHP中的应用场合:在web开发中观察者应用的方面很多
* 典型的:用户注册(验证邮件,用户信息激活),购物网站下单时邮件/短信通知等
* 3.1.5php内部的支持
* SplSubject 接口,它代表着被观察的对象,
* 其结构:
* interface SplSubject
* {
* public function attach(SplObserver $observer);
* public function detach(SplObserver $observer);
* public function notify();
* }
* SplObserver 接口,它代表着充当观察者的对象,
* 其结构:
* interface SplObserver
* {
* public function update(SplSubject $subject);
* }
*/
/**
* 用户登陆-诠释观察者模式
*/
class User implements SplSubject {
//注册观察者
public $observers = array();
//动作类型
CONST OBSERVER_TYPE_REGISTER = 1;//注册
CONST OBSERVER_TYPE_EDIT = 2;//编辑
/**
* 追加观察者
* @param SplObserver $observer 观察者
* @param int $type 观察类型
*/
public function attach(SplObserver $observer, $type)
{
$this->observers[$type][] = $observer;
}
/**
* 去除观察者
* @param SplObserver $observer 观察者
* @param int $type 观察类型
*/
public function detach(SplObserver $observer, $type)
{
if($idx = array_search($observer, $this->observers[$type], true))
{
unset($this->observers[$type][$idx]);
}
}
/**
* 满足条件时通知观察者
* @param int $type 观察类型
*/
public function notify($type)
{
if(!empty($this->observers[$type]))
{
foreach($this->observers[$type] as $observer)
{
$observer->update($this);
}
}
}
/**
* 添加用户
* @param str $username 用户名
* @param str $password 密码
* @param str $email 邮箱
* @return bool
*/
public function addUser()
{
//执行sql
//数据库插入成功
$res = true;
//调用通知观察者
$this->notify(self::OBSERVER_TYPE_REGISTER);
return $res;
}
/**
* 用户信息编辑
* @param str $username 用户名
* @param str $password 密码
* @param str $email 邮箱
* @return bool
*/
public function editUser()
{
//执行sql
//数据库更新成功
$res = true;
//调用通知观察者
$this->notify(self::OBSERVER_TYPE_EDIT);
return $res;
}
}
/**
* 观察者-发送邮件
*/
class Send_Mail implements SplObserver
{
/**
* 相应被观察者的变更信息
* @param SplSubject $subject
*/
public function update(SplSubject $subject)
{
$this->sendMail($subject->email, $title, $content);
}
/**
*发送邮件
*@param str $email 邮箱地址
*@param str $title 邮件标题
*@param str $content 邮件内容
*/
public function sendEmail($email, $title, $content)
{
//调用邮件接口,发送邮件
}
}
?>
相关信息解读:
【观察者模式中主要角色】
- 抽象主题(Subject)角色:主题角色将所有对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集合中,每个主题可以有任意多个观察者。 抽象主题提供了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的接口。
- 抽象观察者(Observer)角色:为所有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观察的主题发生改变时更新自己。
- 具体主题(ConcreteSubject)角色:存储相关状态到具体观察者对象,当具体主题的内部状态改变时,给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具体主题角色通常用一个具体子类实现。
- 具体观察者(ConcretedObserver)角色:存储一个具体主题对象,存储相关状态,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接口,以使得其自身状态和主题的状态保持一致。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1. 观察者和主题之间的耦合度较小;
2. 支持广播通信;
观察者模式的缺点:
由于观察者并不知道其它观察者的存在,它可能对改变目标的最终代价一无所知。这可能会引起意外的更新。
【观察者模式适用场景】
- 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个方面。
- 当对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它对象,而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个对象待改变。
- 当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它对象,而它又不能假定其它对象是谁。换句话说,你不希望这些对象是紧密耦合的。
【观察者模式与其它模式】
- 中介者模式(Mediator):通过封装复杂的更新语义,ChangeManager充当目标和观察者之间的中介者。
- 单例模式(singleton模式):ChangeManager可使用Singleton模式来保证它是唯一的并且是可全局访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