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blog.chinaunix.net/uid-27411029-id-3434720.html
1. 编写用C语言实现的求n阶阶乘问题的递归算法:
答:long int fact(int n)
{
{
If(n==0||n==1)
Return 1;
Else
Return n*fact(n-1);
}
2. 二分查找算法:
1) 递归方法实现:
int BSearch(elemtype a[],elemtype x,int low,int high)
/*在下届为low,上界为high的数组a中折半查找数据元素x*/
{
int mid;
if(low>high) return -1;
mid=(low+high)/2;
if(x==a[mid]) return mid;
if(x<a[mid]) return(bsearch(a,x,low,mid-1));<="" font="">
else return(BSearch(a,x,mid+1,high));
}
2) 非递归方法实现:
int BSearch(elemtype a[],keytype key,int n)
{
int low,high,mid;
low=0;high=n-1;
while(low<=high)
{
mid=(low+high)/2;
if(a[mid].key==key) return mid;
else if(a[mid].key
else high=mid-1;
}
return -1;
}
3. 递归计算如下递归函数的值(斐波拉契):
f(1)=1
f(2)=1
f(n)=f(n-1)+f(n-2) n>2
解:非递归算法:
int f(int n)
{
int i,s,s1,s2;
s1=1;/*s1用于保存f(n-1)的值*/
s2=1;/*s2用于保存f(n-2)的值*/
s=1;
for(i=3;i<=n;i++)
{
s=s1+s2;
s2=s1;
s1=s;
}
return(s);
}
递归算法:
Int f(int n)
{
If(n==1||n==2)
Rerurn 1;
Else
Rerutn f(n-1)+f(n-2);
}
4. 交换两个数,不用第三块儿内存:
答:int a = ……;
int b = ……;
a = a + b;
b = a - b;
a = a - b;
5. 冒泡排序:
答:void BubbleSort(elemtype x[],int n) //时间复杂度为0(n*n);
{
int i,j;
elemtype temp;
for(i=1;i<n;i++) <="" font="">
for(j=0;j<n-i;j++)
{
if(x[j].key>x[j+1].key)
{
temp=x[j];
x[j]=x[j+1];
x[j+1]=temp;
}
}
}
//补充一个改进的冒泡算法:
void BubbleSort(elemtype x[],int n)
{
Int i,j;
BOOL exchange; //记录交换标志
for(i=1;i<n;++i) //最多做n-1趟排序
{
Exchange = false;
For(j=n-1;j>=i;--j)
{
If(x[j]>x[j+1])
{
x[0] = x[j];
X[j] = x[j+1];
X[j+1] = x[0];
Exchange = true; //发生了交换,设置标志为真.
}
}
if (!Exchange ) //为发生替换,提前终止算法
return;
}
}
试题1:分别给出BOOL,int,float,指针变量 与“零值”比较的 if 语句(假设变量名为var)
解答:
BOOL型变量:if(!var)
int型变量: if(var==0)
float型变量:
const float EPSINON = 0.00001;
if ((x >= - EPSINON) && (x <= EPSINON)
指针变量: if(var==NULL)
剖析:
考查对0值判断的“内功”,BOOL型变量的0判断完全可以写成if(var==0),而int型变量也可以写成if(!var),指针变量的判断也可以写成if(!var),上述写法虽然程序都能正确运行,但是未能清晰地表达程序的意思。
一般的,如果想让if判断一个变量的“真”、“假”,应直接使用if(var)、if(!var),表明其为“逻辑”判断;如果用if判断一个数值型变 量(short、int、long等),应该用if(var==0),表明是与0进行“数值”上的比较;而判断指针则适宜用if(var==NULL), 这是一种很好的编程习惯。
浮点型变量并不精确,所以不可将float变量用“==”或“!=”与数字比较,应该设法转化成“>=”或“<=”形式。如果写成if (x == 0.0),则判为错,得0分。
试题2:以下为Windows NT下的32位C++程序,请计算sizeof的值
解答:
BOOL型变量:if(!var)
int型变量: if(var==0)
float型变量:
const float EPSINON = 0.00001;
if ((x >= - EPSINON) && (x <= EPSINON)
指针变量: if(var==NULL)
剖析:
考查对0值判断的“内功”,BOOL型变量的0判断完全可以写成if(var==0),而int型变量也可以写成if(!var),指针变量的判断也可以写成if(!var),上述写法虽然程序都能正确运行,但是未能清晰地表达程序的意思。
一般的,如果想让if判断一个变量的“真”、“假”,应直接使用if(var)、if(!var),表明其为“逻辑”判断;如果用if判断一个数值型变 量(short、int、long等),应该用if(var==0),表明是与0进行“数值”上的比较;而判断指针则适宜用if(var==NULL), 这是一种很好的编程习惯。
浮点型变量并不精确,所以不可将float变量用“==”或“!=”与数字比较,应该设法转化成“>=”或“<=”形式。如果写成if (x == 0.0),则判为错,得0分。
试题2:以下为Windows NT下的32位C++程序,请计算sizeof的值
void Func ( char str[100] ) { sizeof( str ) = ? } void *p = malloc( 100 ); sizeof ( p ) = ? |
解答:
sizeof( str ) = 4 sizeof ( p ) = 4 |
剖析:
Func ( char str[100] )函数中数组名作为函数形参时,在函数体内,数组名失去了本身的内涵,仅仅只是一个指针;在失去其内涵的同时,它还失去了其常量特性,可以作自增、自减等操作,可以被修改。
数组名的本质如下:
(1)数组名指代一种数据结构,这种数据结构就是数组;
例如:
char str[10]; cout << sizeof(str) << endl; |
输出结果为10,str指代数据结构char[10]。
(2)数组名可以转换为指向其指代实体的指针,而且是一个指针常量,不能作自增、自减等操作,不能被修改;
char str[10]; str++; //编译出错,提示str不是左值 |
(3)数组名作为函数形参时,沦为普通指针。
Windows NT 32位平台下,指针的长度(占用内存的大小)为4字节,故sizeof( str ) 、sizeof ( p ) 都为4。
试题3:写一个“标准”宏MIN,这个宏输入两个参数并返回较小的一个。另外,当你写下面的代码时会发生什么事?
least = MIN(*p++, b); |
解答:
#define MIN(A,B) ((A) <= (B) ? (A) : (B)) |
MIN(*p++, b)会产生宏的副作用
剖析:
这个面试题主要考查面试者对宏定义的使用,宏定义可以实现类似于函数的功能,但是它终归不是函数,而宏定义中括弧中的“参数”也不是真的参数,在宏展开的时候对“参数”进行的是一对一的替换。
程序员对宏定义的使用要非常小心,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1)谨慎地将宏定义中的“参数”和整个宏用用括弧括起来。所以,严格地讲,下述解答:
#define MIN(A,B) (A) <= (B) ? (A) : (B) #define MIN(A,B) (A <= B ? A : B ) |
都应判0分;
(2)防止宏的副作用。
宏定义#define MIN(A,B) ((A) <= (B) ? (A) : (B))对MIN(*p++, b)的作用结果是:
((*p++) <= (b) ? (*p++) : (*p++))
这个表达式会产生副作用,指针p会作三次++自增操作。
除此之外,另一个应该判0分的解答是:
#define MIN(A,B) ((A) <= (B) ? (A) : (B)); |
这个解答在宏定义的后面加“;”,显示编写者对宏的概念模糊不清,只能被无情地判0分并被面试官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