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blog.youkuaiyun.com/zhawk/article/details/53291428
gcc 编译器 编译过程中产生的 *.d 文件 详解
.d 文件 dependencies 依赖文件 里面包含了 依赖的头文件
.d dependencies
依赖文件。
是给Makefile用的。内容和Makefile的target相似:
假设hello.c里有
#include "hello.h"
hello.h里有
#include "foo.h"
#include "bar.h"
gcc -c -MMD hello.c就会产生hello.d
hello.o: hello.c hello.h foo.h bar.h
在Makefile里用-include 进来后
即使hello.c没有修改,即使hello.c没有直接include foo.h bar.h 只要hello.h foo.h bar.h中的任意一个修改都会重新编译hello.c
自动生成依赖关系
大多数c/c++编译器提供了-M选项,可自动寻找源文件依赖的头文件,并生成依赖规则。对于gcc,需要使用-MM选项,否则它会把系统依赖的头文件也包含进来。
初次编译时,.d 不存在:
调用隐含规则生成 .d
包含 .d(注意:该文件定义 .d 依赖于 .cpp .h,由于 .d 是新建文件,肯定不过时)
从最终目标开始推导依赖关系链
后续编译时,.d 已存在:
包含 .d(注意:该文件定义 .d 依赖于 .cpp .h)
如果 .d 过时,再次调用隐含规则重新生成 .d,并重新包含
从最终目标开始推导依赖关系链
以下用一个简化后的例子进行说明。
Makefile文件内容:
final: abc.obj
@echo "【$@】V1=$(V1)"
%.d: %.cpp
@echo "【隐含规则1】$^ --> $@"
echo -e "V1=$$$$\n$*.obj $@: $*.cpp $*.h" > $@
%.obj: %.cpp
@echo "【隐含规则2】$^ --> $@"
include abc.d
输入下列命令准备测试环境:
touch abc.cpp abc.h
初始时abc.d不存在。输入命令:
make
处理流程:
- 调用“隐含规则1”生成abc.d。注意在此规则的执行过程中,abc.d的依赖文件($^)为abc.cpp。
- 包含abc.d,其中定义了abc.d依赖abc.cpp abc.h,由于abc.d是新建文件,肯定不过时。
- 从最终目标开始推导依赖关系链并处理。
更新abc.h,然后再次make。命令如下:
touch abc.h
make
处理流程:
- 包含abc.d,其中定义了abc.d依赖abc.cpp abc.h。
- 由于abc.h已更新,导致abc.d过时,因此调用“隐含规则1”重新生成abc.d。注意虽然规则只列出.cpp,但其依赖文件($^)仍然为abc.cpp abc.h。
- 重新包含abc.d,这一点可以从变量V1发生了改变得到证明。
- 从最终目标开始推导依赖关系链并处理。
-MF很好理解,就是输出依赖文件名
关于-MF和-MT,这些选项是用来生成依赖文件列表的,而这个列表又能以-include <dlist>或者include <dlist>的形式添加到Makefile中。其中MF指定文件名,MT指定依赖目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