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TCP缓冲区配置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系统中TCP缓冲区相关的配置参数,包括net.core和net.ipv4开头的配置,如tcp_mem、tcp_wmem、tcp_rmem等,并解析了其作用和限制。同时,讲解了如何通过setsockopt()函数修改socket的缓冲区大小,以及如何通过/proc/net/sockstat监控TCP套接字的使用情况。
部署运行你感兴趣的模型镜像

在linux环境下获取所有与tcp缓冲区相关的配置:

net.ipv4.tcp_mem = 64608        86144   129216

net.ipv4.tcp_wmem = 4096        16384   2756608

net.ipv4.tcp_rmem = 4096        87380   2756608

net.core.wmem_max = 262144

net.core.rmem_max = 1048576

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

net.core.rmem_default = 1048576

net.core开头的配置为网络层通用配置,net.ipv4开头的配置为ipv4使用网络配置。

net.core.wmem_max

网络发送窗口最大上限,单位字节,tcp协议里,使用setsockopt()修改SO_SNDBUF时,最大只能修改为【net.core.wmem_max*2】。

net.core.wmem_default

网络发送窗口默认大小,单位字节,在tcp协议里,实际被net.ipv4.tcp_wmem[1]配置覆盖,感觉没什么用处。

net.core.rmem_max

网络接收窗口最大上限,单位字节,tcp协议里,使用setsockopt()修改SO_RCVBUF时,最大只能修改为【net.core.rmem_max*2】。

net.core.rmem_default

网络接收窗口默认大小,单位字节,在tcp协议里,实际被net.ipv4.tcp_rmem[1]配置覆盖,估计是在其他协议里有使用。

net.ipv4.tcp_rmem

tcp协议定义的每个socket链路接收窗口大小,单位字节,有三个值:min、default、max。

min默认为pagesize(4K字节),每一个socket接收窗口大小下限;

default为每个socket建链后默认接收窗口大小,默认值为16K,所谓的窗口大小只是一个限制数值,实际对应的内存缓冲区由协议栈管理分配;

max为每个socket链路接收窗口大小上限,该值只在没有使用setsockopt()修改SNDBUF时有效,用于tcp协议栈自动调整窗口大小的上限。

net.ipv4.tcp_wmem

tcp协议定义的每个socket链路发送窗口大小,单位字节,有三个值:min、default、max,具体含义与net.ipv4.tcp_rmem类似。

net.ipv4.tcp_mem

tcp协议栈所有链路内存占用的限制,单位pagesize(4K),包括3个配置low, pressure, high,一般情况下这些值是在系统启动时根据系统内存数量计算得到,不需要工修改。整个系统tcp链路的内存消耗对应/proc/net/sockstat的“TCP:mem”值。

low:当TCP使用了低于该值的内存页面数时,TCP不会考虑释放内存;

pressure:当TCP使用了超过该值的内存页面数量时,TCP试图稳定其内存使用,进入pressure模式,当内存消耗低于low值时则退出pressure状态;

high:允许所有tcp sockets用于排队缓冲数据报的页面量,如果超过这个值,TCP 连接将被拒绝,并置errno为“ENOMEM out of socket memory”。

实时观察系统socket使用情况:

cat /proc/net/sockstat

sockets: used 294

TCP: inuse 38 orphan 0 tw 0 alloc 48 mem 4

UDP: inuse 4 mem 0

UDPLITE: inuse 0

RAW: inuse 0

FRAG: inuse 0 memory 0

sockets: used:已使用的所有协议套接字总量

TCP: inuse:正在使用(正在侦听)的TCP套接字数量,其值不大于netstat –lnt | grep ^tcp | wc –l

TCP: orphan:不属于任何进程孤儿TCP连接数(无用、待销毁的TCP socket数)

TCP: tw:等待关闭的TCP连接数,其值等于TIME_WAIT状态链路数

TCP:alloc(allocated):已分配(已建立、已申请到sk_buff)的TCP套接字数量。其值等于netstat –ant | grep ^tcp | wc –l

TCP: mem:套接字缓冲区使用量(单位页大小),对应系统所有tcp链路的内存开销。

UDP: inuse:正在使用的UDP套接字数量

RAW:单纯IP层socket

FRAG:使用的IP段数量

setsockopt()源码:

case SO_SNDBUF:

              if (val > sysctl_wmem_max)

                     val = sysctl_wmem_max;    //限制输入val值最大为wmem_max

              sk->sk_userlocks |= SOCK_SNDBUF_LOCK;//加锁,限制发送窗口自动调整

              if ((val * 2) < SOCK_MIN_SNDBUF)

                     sk->sk_sndbuf = SOCK_MIN_SNDBUF;       //发送窗口最小为2K

              else

                     sk->sk_sndbuf = val * 2;    // 实际发送窗口为设置值的2倍

              sk->sk_write_space(sk);    // 修改发送窗口后,触发发送操作

              break;

setsockopt()修改发送窗口、接收窗口都有这些特征:

