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是对象的结构模式。代理模式给某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引用。
代理模式的结构
所谓代理,就是一个人或者机构代表另一个人或者机构采取行动。在一些情况下,一个客户不想或者不能够直接引用一个对象,而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
代理模式类图如下:
在代理模式中的角色:
● 抽象对象角色:声明了目标对象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这样一来在任何可以使用目标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代理对象。
● 目标对象角色:定义了代理对象所代表的目标对象。
● 代理对象角色:代理对象内部含有目标对象的引用,从而可以在任何时候操作目标对象;代理对象提供一个与目标对象相同的接口,以便可以在任何时候替代目标对象。代理对象通常在客户端调用传递给目标对象之前或之后,执行某个操作,而不是单纯地将调用传递给目标对象。
源代码
抽象对象角色
目标对象角色
代理对象角色
客户端
运行一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代理对象将客户端的调用委派给目标对象,在调用目标对象的方法之前跟之后都可以执行特定的操作。
采用Java代理模式,代理类通过调用委托类对象的方法,来提供特定的服务。委托类需要实现一个业务接口,代理类返回委托类的实例接口对象。
按照代理类的创建时期,可以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
所谓静态代理: 指程序员创建好代理类,编译时直接生成代理类的字节码文件。
所谓动态代理: 在程序运行时,通过反射机制动态生成代理类。
静态代理类的特点: 代理类和委托类实现了相同的接口,代理类通过委托类实现了相同的方法。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代码重复。而且代理类只能为特定的接口(Service)服务。
动态代理: 代理类需要实现InvocationHandler接口。
使用场合举例: 如果需要委托类处理某一业务,那么我们就可以先在代理类中,对客户的权限、各类信息先做判断,如果不满足某一特定条件,则将其拦截下来,不让其代理。
上代码:
运行一下:
如果将
ServiceImpl.java 中ownMethod()方法
return "admin";
改为:
return "ak47";
运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