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项目组做一个设计模式的培训,所以将培训PPT也在网上晒晒,让各位看官提点意见....本文主要讲的是组合模式的最佳实践,例子很简单,主要是想让大家明白,很多模式应用主要是从问题出发,抓住核心问题,寻找最佳模式解决方案,千万不要为了模式而模式,那样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废话少说,从案例出发吧。。。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家电脑连锁店,最近为他们订单系统伤透了脑筋,因为客户DIY的需求越来越多,原来的订单系统已经不适应他们供应需求了。
§原来订单系统的类的设计是这样子的……
§

§ 但是因为品牌机器价格的昂贵,更对的客户选择的是DIY的电脑,于是购买这些DIY机器的时候,必须要根据不同的电脑元器件而收取不同的价格。
§于是设计人员有了他们第一次的尝试……

也许很多人会说......

很明细,这样的设计是自己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维护噩梦,如果某种品牌的CPU价格上扬,怎么办?如果一个新客户又DIY了一种新元器件组合的电脑怎么办,难道只能无限制的继承下去?当然不是,让我们再借助下我们的尚方宝剑“设计模式”的思想再来思考下这个问题吧。
好了,我们已经了解利用继承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它除了带来类数量爆炸,设计死板,已经基类加入新功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子类之外,看不到任何好处不是吗? 所以,在这里要采用不一样的做法:我们要转换关注点,从整体到个体,把电脑元器件作为关注点来重新设计。

OK,现在客户的需求来了,他需要Inter的CPU、Acer的主板、ATI的显卡,那么现在的类图如下所示:

让我们看看代码吧.....
§抽象Component基类

我们在这个抽象类中只定义了cost();方法,让子类实现该方法。
§InterCpuComponent类

该子类可以计算英特尔CPU组件的价格。
AcerMainboardComponent类

该子类可以计算Acer主板组件的价格
ATIVideoCardComponent类

该子类可以计算ATI显卡组件的价格
OK,所有的组合准备完毕,现在只需要将他们组合起来便成为一个完整的电脑(当然,实际上会需要更多的组件,在此只是举例说明)。那么在看看如何整合这些组件类,然后计算出该电脑的总价呢。
§
ComputerCop类 
我们可以看到在main方法中,实例化一个Computer类,然后为它添加所需要的组件:CPU、显卡、主板等,然后只需要调用Computer的Cost方法,便将该电脑的总价计算出来,看看执行完的效果:

是的,这台DIY的机器总价已经计算出来,当然如果新来的客户选择了新的CPU,显卡,主板,声卡等组件,对于我们来说,只需要将新的组件加入电脑,然后通过电脑类的价格计算函数,那么这台电脑的总价就能准确计算出来。
利用该模式,我们不需要为每个客户DIY的电脑去无休止的实现其实现类,防止了类爆炸,而且也更加灵活,同时实现了“开-闭”原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