最大值受限net.core.rmem_max、net.core.wmem_max;

修改后,窗口不能由协议栈自动调整了,默认窗口大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

如果修改正确,实际修改值为传入参数值的2倍。

您可能感兴趣的与本文相关的镜像

Stable-Diffusion-3.5

Stable-Diffusion-3.5

图片生成
Stable-Diffusion

Stable Diffusion 3.5 (SD 3.5) 是由 Stability AI 推出的新一代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相比 3.0 版本,它提升了图像质量、运行速度和硬件效率

<think>好的,用户现在问的是如何最优地配置FreeRTOS-plus-TCP网络缓冲区。我需要结合之前的对话历史和用户提供的系统级指令来生成回答。首先,回顾之前的对话,用户之前询问了在FreeRTOS-plus-TCP上实现MQTT客户端的步骤,其中提到了内存优化配置,比如缓冲区大小设置为512字节。现在用户具体想知道如何最优配置网络缓冲区,所以需要深入讲解FreeRTOS-plus-TCP缓冲区配置参数和相关策略。 根据用户提供的系统级指令,必须正确使用LaTeX格式的数学表达式,比如变量用$...$包围。同时,回答需要结构清晰,分步骤解析,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接下来,我需要整理FreeRTOS-plus-TCP网络缓冲区相关配置参数,比如接收窗口、发送缓冲区、滑动窗口等。用户可能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应用场景调整这些参数,以平衡内存占用和性能。需要提到关键宏定义,如ipconfigTCP_RX_BUFFER_LENGTH,并解释其影响。另外,用户可能是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中工作,所以需要强调内存优化策略,比如动态调整缓冲区大小,使用静态内存分配,以及根据带宽和延迟需求调整参数。可能还需要给出示例配置,并说明如何计算合适的缓冲区大小,比如使用公式计算MTU和窗口大小。还要注意引用之前的回答,比如之前提到的MQTT配置中的内存占用控制,可能需要引用相关部分,但根据用户指示,之前的引用只是参考,所以重点还是当前问题。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与缓冲区配置相关,比如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配置差异,性能测试方法,内存不足时的处理,以及动态调整策略等。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包含代码示例和配置示例,使用正确的LaTeX格式,并在适当的地方添加引用标记。同时,语言要口语化,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过多,但保持准确性。</think>### FreeRTOS-plus-TCP网络缓冲区最优配置方法 #### 一、核心配置参数解析 1. **TCP接收窗口** 通过`ipconfigTCP_RX_BUFFER_LENGTH`定义每个TCP连接的接收缓冲区大小,建议设置为最大报文段大小(MTU)的整数倍: $$ \text{BufferSize} = N \times \text{MTU} \quad (N \geq 2) $$ 典型值范围:$1460 \times 2 = 2920$字节(以太网场景)[^1] 2. **发送缓冲区** `ipconfigTCP_TX_BUFFER_LENGTH`控制发送缓冲区容量,需考虑网络吞吐量: $$ \text{TxBuffer} \geq \text{Bandwidth} \times \text{RTT} $$ 例如:10Mbps网络时延10ms的场景下: $$ \text{TxBuffer} = \frac{10 \times 10^6}{8} \times 0.01 = 12.5KB $$ #### 二、内存优化策略 1. **动态缓冲区分配** 启用`ipconfigBUFFER_ALLOC_FROM_HEAP`后,系统根据实际需求动态分配内存: ```c #define ipconfigBUFFER_POOL_SIZE (32 * 1024) // 总内存池容量 #define ipconfigTCP_MSS (1460) // 最大报文段 ``` 2. **滑动窗口调优** 通过调整窗口缩放因子提升吞吐量: ```c #define ipconfigTCP_WIN_SCALE 1 // 窗口缩放因子(2^n倍) #define ipconfigTCP_MAX_RX_SEGMENTS 4 // 同时接收报文段数 ``` #### 三、典型场景配置示例 | 场景类型 | 接收缓冲区 | 发送缓冲区 | 内存池大小 | |--------------|----------|----------|-----------| | 低功耗传感器 | 2×MTU | 1×MTU | 8KB | | 视频传输 | 8×MTU | 16×MTU | 64KB | | 工业控制 | 4×MTU | 4×MTU | 32KB | #### 四、调试验证方法 1. **实时状态监控** ```c FreeRTOS_GetTCPBufferStatus(xSocket, &uxRxCount, &uxTxCount); printf("RxBuf:%d TxBuf:%d", uxRxCount, uxTxCount); ``` 2. **性能评估公式** 吞吐量理论上限计算: $$ \text{Throughput} = \frac{\text{WindowSize}}{\text{RTT}} $$ 例如:64KB窗口、50ms时延时: $$ \text{Throughput} = \frac{65535}{0.05} = 1.31MB/s $$ [^1]: FreeRTOS官方TCP/IP参考手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