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使用
- 新建项目空白目录,并运行
npm init -y命令初始化包管理配置文件package.json - 新建src源代码目录
- 在src目录下,新建index.html首页
- 初始化首页基本结构
- 执行
npm i webpack webpack-cli -D安装webpack包 - 在项目根目录创建名为webpack.config.js配置文件,并在该文件中初始化以下配置:
`
module.exports = {
mode: 'development
}'`
development为开发环境下,生产环境下使用production
- 在package.json文件scripts节点下加入如下:
"scripts": { "dev": "webpack" }, - 运行npm run dev命令,即可启动webpack进行打包,打包之后会在根目录中生成./dist目录
- webpack4.x以上 版本中默认约定:
打包入口文件为src->index.js
输出文件为 dist->main.js - 修改默认入口和输出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mode: 'development',
entry: path.join(__dirname, './src/index.js'),
output:{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ist'), //输出文件的存放路径
filename: 'bundle.js' // 名称
}
}
- 再执行
npm run dev即可输出。 - 以上配置,每次修改代码之后,需要重新执行
npm run dev才能使代码生效,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使用自动打包功能
自动打包
- 需要安装webpack-dev-server,执行
npm i webpack-dev-server -D - 然后将上述的
"dev": "webpack"改成"dev": "webpack-dev-server"
执行
npm run dev
根目录会生成一个隐藏的bundle.js文件,存在于内存中,但是外观上看不到
webpack常用参数
在package.json中配置
--open 打包之后自动打开浏览器
--host 配置ip地址
--post 配置端口
例如:
"dev": "webpack-dev-server --open --host 127.0.0.1 --port 8838"
webpack入门指南
这篇博客介绍了webpack的基本使用,包括新建项目、设置配置文件、初始化页面结构、安装与配置webpack,以及如何实现自动打包。通过在package.json中配置脚本,可以运行`npm run dev`启动自动打包,使用webpack-dev-server实现热更新。还提到了webpack的一些常用参数。
1059





