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异常处理
java系统将程序运行时出错分为两大类:
- 异常:程序在硬件和OS正常的基础上,由于算法缺陷或者软件设计缺陷导致的运行错误。eg:数组下标越界,除数为0等。
- 错误: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所遇到的硬件或者OS的错误,eg:虚拟机错误等。
java语言中,所有的异常都是以类的形式存在的,有内置异常类,当然,用户也可以自定义异常类。
我们用图标可以形象的了解一下(其中Throwable是异常类中最上层的类):
当异常发生的时候,java有两种处理方法:
(1)由java默认的异常处理机制来处理
(2)try-catch-finally捕获处理异常
在java系统中异常处理是通过try,catch,finally,throws,throw关键字实现的。
try-catch-finally捕获处理异常
try-catch-finally捕获处理异常时,首先try块检查其内的语句是否有异常产生,当有异常产生后,程序执行catch块的语句,如果没有异常产生,则按照原来的程序执行,不做跳转。其语法格式如下:
try{
检查可能存在异常的语句
}
catch(异常类名 形参对象名){
异常发生时候需要执行的语句
}
finally{
一定会运行的语句//无论是否捕捉到异常,都会运行,可用做资源清洁
}
注意:
- 此处可以引申到多异常处理,做法是在try块后面添加多个catch块,当try块检测到一个异常后,程序会从第一个catch块开始比对异常类名,看该异常是否可以被该块处理,如果不行,依次跟后面的catch块比对,直到找到合适的块,如果比对结束后,没有合适的块可以处理该异常,则将回退到调用该方法的上层方法。
- 子类的异常处理的catch块应该放在父类异常处理catch块的前面
- finally块可以省略
- catch块只接受Throwable类的子类产生的对象
抛出异常throw,throws
当要采用指令方法抛出异常时,要使用throw和throws关键字,用该方式抛出异常后,可以写 try-catch-finally,也可以不写(由调用方法处理异常)。
格式如下:
(1)在方法体内部抛出异常对象:
throw 异常类产生的对象
(2)在方法头部添加throws表示方法抛出异常:
[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参数列表]) throws 异常类列表
举个例子: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Test{
//mian()函数抛出的异常交由系统默认的异常处理机制处理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FileInputStream fin=new FileInputStream("test.tx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